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熏衣
竊香
惹香
滿城香
窺韓
著人香
韓掾偷香
偷香人
外國香
愛香韓壽
韓令偷香
韓壽沈
韓壽竊香
韓壽畏香飛
偷香掾
香傳賈娘
香銷韓袖
薰香
賈閣偷香
賈女
香寄窺簾
異香寄壽
相關(guān)人物賈充
賈午
韓壽
《世說新語》下卷下《惑溺》
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于青璅中看,見壽,說之。恒懷存想,發(fā)于吟詠。后婢往壽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蹻捷絕人,踰墻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于常。后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馀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墻重密,門閤急峻,何由得爾?乃托言有盜,令人修墻。使反曰:「其馀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墻高,非人所踰?!钩淠巳∨笥益究紗?,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
《晉書》卷四十〈賈充列傳·(孫)賈謐〉~72~
謐字長深。母賈午,充少女也。父韓壽,字德真,南陽堵陽人,魏司徒暨曾孫。美姿貌,善容止,賈充辟為司空掾。充每宴賓僚,其女輒于青璅中窺之,見壽而悅焉。問其左右識此人不,有一婢說壽姓字,云是故主人。女大感想,發(fā)于寤寐。婢后往壽家,具說女意,并言其女光麗艷逸,端美絕倫。壽聞而心動,便令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潛修音好,厚相贈結(jié),呼壽夕入。壽勁捷過人,踰垣而至,家中莫知,惟充覺其女悅暢異于常日。時西域有貢奇香,一著人則經(jīng)月不歇,帝甚貴之,惟以賜充及大司馬陳騫。其女密盜以遺壽,充僚屬與壽燕處,聞其芬馥,稱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與壽通,而其門閤嚴(yán)峻,不知所由得入。乃夜中陽驚,托言有盜,因使循墻以觀其變。左右白曰:「無馀異,惟東北角如狐貍行處?!钩淠丝紗柵笥?,具以狀對。充秘之,遂以女妻壽。
《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一〈香部一·香〉~4475~2~
晉·郭澄之《郭子》曰:「陳騫以韓壽為掾,每會,聞壽有異香氣,是外國所貢,一著衣,歷日不歇。騫計武帝唯賜巳及,賈充他家理無此香,嫌壽與巳女通,考問左右婢,具以實對騫,以女妻壽,壽時未婚?!?/span>
例句
韓壽香從何處傳,枕邊芳馥戀嬋娟。
藥自偷來絕,香從竊去珍。
賣珠曾被武皇問,薰香不怕賈公知。
昨宵綺帳迎韓壽,今朝羅袖引潘郎。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折步教人學(xué),偷香與客熏。
拂鏡羞溫嶠,熏衣避賈充。
香傳賈娘手,粉離何郎面。
心知行路客,遙惹五香歸。
比翼和鳴雙鳳皇,欲棲金帳滿城香。
當(dāng)時若是逢韓壽,未必埋蹤在賈家。
朝天御史非韓壽,莫竊香來帶累人。
醉憑青瑣窺韓壽,閑擲金梭惱謝鯤。
何郎燭暗誰能詠,韓壽香焦亦任偷。
典故 安劉氏
相關(guān)人物劉邦(漢高祖)
周勃
陳平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jì)》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yī),醫(yī)入見,高祖問醫(yī),醫(yī)曰:『病可治?!挥谑歉咦鎷犃R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粏柶浯?,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馀,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粎魏髲?fù)問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典故羲皇上
北窗風(fēng)
傲羲皇
臥北窗
北窗眠
北窗涼
羲皇人
北窗臥
羲皇以上人
北窗高枕
北窗一枕
陶窗
臥羲皇
慕羲皇
上皇人
白日羲皇
羲皇情
羲皇侶
傲羲軒
北窗臥羲皇
北窗羲皇
北窗寄傲
老北窗
羲皇叟
宇宙一北窗
北牖羲皇
人似上皇
羲和人
北窗睡美
閉門尋羲皇
風(fēng)期結(jié)陶叟
高臥偃羲皇
高枕晤羲皇
靖節(jié)窗風(fēng)
笑羲皇
直到羲皇世
身致羲皇上
陶令塌
陶令羲皇
相關(guān)人物陶潛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百十一〈陶潛·與子儼等書〉~2097~
告儼、俟、份、佚、佟。夫天地賦命,有生必有終,自古圣賢,誰能獨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顾挠阎耍H受音旨。發(fā)斯談?wù)撸M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邪。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荼毒。每以家斃,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已,必貽俗患,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耳。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罔罔。少年來好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恨汝輩稚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dāng)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泛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闺m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fù)何言。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陶潛〉~2462~
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又不營生業(yè),家務(wù)悉委之兒仆。未嘗有喜慍之色,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簡釋
羲皇人:指生活清閑自適。唐李白《戲贈鄭溧陽》:“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例句
腹中無一物,高話羲皇年。
竹庭瓶水新,深稱北窗人。
時入閭巷醉,好是羲皇人。
誰向劉靈天幕內(nèi),更當(dāng)陶令北窗風(fēng)。
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百里獨太古,陶然臥羲皇。
疇昔在嵩陽,同衾臥羲皇。
長嘯無一言,陶然上皇逸。
學(xué)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機心付當(dāng)路,聊適羲皇情。
豈同求羊徑,共是羲皇人。
清風(fēng)北窗臥,可以傲羲皇。
寧唯北窗月,自謂上皇人。
應(yīng)令尉陀俗,還作上皇人。
翛然靜者事,宛得上皇馀。
默語誰能識,琴樽寄北窗。
何須問今古,便是上皇人。
