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象山書院(象山書院)
古代書院名。故址在今 江西省 貴溪縣 西南 象山 。為 南宋 陸九淵 講學(xué)之所。
《漢語大詞典》:傒狗
南北朝 時期,對 江西 九江 、 豫章 一帶人的辱罵之詞。南史·胡諧之傳:“ 胡諧 是何傒狗,無厭之求?!?清 李調(diào)元 《卍齋瑣錄》卷一:“江右戲詈人曰傒。南史·胡諧之傳‘是何傒狗’, 諧之 南昌 人,可證傒同奚?!?/div>
《國語辭典》:萍鄉(xiāng)煤礦(萍鄉(xiāng)煤礦)  拼音:píng xiāng méi kuàng
位于江西省萍鄉(xiāng)縣內(nèi)的煤礦區(qū)。為中生代侏羅紀(jì)煤層,煤質(zhì)揮發(fā)少而富黏性,最宜煉焦煤,是江南的重要煤礦,產(chǎn)煙煤、無煙煤。漢陽鋼鐵廠的煤即仰賴于此,今由漢冶萍公司經(jīng)營。
《國語辭典》:江東子弟(江東子弟)  拼音:jiāng dōng zǐ dì
楚漢時,項羽渡江西攻劉邦時所率領(lǐng)的江東八千子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div>
《國語辭典》:鄱陽湖平原(鄱陽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邊境,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陽湖水系贛、撫、信、修、鄱等水沖積而成的湖濱平原。
《國語辭典》:巴陵戲(巴陵戲)  拼音:bā líng xì
流行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邊境的劇種。是漢劇傳至湖南岳陽所形成的一個支派,約有二百年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曾受到湘劇影響。
《國語辭典》:潮安縣(潮安縣)  拼音:cháo ān xiàn
縣名。位在廣東省汕頭市西北,瀕韓江西岸,潮汕鐵路始于此。產(chǎn)水稻、甘蔗,制糖業(yè)頗盛,也是海外僑胞進(jìn)出的中心。舊名「海陽」。
《國語辭典》:陳彭年(陳彭年)  拼音:chén péng nián
人名。(西元961~1017)字永年,宋南城(今江西)人。博聞強記,為雍熙進(jìn)士,附王欽若等,官至兵部侍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與丘雍等奉敕修訂切韻,后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卒謚文僖。著有文集等。
《國語辭典》:黃梅調(diào)(黃梅調(diào))  拼音:huáng méi diào
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區(qū)的曲調(diào)。其主要是由湖北黃梅一帶的采茶謠而來,并受青陽腔的影響。
《國語辭典》:會昌縣(會昌縣)  拼音:huì chāng xiàn
縣名。位居江西省贛江東源貢水流域。境內(nèi)農(nóng)產(chǎn)有稻、大豆、煙草、茶葉、油茶、油桐等,并出產(chǎn)金銀花、黃梔子藥材。富鹽礦資源。
《國語辭典》:吉安縣(吉安縣)  拼音:jí ān xiàn
縣名。位于江西省中部。當(dāng)贛江、溶江會合處,為本省南北沖要之地。
《國語辭典》:白??  拼音:bái dǔn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制造瓷器所用的瓷土,產(chǎn)于安徽省祁門縣。清。朱琰《陶說》卷一:「石產(chǎn)江南徽州祁門縣坪里谷口二山,距窯廠二百里,開窖采取,剖之,中有黑花如鹿角菜者,土人藉溪流設(shè)輪作碓,舂細(xì)淘凈,制如土磚,名曰:『白??』?!?/div>
《國語辭典》:郎窯(郎窯)  拼音:láng yáo
清代著名的瓷窯。為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監(jiān)燒的御窯,世人遂以其姓命名。郎窯的最大成就為恢復(fù)明中期失傳的銅紅釉燒造技術(shù),即著名的郎窯紅。
《國語辭典》:贛語(贛語)  拼音:gàn yǔ
一種分布于江西省及湖北省東南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故稱為贛語。贛語自身的特點并不突出。語音特點為古濁塞音和塞擦音多數(shù)讀為送氣清音;舌尖塞擦音只有平舌,沒有捲舌;聲調(diào)有六個調(diào)類;入聲保留〔t〕、〔k〕兩促音輔音韻尾。
《國語辭典》:陸九齡(陸九齡)  拼音:lù jiǔ líng
人名。(西元1132~1180)字子壽,南宋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肆力于學(xué),悉通陰陽、星歷、五行、卜筮之說。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xué)者號「二陸」。謚文達(dá),著有《復(fù)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