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分類詞匯 25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見事風(fēng)生,無所回避。」宋。蘇軾 行香子。昨夜霜風(fēng)詞:「昨夜霜風(fēng)。先入梧桐。渾無處、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顧忌而退讓?!段宕菲皆?。周史。卷下》:「相如聽得廉頗有這言語,不肯與廉頗相會(huì),每出,才望見廉頗,輒引車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顧忌而離開、躲避?!都t樓夢》第五三回:「一時(shí),賈珍進(jìn)來吃飯,賈容之妻回避了?!埂段拿餍∈贰返谝弧鸹兀骸傅鹊剿碜哌M(jìn)房間,眾秀才只得起身回避?!挂沧鳌富乇堋埂?br />2.因避嫌而不參預(yù)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黃華,如果黃華的妻子在法院當(dāng)法官,她就必須回避,不能接辦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異議(異議)  拼音:yì yì
1.別有所見的議論或持反對的意見。宋。無名氏《梁公九諫》:「策立武三思之事,諸大臣盡皆拜舞謝敕,惟有卿不拜,朕想卿必有異議?!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群臣皆懼操勢,亦莫敢有異議;遂擇日起駕。」
2.法律上對于法院或行政官署之處分不服時(shí),或契約當(dāng)事人之一方,對于他一方表示反對時(shí),所提出之意見,稱為「異議」。
《漢語大詞典》:異義(異義)
(1).不同的含義;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shí),蓋其語,人異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同字異義例:“古書亦有上下文同字而異義者?!?br />(2).不同的觀點(diǎn);新的見解。后漢書·章帝紀(jì):“其令羣儒選高才生,受學(xué)《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學(xué),廣異義焉。”晉書·王接傳:“﹝ 接 ﹞備覽眾書,多出異義?!?br />(3).指不同的意見,異議。 宋 蘇軾 《次韻答劉涇》:“新音百變口如鶯,異義蜂起弟子爭?!币槐咀鳌?異議 ”。
(4).道理不同。 漢 班固 《白虎通·三軍》:“告天何?示不自專,非出辭反面之道也,與宗廟異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故方罰矜功,而濫咎忘賢,遺存異義,公私殊異,已備前白?!?br />(5).違反常規(guī)、禮法。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序》:“傳春秋非一,本據(jù)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 徐彥 疏:“非常異義者,即 莊 四年 齊襄 復(fù)九世之讎而滅 紀(jì) , 僖 元年實(shí)與 齊桓 專封是也,此即非常之異義,言異於 文 武 時(shí)……若其常義,則諸侯不得擅滅,諸侯不得專封?!?宋 曾鞏 《為人后議》:“故為人后者,為之降其父母之服,則有之矣;為之絶其父母之名,則未之有也……今欲使從所后者為屬,而變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異義也?!?/div>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決文的第一段,記載判決結(jié)果與適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譎諫(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對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規(guī)諫的意思。語本《詩經(jīng)。大序》:「上以風(fēng)化下,下以風(fēng)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div>
《國語辭典》:權(quán)利(權(quán)利)  拼音:quán lì
1.權(quán)勢和貨財(cái)?!盾髯?。勸學(xué)》:「是故權(quán)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史記。卷四二。鄭世家》:「以權(quán)利合者,權(quán)利盡而交疏?!?br />2.指人民依法律規(guī)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護(hù)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故殺(故殺)  拼音:gù shā
傳統(tǒng)法中殺人罪的類型之一。
《國語辭典》:法人  拼音:fǎ rén
一社會(huì)組織體,在法律上得為權(quán)利義務(wù)的主體。與自然人同為法律上所謂的人。法人的種類,依設(shè)立法規(guī)可分為公法人與私法人;依成立要件可分為社團(tuán)法人與財(cái)團(tuán)法人;依設(shè)立的目的,可分為公益法人與營利法人。
《國語辭典》:故縱(故縱)  拼音:gù zòng
1.故意縱使他人犯罪?!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于是招進(jìn)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作見知故縱、監(jiān)臨部主之法?!?br />2.故意縱使犯人脫逃?!逗鬂h書。卷二二。馬武傳》:「帝故縱之,以為笑樂?!?/div>
《國語辭典》:誤殺(誤殺)  拼音:wù shā
因錯(cuò)誤而殺死原本無意殺害的人。如:「警匪槍戰(zhàn)時(shí),最容易誤殺路人?!?/div>
《國語辭典》:故失  拼音:gù shī
法律上指科刑不當(dāng),故意減輕或加重罪刑。如:「法院對這件案子的判決有故失之嫌,引起社會(huì)大眾的不滿?!?/div>
《漢語大詞典》:故誤(故誤)
法律用語。知而故犯與誤犯。 唐 崔融 《代宰相上尊號表》:“除指斥之坐,議故誤之條?!?/div>
《國語辭典》:送達(dá)(送達(dá))  拼音:sòng dá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將判決書及訴狀等親自交付或由郵政單位送至訴訟關(guān)系人。若不能交付時(shí),會(huì)使其具有知悉機(jī)會(huì)的行為。
2.把東西送到當(dāng)事人手中。如:「收發(fā)人員將公文、卷宗送達(dá)各專屬單位辦理?!?/div>
《國語辭典》:證據(jù)(證據(jù))  拼音:zhèng jù
證明事實(shí)的材料?!段拿餍∈贰返谝凰幕兀骸溉缃窨磥?,就這洋燈而論,晶光爍亮,已是外國人文明的證據(jù)。」
《國語辭典》:供認(rèn)(供認(rèn))  拼音:gōng rèn
承認(rèn)所做的事情。如:「你的同夥已經(jīng)供認(rèn)罪行,你還不趕快俯首認(rèn)罪?!埂队魇烂餮浴>砣恕H涡⒆恿倚詾樯瘛罚骸复笠犃T,呆了半晌,遂問排鄰,委果供認(rèn)是實(shí)?!?/div>
《漢語大詞典》:辯訴(辯訴)
法律用語。法院審判案件時(shí),被告人為自己申辯。
《國語辭典》:駁斥(駁斥)  拼音:bó chì
反駁斥責(zé)。如:「他的意見提出后,立刻遭到駁斥。」《孽?;ā返诙幕兀骸肝覈鴩?yán)詞駁斥了幾回,日本就日日遣兵調(diào)將,勢將與我國決裂?!?/div>
《國語辭典》:駁回(駁回)  拼音:bó huí
1.不答應(yīng)、不承認(rèn)?!都t樓夢》第四二回:「我又不會(huì)這工細(xì)樓臺(tái),又不會(huì)畫人物,又不好駁回,正為這個(gè)為難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心上實(shí)在不懂,當(dāng)面又不敢駁回。」
2.法院對不合訴訟程序及缺乏法定要件的案件,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