不羞莽卓黃金印,卻笑羲皇白接?。
中虛得暴下,避冷臥北窗。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時。
人生只為此,亦足傲羲皇。
喜于無聲地,暫傲羲皇俗。
典故相關(guān)人物舜
高辛氏
高陽氏
參考典故八族
高陽多夔龍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帝舜〉~35~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謂元、愷各有親族,故稱族也?!?/span>
《春秋左傳·文公十八年》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敱、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晉·杜預(yù)注:「高陽帝顓頊之號,八人,其苗裔?!?/span>
例句
謝太傅須同八凱,姚梁公可并三臺。
人知八凱須當(dāng)國,猿到三聲不用愁。
典故相關(guān)人物仲堪
仲熊
伯奮
伯虎
叔獻
叔豹
季仲
季貍
高辛氏
《春秋左傳·文公十八年》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闯紙颍e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箷x·杜預(yù)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羆之倫?!?/span>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舜本紀(jì)》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于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平外成?!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謂元、愷各有親族,故稱族也?!?/span>
典故 荊山玉
三刖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三獻
卞和刖
和氏玉
荊山璆
玉三獻
和氏淚
痛玉
卞和恥
楚山玉
楚王珍
抱玉淚
悲玉石
和氏愆
三獻荊山
白璧三年淚
白璧疑冤楚
抱石疑非
抱玉卞和
璧悲三獻
卞玉
卞子抱玉
楚家玉
楚人隨玉
楚山迷璧
楚山囚玉
和氏寶
荊山待價
泣楚玉
泣血人
灑淚成血
三獻三刖
為玉泣
誤卞和
獻玉和
再獻甘滅趾
證玉臣
足刖已過三
白璧冤楚
謗玉
卞和不斲
卞和脛
卞山璞
卞疑
和氏三獻
和氏獻玉
荊人美璞
良璞悲
獻玉招刑
刖人哭
賊奇璞
相關(guān)人物卞和
《韓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煌跻院蜑檎N,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煌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遂命曰:『和氏之璧?!?/span>
簡釋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顏覺赴舉》:“居然一片荊山工,可怕無人是卞和?!?/p>
卞泣:指懷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鄭少尹》:“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和氏玉:詠玉。唐錢起《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例句
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與寶不相墜。勸爾出門行,行難莫行易。
圭璧無卞和,甘與頑石列。
堅貞與和璧,利用歸干將。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越歐百煉時,楚卞三泣地。二寶無人識,千齒皆棄置。
再刖未甘何處說,但垂雙淚出咸秦。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哲人臥病日,賤子泣玉年。
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
因悲楚左右,謗玉不知珉。
況當(dāng)圣明主,豈乏證玉臣。
應(yīng)憐泣楚玉,棄置如塵泥。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
只應(yīng)抱璞非良玉,豈得年年不至公。
似璧悲三獻,疑珠怯再投。
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huán)同。
和玉悲無已,長沙宦不成。
貞堅自有分,不亂和氏璧。
所痛無罪者,明時屢遭刖。
荊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既同和氏璧,終有玉人知。
荊山有玉猶在璞,未遇良工虛擲鵲。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fù)沒階趨。
徒為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知君分如此,贈逾荊山璧。
居然一片荊山玉,可怕無人是卞和。
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本是楚家玉,還來荊山中。
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
抱石恥獻玉,沈泉笑探珠。
徒有獻芹心,終流泣玉啼。
大國本多士,荊岑無遺璧。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曉澗青青桂色孤,楚人隨玉上天衢。
但尋陶令集,休獻楚王珍。
子既屈一鳴,余固宜三刖。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此時泣玉情雖異,他日銜環(huán)事亦同。
荊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閑。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
結(jié)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
哀哀獻玉人,楚國同悲辛。泣盡繼以血,何由辨其真。
三獻寢不報,遲遲空手回。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荊山璞在終應(yīng)識,楚國人知不是狂。
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
顧我昔年悲玉石,憐君今日蘊風(fēng)雷。
荊璞獻多還得售,桂堂恩在敢輕回。
荊山產(chǎn)美玉,石石皆堅貞。未必盡有玉,玉且問石生。
荊人獻始遇,良匠琢初成。
投珠恐見疑,抱玉但垂泣。
蕓香誤比荊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明年徵拜入,荊玉不藏諸。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門依舊是龍門。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知將刖足恨,去擊李膺門。
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同聲慚卞玉,謬此托韋金。
荊玉終無玷,隨珠忽已彈。
