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去水分而枯槁。 唐
杜甫 《大麥行》:“大麥乾枯小麥黃,婦女行泣夫走藏。”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十一:“貧兒二畝地,乾枯十樹桑。” 張?zhí)煲?
《脊背與奶子》:“他覺得一切的景物都可愛起來。那些干枯的瘦樹仿佛很苗條?!?br />2.干燥。
《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澀?!?br />3.干癟;瘦瘠。 唐
竇暨 下:“雖則筋骨乾枯,終是精神嶮峭。”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素足女》:“今婦人纏足……其體質(zhì)乾枯,腥穢特甚。” 張?zhí)煲?
《兒女們》:“脖子有點(diǎn)痠疼--似乎撐不起這干枯的腦袋?!?br />4.比喻枯燥乏味。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作詩圓熟》:“圓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乾枯,能不失二者之間,則可與古作者并驅(qū)矣?!?朱光潛
《談文學(xué)·文學(xué)與人生》:“一個(gè)對(duì)于文藝有修養(yǎng)的人決不感覺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悶。”
5.枯竭;罄盡。 蕭紅
《橋》:“她的歌詞漸漸的干枯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