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不嗟荊寶退,能喜彩衣還。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白璧疑冤楚,烏裘似入秦。
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空。
窮通應(yīng)計一時間,今日甘從刖足還。
眾寶歸和氏,吹噓多俊人。
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砧。
譬如黃金盤,照耀荊璞真。
衣?lián)]京洛塵,完璞伴歸人。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昭明文選》卷二十六晉·陶淵明(潛)《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聊且憑化遷,終反班生廬。」唐·李善注:「班固《幽通賦》曰:終保己而貽則,里上仁之所廬?!?/span>
《昭明文選》卷十四〈賦庚·志上·幽通賦〉~635~
系高頊之玄冑兮,氏中葉之炳靈。飖颽風(fēng)而蟬蛻兮,雄朔野以飏聲。皇十紀(jì)而鴻漸兮,有羽儀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憫以行謠。終保己而貽則兮,里上仁之所廬。唐·李善注:「言為我擇居處也?!?/span>
例句
猥蒙招隱作,豈愧班生廬。
林隔王公輿,云迷班氏廬。
典故班氏業(yè)前書
班氏業(yè)
相關(guān)人物班固
《后漢書》卷四十上《班彪傳》附《班固傳》
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父彪卒,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先是扶風(fēng)人蘇朗偽言圖讖事,下獄死。固弟超恐固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臺令史,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jì)。遷為郎,典校秘書。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復(fù)使終成前所著書。固以為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jì),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起元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傍貫五經(jīng),上下洽通,為春秋考紀(jì)、表、志、傳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當(dāng)世甚重其書,學(xué)者莫不諷誦焉。
典故 相殷
傅氏筑
筑巖
相關(guān)人物傅說
《孟子注疏》卷十二下〈告子章句下〉~223~
子曰:「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徵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jié)h·趙岐注:「傅說筑傅嚴(yán),武丁舉以為相。」
《史記》卷三〈殷本紀(jì)〉~02~
「(殷)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復(fù)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fēng)。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舊本作『險』,亦作『巖』也?!固?#183;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括地志》云:『傅險即傅說版筑之處,所隱之處窟名圣人窟,在今陜州河北縣北七里,即虞國虢國之界。』」
《尚書》卷十〈商書·說命上〉~39~
王宅憂亮,陰三祀。既免喪,其惟弗言。群臣咸諫于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天子惟君萬邦,百官承式?!雇跹晕┳髅谎?,臣下罔攸稟令。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于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說筑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嗚呼!欽予時命,其惟有終?!拐f復(fù)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例句
傅氏筑已卑,磻溪釣何激。
傅巖既紆郁,首山亦嵯峨。操筑無昔老,采薇有遺歌。
井邑傅巖上,客亭云霧間。
傅巖來筑處,磻溪入釣前。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巖高。
誰言版筑士,猶處傅巖中。
傅說版筑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fù)長艱辛。
筑巖思感夢,磻石想垂綸。
已相殷王國,空馀尚父溪。釣磯開月殿,筑道出云梯。
跡巖勞傅想,窺野訪莘情。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fēng)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dāng)在,即以是日訪之?!辜瓣愅觯淦薰朐焦珬钏刂?,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龟愂系迷姡槠皇?。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wù)邿o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典故 便便腹
書滿腹
嘲便腹
嘲孝先
嘲晝眠
便便笥
腹笥五經(jīng)
懶不看書
孝先風(fēng)味
笑便腹
笑老韶
一腹便便
邊韶白日眠
邊韶晝眠
嘲腹便
腹如邊孝
睡任門生嘲
笥有經(jīng)
孝先酣枕
孝先經(jīng)笥
笑腹便
飽五經(jīng)
邊睡
便腹笥莖
腹便蒙嘲
腹為筐笥
腹為篋笥
相關(guān)人物邊韶
《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上·邊韶〉~2623~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數(shù)百人。詔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股貪撀勚瑧?yīng)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韶之才捷皆此類也。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龟套佑谑茄尤霝樯峡汀?/span>
簡釋
五經(jīng)笥:喻指文人學(xué)識豐富。唐錢起《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還勞五經(jīng)笥,更訪百家書。”
例句
姚馥清時醉,邊韶白日眠。
爾腹為篋笥,應(yīng)對如轉(zhuǎn)丸。
書此更何問,邊韶唯晝眠。
還勞五經(jīng)笥,更訪百家書。
典故射斗牛
雙龍劍
射牛斗
斗牛光
沖星劍
延平劍
干牛斗
龍光牛斗
望牛斗
牛斗之氣
寶劍出
斗間紫氣
兩劍
兩龍劍
豐城氣
牛斗氣
豐城雙劍
劍合延津
豐獄劍
豐城龍劍
雷劍
匣中孤劍
斗牛光焰
雷煥張華
沖斗劍
延平雙劍
沖天劍
劍合雙龍
劍躍雙龍
金劍沉埋
張公龍劍
報張華
劍虹浮
劍埋豐城
蛟龍子
龍劍合延津
南斗龍光
神光上斗牛
寶劍沉埋
寶劍沖牛斗
碧潭雙劍
斗沖劍氣
斗氣埋長劍
酆獄氣
劍津?qū)殮?/div>
劍埋獄底
雷煥掘劍
雷令劍龍
龍歸劍杳
龍淵觸牛斗
牛斗變化
牛斗空
牛斗龍泉氣
射斗光芒
神龍雙劍
雙劍
為龍信息
匣龍雙起
星辰占寶劍
星斗見光氣
延津龍去
腰間劍去
張雷識劍
紫氣飛空
紫氣干星
寶劍豐城寒
豐城陸沉
豐城埋沒
豐獄埋劍
干將沖牛射斗
合劍龍津
化龍
劍龍辭延津
劍埋龍壤
劍氣射天
劍水二龍
劍閑夜沖星
掘預(yù)藏劍
掘獄張雷
龍泉動牛斗
牛斗紫氣
神光埋泉壤
神劍躍平津
神物化延平
雙飛歸延津
雙劍埋獄
雙龍斗牛氣
匣劍同處
延平
一旦為龍
張雷辨氣
紫氣辨斗牛
紫氣劍一雙
相關(guān)人物干將
張華
莫邪
雷煥
參考典故干將
《晉書》卷三十六〈張華列傳〉~075~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shù)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及吳平之后,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挂虻菢茄鲇^。煥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谷A曰:「是何祥也?」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谷A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dāng)?shù)脤殑ε逯K寡载M效與!」因問曰:「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煥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煥以南昌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fā)。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并土與華,留一自佩?;蛑^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dāng)受其禍。此劍當(dāng)系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dāng)化去,不永為人服也?!谷A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cè)。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fù)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dāng)合耳?!挂蛞匀A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jīng)延平津,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于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藝文類聚》卷六十〈軍器部·劍〉~08~
《豫章記》曰: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乃要宿。問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二劍。其夕斗牛氣不復(fù)見。孔章乃留其一匣。而進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閒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簡釋
豐城氣:喻有聲譽。才華。唐楊炯《和劉長莊答十九兄》:“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p>
豐城龍劍:指寶劍,或喻出類拔革之人及華美寶貴之物。金元好問《贈答平陽仇舜臣》:“滄海驪珠能幾見,豐城龍劍不終藏?!?/p>
劍化:喻人去世。唐韓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p>
例句
負戶愁讀書,劍光忿沖斗。
牛斗之氣,蓄于昆溪。
幽匣獄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煥有。
劍氣射云天,鼓聲振原隰。
怪君近日文鋒利,新向延平看劍來。
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
竹在曉煙孤鳳去,劍荒秋水一龍沉。
雙魂終會合,兩劍遂蜿蜒。
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
埋劍誰識氣,匣弦日生塵。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蒿里埋雙劍,松門閉萬春。
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
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
尚如匣中劍,分形會同處。
自于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干星。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雷煥張華久已無,沉冤知向何人說。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dāng)逢。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
自從星坼中臺后,化作雙龍去不歸。
雷煥豐城掘劍池,年深事遠跡依稀。
薛公龍泉姿,其氣在斗牛。
半夜劍吹牛斗動,二年門掩雀羅愁。
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斗間紫氣龍埋獄,天上洪爐帝鑄顏。
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
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
把臂開尊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
夜看豐城氣,回首蛟龍池。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
斗間收紫氣,臺上掛清光。
翠帷雙卷出傾城,龍劍破匣霜月明。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行看轉(zhuǎn)牛斗,持此報張華。
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延平一旦為龍?zhí)?,看取風(fēng)云布九州。
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蕭散弓驚雁,分飛劍化龍。
淬之幾墮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龍子。
不知雷氏劍,何處更沖天。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埋沒劍中生紫氣,塵埃瑟上動清商。
雙劍變成龍化去,兩溪相并水歸南。
恩重匣中孤劍在,夢余江畔數(shù)峰青。
延平有風(fēng)雨,從此是騰驤。
發(fā)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
良樂知騏驥,張雷驗鏌铘。
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
劍埋龍守壤,石臥虎司碑。
寶劍終應(yīng)出,驪珠會見珍。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不應(yīng)雙劍氣,長在斗牛傍。
成丹始見金無滓,沖斗方知劍有神。
直應(yīng)宣室還三接,未必豐城便陸沉。
斗間紫氣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龍。
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
雷煥掘?qū)殑?,冤氛消斗?!?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詎憐沖斗氣,猶向匣中鳴。
有氣還沖斗,無時會鑿壞。
雷令劍龍知去未,虎夷云鶴亦來無。
典故 陸績懷
比橘
陸生言
懷桔
陸績孝
陸與潘
袖中香味
紅墮雙桔
陸郎承顏
相關(guān)人物潘岳
陸績
參考典故板輿
潘輿
《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陸績傳〉~328~
陸績字公紀(jì),吳郡吳人也。父康,漢末為廬江太守??兡炅鶜q,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剐g(shù)大奇之。
《昭明文選》卷十六晉·潘安仁(岳)《閑居賦》
「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痾有痊?!固?#183;李善注:「版輿,車名。傅暢〈晉諸公贊〉曰:傅祗以足疾,版輿上殿。版輿,一名步輿。周遷〈輿服雜事記〉曰:步輿方四尺,素木為之,以皮為襻,?之,自天子至庶人通得乘之?!?/span>
簡釋
陸績橘:詠孝順。唐張祜《送盧弘本浙東覲省》:“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p>
例句
獻親冬集書,比橘復(fù)何如。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橘懷三個去,桂折一枝將。
懷中江橘熟,倚處戟門秋。
仍懷陸氏橘,歸獻老親嘗。
伍員忠是節(jié),陸績孝為心。
既榮潘子賦,方重陸生言。
馀橘期相及,門生有陸郎。
轉(zhuǎn)蓬猶邈爾,懷橘更潸然。
笑語空懷橘,窮愁亦據(jù)梧。
徇祿仍懷橘,看山免采薇。
鞍馬并汾地,爭迎陸與潘。
歸時每愛懷朱橘,戲處常聞佩紫囊。
橘懷鄉(xiāng)夢里,書去客愁中。
節(jié)下趨庭處,秋來懷橘情。
向家流水便,懷橘彩衣香。
承顏陸郎去,攜手謝娘歸。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洪崖遣后名何遠,陸績懷來事更長。
典故 鶴拂碑
天涯吊鶴
賓驚吊鶴
鶴吊陶
鶴吊陶母
相關(guān)人物陶侃之母湛氏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列傳〉~769~
后以母憂去職。嘗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化為雙鶴,沖天而去,時人異之。
《世說新語》下卷上《賢媛》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餉母。」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陶侃別傳》:「侃母湛氏,賢明有法訓(xùn)。侃在武昌,與佐吏從容飲燕,常有飲限,或勸猶可少進,侃悽然良久曰:『昔年少,曾有酒失,二親見約,故不敢踰限?!患百┒∧笐n,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span>
簡釋
鶴吊陶:指吊喪。唐李商隱《過姚孝子廬偶書》:“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p>
例句
忽嘆登龍者,翻將吊鶴同。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祗應(yīng)雙鶴吊,松路更無人。
影掛僧挑燭,名傳鶴拂碑。
海內(nèi)故人泣,天涯吊鶴來。
停車遙望孤云影,翹首驚看吊鶴悲。
忽見江南吊鶴來,始知天上文星失。
寧知荒壟外,吊鶴自裴徊。
《國語辭典》:偷香 拼音:tōu xiāng
晉時賈充女與韓壽私通,并將武帝贈充之外國奇香交予壽,后為賈充識破,遂嫁其女與韓壽。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竽纭??;蛘f與壽私通者是陳騫之女,后因未婚而女亡,壽乃娶賈充之女。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竽纭穭⑿?biāo)注引《郭子》。后世用此語指男女私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你將那偷香手,準(zhǔn)備著折桂枝?!?/div>
《漢語大詞典》:賈充香(賈充香)
晉 賈充 女與 韓壽 私通, 賈充 有異香,一著人則歷月不歇, 賈 女竊香與 壽 。 賈充 聞香而察其事,遂嫁女與 壽 。見
《晉書·賈充傳》。后因以“賈充香”表示男女傾情之物。 元
周文質(zhì) 《蝶戀花·悟迷》套曲:“朱門深閉 賈充 香,蘭房強揣 鄭生 玉,青樓空擲 潘安 果?!?/div>
《國語辭典》:賈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晉時賈充之女與韓壽私通,并將武帝贈充之外國奇香交予壽使用;后為賈充偵悉,遂嫁其女與韓壽。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竽纭?。后以賈女香指男女傾情之物。宋。
黃庭堅 詩:「漢宮嬌額半涂黃,入骨濃薰賈女香?!?/div>
《漢語大詞典》:賈娘(賈娘)
指 晉 賈充 之女 賈午 。 唐
楊巨源 《獨不見》詩:“香傳 賈娘 手,粉離 何郎 面?!眳⒁姟?賈女香 ”。
《國語辭典》:賈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晉時賈充之女與韓壽私通,并將武帝贈充之外國奇香交予壽使用;后為賈充偵悉,遂嫁其女與韓壽。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竽纭贰:笠再Z女香指男女傾情之物。宋。
黃庭堅 詩:「漢宮嬌額半涂黃,入骨濃薰賈女香?!?/div>
《漢語大詞典》:賈氏窺簾(賈氏窺簾)
晉 賈充 屬吏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女在門簾后窺見而悅之,兩人私通。 賈 女竊異香與 壽 , 賈充 聞香而察其事,遂嫁女與 壽 。見
《晉書·賈充傳》。后因以“賈氏窺簾”形容女子對所愛之人傾心相慕。 唐
李商隱 《無題》詩之二:“ 賈氏 窺簾 韓掾 少, 宓妃 留枕 魏王 才?!?明
張鳳翼 :“道我似 賈女 私窺,忍捐恩負主,應(yīng)猜做偷香情緒?!?/div>
《漢語大詞典》:賈袖傳香(賈袖傳香)
指 晉 賈充 女與 韓壽 私通,偷 武帝 賜 充 異香贈 韓 事。 宋
史達祖 《眼兒媚·代答》詞:“期花等月, 秦 臺吹玉, 賈 袖傳香?!眳⒁姟?賈女香 ”。
《國語辭典》:賈女香(賈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晉時賈充之女與韓壽私通,并將武帝贈充之外國奇香交予壽使用;后為賈充偵悉,遂嫁其女與韓壽。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竽纭贰:笠再Z女香指男女傾情之物。宋。
黃庭堅 詩:「漢宮嬌額半涂黃,入骨濃薰賈女香。」
《漢語大詞典》:遺壽(遺壽)
未盡天年;短壽。 元
袁桷 《林處士哀辭》:“壽而無德與名,君子恥之,故修短有命,遺壽焉猶可言也。名德不至,則澌盡腐滅,又安所取哉!”
《漢語大詞典》:韓壽(韓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竽纭?/span>:“ 韓壽 美姿容, 賈充 辟以為掾。 充 每聚會, 賈 女於青璅中看,見 壽 ,説之。”后因以“韓壽”借稱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樓舞榭的風(fēng)流子弟。 唐 喬知之 《倡女行》:“昨宵綺帳迎 韓壽 ,今朝羅袖引 潘郎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十七:“當(dāng)時若是逢 韓壽 ,未必埋蹤在 賈 家?!?元 曾瑞 《青杏子·騁懷》套曲:“大筵排回雪 韋娘 ,小酌會竊香 韓壽 。”《國語辭典》:韓壽偷香(韓壽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晉韓壽與大臣賈充之女賈午私通,賈午以晉武帝賜賈充的外國奇香偷贈韓壽的故事。見《晉書。卷四○。賈充傳》。后用來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一出:「不但偷鈴,韓壽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挂沧鳌疙n壽分香」。
《漢語大詞典》:韓壽香(韓壽香)
晉 賈充 女 午 與 韓壽 私通,并把皇帝賜其父之外域異香贈 壽 。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后因以“韓壽香”指異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鳳 《傳香枕》詩:“ 韓壽 香從何處傳,枕邊芳馥戀嬋娟。” 唐
劉禹錫 《秦娘歌》:“ 秦嘉 鏡有前時結(jié), 韓壽 香銷故篋衣。” 元
王實甫 第一本第二折:“ 張郎 倘得相親傍,乍相逢厭見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將 韓壽 香。”亦省作“ 韓香 ”。 宋
周邦彥 詞:“問甚時説與,佳音密耗,寄將 秦 鏡,偷換 韓 香?!?明 秦樓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瓊島仙郎,錯做金宮艷質(zhì),如今幸親 何 粉,敢惜 韓 香?!眳⒁姟?韓壽偷香 ”。
《國語辭典》:韓壽偷香(韓壽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晉韓壽與大臣賈充之女賈午私通,賈午以晉武帝賜賈充的外國奇香偷贈韓壽的故事。見《晉書。卷四○。賈充傳》。后用來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一出:「不但偷鈴,韓壽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也作「韓壽分香」。
《漢語大詞典》:韓壽香(韓壽香)
晉 賈充 女 午 與 韓壽 私通,并把皇帝賜其父之外域異香贈 壽 。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后因以“韓壽香”指異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鳳 《傳香枕》詩:“ 韓壽 香從何處傳,枕邊芳馥戀嬋娟?!?唐
劉禹錫 《秦娘歌》:“ 秦嘉 鏡有前時結(jié), 韓壽 香銷故篋衣。” 元
王實甫 第一本第二折:“ 張郎 倘得相親傍,乍相逢厭見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將 韓壽 香。”亦省作“ 韓香 ”。 宋
周邦彥 詞:“問甚時説與,佳音密耗,寄將 秦 鏡,偷換 韓 香?!?明 秦樓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瓊島仙郎,錯做金宮艷質(zhì),如今幸親 何 粉,敢惜 韓 香。”參見“ 韓壽偷香 ”。
《漢語大詞典》:安劉(安劉)
指 漢 初 商山 四皓輔助太子,安定 劉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題四皓廟》詩:“臥逃 秦 亂起安 劉 ,舒捲如云得自由。” 唐
杜牧 《題商山四皓廟》詩:“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 劉 是滅 劉 ?!?清
袁綬 《詠史》:“四皓安 劉 非助 呂 , 戚姬 空自淚縱橫。”詳“ 四皓 ”。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簡稱。參見「商山四皓」條。《文選。揚雄。解嘲》:「若夫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榮于南山。」《文選。班彪。王命論》:「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div>
《國語辭典》:北窗高臥(北窗高臥) 拼音:běi chuāng gāo wò
語本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贡扔饔崎e自得。宋。辛棄疾〈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詞:「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yīng)有別、歸來意?!?/div>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時代的人。太古時代的人恬淡無營,心無俗念,生活悠閑,故隱士常用以自喻。晉。陶淵明〈〉:「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
《國語辭典》:八愷(八愷) 拼音:bā kǎi
相傳古代高陽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樂?!蹲髠鳌N墓四辍罚骸肝舾哧柺嫌胁抛影巳耍荷n舒、隤敱、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圣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340' target='_blank'>楊夔 :「舜承堯禪,當(dāng)太平至理之后,猶且放四兇,舉八元八愷,而后百揆四門,方克調(diào)序?!?/div>
《國語辭典》:八元 拼音:bā yuán
上古高辛氏有干才八人,善于治國,世稱為「八元」?!蹲髠鳌N墓四辍罚骸父咝潦嫌胁抛影巳耍翰畩^、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固啤?追f達。正義:「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div>
《漢語大詞典》:八族
指 三國 吳 八大家族。
《文選·陸機〈吳趨行〉》:“八族未足侈。”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曰:“八族, 陳 、 桓 、 呂 、 竇 、 公孫 、 司馬 、 徐 、 傅 也。”
《國語辭典》:三獻(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舉行祭典時,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合稱為「三獻」。《續(xù)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祿勛,卿一人,中二千石?!检胫抡迫I?!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嘎暑I(lǐng)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八拜。」也稱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獻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fù)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弔三獻玉。” 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div>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種古代的刑罰??车舴溉说哪_。為肉刑之一。《三國演義》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續(xù)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獻 楚王 , 楚王 以為詐,砍其雙腳,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傷。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 卞 泣誅?!眳⒁姟?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識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dāng)。便得個完璧歸趙也?!挂沧鳌笟w趙」、「原璧歸趙」。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寶。
《后漢書·劉陶傳》:“就使當(dāng)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yōu)?和 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饑無所食……猶不能以保蕭墻之內(nèi)也。” 李賢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br />(2). 卞和 之玉。喻不為世重的賢才。 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詩:“ 和 玉悲無已, 長沙 宦不成?!眳⒁姟?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參見「和氏璧」條。《文選。曹丕。與鐘大理書》:「和璧入秦,相如抗節(jié)?!?/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顧況 《送友失意南歸》詩:“衣?lián)] 京洛 塵,完璞伴歸人?!?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近百年來,高風(fēng)寥邈矣,而先生獨奮發(fā)於陳編蠹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內(nèi)外完璞,挺為偉人?!?/div>
《漢語大詞典》:懷玉(懷玉)
(1).謂懷抱仁德。
《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南朝 梁
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或懷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負薪。” 唐
駱賓王 《鏤雞子》詩:“誰知懷玉者,含響未吟晨?!?br />(2).猶懷璧。 明
李東陽 詩:“ 長安 寳氣橫九州,賈兒身貴封為侯;匹夫懷玉尚不可,何怪貪兒死奇貨。”參見“ 懷璧 ”。
《漢語大詞典》:懷璧(懷璧)
《左傳·桓公十年》:“ 周 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杜預(yù) 注:“人利其璧,以璧為罪?!币蛞浴皯谚怠北扔鞫嘭斦械溁驊巡旁饧伞?span id="htk0gap" class="book">《
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愿賓客為之計?!?唐
李華 《詠史詩》之四:“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清
姚鼐 《錢舜舉〈蕭翼賺蘭亭圖〉》詩:“語卿且勿諫,懷璧不可居。”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見“ 抱璞 ”。
(2).謂懷抱德才,深藏不露。語本
《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三國 魏 嵇康
《古意》詩:“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南朝 梁
鐘嶸 《詩品》總論:“抱玉者聯(lián)肩,握珠者踵武。”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yīng)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挂姟稇?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
蔡邕 〈〉:「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div>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yīng)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挂姟稇?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
蔡邕 〈〉:「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div>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唐
呂溫 《古興》詩:“ 越歐 百鍊時, 楚 卞 三泣地。二寳無人識,千齡皆棄置。”參見“ 楚玉 ”。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國 寶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華。 明
葉憲祖 :“姓字難教題甲榜,聲名甚日滿皇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獻給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堯臣 《度支蘇才翁挽詞》詩之二:“盛世雖多士,唯公與眾殊。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爭持 楚 璞模。” 明
高啟 《感舊酬宋軍咨見寄》詩:“知音竟為誰,四海嗟惸惸。 齊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歸留別中東諸君子》詩:“球府集蒼蠅,一滴緇 楚 璞?!?/div>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贈張合之秀才》詩之二:“ 卞生 懷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眳⒁姟?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獻之 厲王 , 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焙笠浴捌瘛敝敢驊巡挪挥龆?。 唐
駱賓王 《疇昔篇》:“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宋
王禹偁 《商州進士張齊說將赴春闈》詩:“明年得意歸來日,不見麻衣泣玉斑。”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
《韶》本不圖?!?/div>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
《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
《韶》本不圖。”
《漢語大詞典》:荊人
(1). 楚 人,南人。
《春秋·莊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齊 , 荊 人來聘。”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 荊 人風(fēng)靡, 交 益 景從?!?br />(2).對人稱己妻的謙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區(qū)區(qū)拙技,負此良琴,若得荊人一奏,當(dāng)有一兩聲可聽者?!?span id="8xvylor" class="book">《顏氏家藏尺牘》卷二引 清 王士祜 書:“弟去歲以荊人抱病,屏跡半載?!?/div>
《漢語大詞典》:荊和
(1).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唐
黃滔 :“縱饒 秦氏 ,當(dāng)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dāng)路泣,良璞為誰明?”參見“ 卞和 ”。
(2).指和氏璧。
《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筑?!?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繼筑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南朝 梁
范縝 :“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荊寶(荊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資質(zhì)。:“春蘭擢莖,方茂其華; 荊 寶挺璞,將剖於 和 ?!?李善 注:“言德業(yè)之美類於蘭玉?!?南朝 宋 劉義恭
《游子移》詩:“ 三河 游蕩子,麗顏邁 荊 寶?!?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fēng)告示》:“爾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諒當(dāng)人握 隋 琛,家懷 荊 寶?!?/div>
《國語辭典》:荊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國荊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參見「荊山之玉」條?!段倪x。盧諶。贈劉琨詩》:「承侔卞和,質(zhì)非荊璞?!购笥靡员扔髻Y質(zhì)美好。也稱為「荊璧」、「荊玉」。
《漢語大詞典》:荊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漢
荀悅 《漢紀(jì)·武帝紀(jì)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帳,絡(luò)以 隋 珠 荊 璧?!?南朝 宋 謝惠連
《鞠歌行》:“南荊璧,萬金貲, 卞和 不斲與石離?!?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荊 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div>
《漢語大詞典》:班氏廬(班氏廬)
見“ 班生廬 ”。
《國語辭典》:版筑(版築) 拼音:bǎn zhú
1.筑墻時,用兩版夾土,以杵把土搗實,稱為「版筑」?!睹献?。告子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挂沧鳌赴逯埂?br />2.比喻地位低賤的人。也作「板筑」。
《國語辭典》:傅巖(傅巖) 拼音:fù yán
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平陸縣東。相傳為商傅說版筑之地。
《國語辭典》:傅說版筑(傅說版筑) 拼音:fù yuè bǎn zhú
相傳殷高宗夢到宰輔人物的形像,因此刻像尋找,終于在傅巖找到正在建版筑的傅說,便任命傅說為相,使殷得以富強。典出《書經(jīng)。說命》。后比喻有才德的人物不怕出身低微卑賤,總有機會成功立業(yè)。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fēng)燭不定?!眳⒁姟?分鞋破鏡 ”。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參閱 明 董應(yīng)翰 、
《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div>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浴>矶?。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span id="ar156ko" class="book">《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
《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fù)合,但無顯證耳?!?/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贝藭r,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fù)和之》詞:“恨當(dāng)時青云跌宕,天路斷,險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div>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我特來破鏡?!?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我特來破鏡。」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破鏡如貙而虎眼。」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圓。聞?wù)邿o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眳⒁姟?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國語辭典》:五經(jīng)笥(五經(jīng)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經(jīng)笥比喻博通經(jīng)籍的人?!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腹便便,五經(jīng)笥。」
《國語辭典》:孝先便腹 拼音:xiào xiān pián fù
漢邊韶字孝先,白晝假寐,弟子則譏嘲他腹大便便,懶讀書。典出《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后用以形容貪睡而腹大的樣子。宋。陸游〈夏雨〉詩:「堪笑此翁惟美睡,孝先便腹任譏嘲?!?/div>
《漢語大詞典》:捫腹(捫腹)
撫摸腹部。多形容飽食后怡然自得的樣子。 唐
白居易 《飽食閑坐》詩:“捫腹起盥潄,下階振衣裳。” 宋
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詩:“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宋
范成大 《勞畬耕》詩:“何曾識秔稻,捫腹嘗果然?!?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欽 有詩嘲之云:‘ 江生 突兀揚文風(fēng),千奇萬怪難與窮……少年往往致譏評,生也不言但捫腹?!?/div>
《國語辭典》: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比喻腹內(nèi)空虛,無真才實學(xué)。宋。
廖行之 〈〉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
《國語辭典》:經(jīng)笥(經(jīng)笥) 拼音:jīng sì
笥,書箱。經(jīng)笥指裝經(jīng)書的箱子。比喻學(xué)識廣博的人?!稌x書。卷三五。陳騫等傳。贊曰》:「鉅鹿自然,亦云經(jīng)笥?!鼓铣?。
徐陵 〈〉:「學(xué)則經(jīng)笥,文為世珍?!挂卜Q為「經(jīng)史笥」。
《國語辭典》: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漢代邊韶曾白天睡覺,弟子嘲笑他肚子大,懶得讀書只想睡覺。邊韶聽了回答弟子,肚子大是裝滿五經(jīng),飽讀書籍,睡覺是在想事情。典出《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記的書籍,有如書箱的藏書。宋。
陳造 詩二首之一:「夫君腹笥盡奇謀,每叩談鋒聽不休?!?/div>
《漢語大詞典》:邊氏腹(邊氏腹)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謿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 潛聞之,應(yīng)時對曰:‘ 邊 為姓, 孝 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 周公 通夢,靜與 孔子 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謿者大慙?!焙笠浴斑吺细埂狈Q滿肚子學(xué)問猶如裝滿典籍的書簏。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一:“正便 邊氏 腹,不止謫仙襟?!?/div>
《漢語大詞典》:邊笥(邊笥)
同“ 邊氏腹 ”。 清
趙執(zhí)信 《深秋偶作》詩:“臥看 邊 笥章句枯,坐擁管城鬢毛禿?!?/div>
《漢語大詞典》:邊氏腹(邊氏腹)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謿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 潛聞之,應(yīng)時對曰:‘ 邊 為姓, 孝 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 周公 通夢,靜與 孔子 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謿者大慙?!焙笠浴斑吺细埂狈Q滿肚子學(xué)問猶如裝滿典籍的書簏。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一:“正便 邊氏 腹,不止謫仙襟?!?/div>
《漢語大詞典》:邊韶腹(邊韶腹)
同“ 邊氏腹 ”。 清
嚴(yán)沆 :“但看臥坦 邊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div>
《漢語大詞典》:別劍(別劍)
喻夫妻生離死別。語本 南朝 宋 鮑照 之六:“雙劍將別離,先在匣中鳴。煙雨交將夕,從此遂分形。雌沉 吳 江里,雄飛入 楚 城。 吳 江深無底, 楚 闕有崇扃。一為天地別,豈直限幽明?”按,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謂, 楚 人 干將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劍。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挽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fù)嘆藏舟?!?唐
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分鸞豈遐阻,別劍念相尋。”
《國語辭典》:劍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晉時張華命雷煥于豐城掘得龍泉、太阿雙劍,華與煥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劍墮入水中,化為二龍的故事。見《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后比喻各從其類。唐。
韓愈 三首之二:「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div>
《國語辭典》:劍氣(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寶劍的精光。如:「劍氣沖霄」?!读凝S志異。卷二。聶小倩》:「女曰:『室有劍氣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見者,良以此故?!弧?br />2.比喻人的才華和才氣。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劍氣凌云,而屈跡萬夫之下。」唐。
錢起 詩一○○首之八三:「自憐非劍氣,空向斗牛星?!?/div>
《漢語大詞典》:埋劍(埋劍)
《晉書·張華傳》載, 張華 時見有紫氣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間,邀 雷煥 共議,以為系寶劍之光上沖所致,當(dāng)在 豫章 豐城 ,因命 雷 為 豐城 令訪察其物。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龍泉、太阿二寶劍。后以“埋劍”喻被埋沒或不得彰顯。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詩:“埋劍誰當(dāng)辨,偷金以自誣?!?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除薛三璩畢四曜兼述索居》詩:“掘獄知埋劍,提刀見發(fā)硎。”分門集注引 梅堯臣 注:“喻 薛 畢 二子幾年埋沒,今始奮發(fā)。”
《漢語大詞典》:延津劍(延津劍)
亦稱“ 延津?qū)殑?”。 指 龍泉 、 太阿 兩劍。 明 陳所聞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讓 延津 劍,棄擲休如緑綺絃。” 明
張鳳翼 :“ 延津 寶劍看重會, 合浦 明珠喜再逢?!眳⒁姟?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
《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蟠縈,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眳⒁姟?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張雷(張雷)
晉 張華 、 雷煥 的并稱。傳說二人據(jù)天象在 豐城 掘得寶劍龍泉、太阿。 唐
白居易 《聞李尚書拜相寄賀微之》詩:“ 夔 禼 定求才濟世, 張 雷 應(yīng)辯氣衝天?!?唐
賈島 《寄令狐綯相公》詩:“ 良 樂 知麒驥, 張 雷 驗鏌鎁。”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便煩問訊 張雷 ,甚斗宿無光劍不回?!眳⒁姟?豐城劍氣 ”。
《國語辭典》:豐城劍氣(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寶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跡象。參見「豐城貫斗」條。
《漢語大詞典》:星辰劍(星辰劍)
泛指寶劍。典出 晉 張華 望斗牛間紫氣掘獄屋基得劍事。見
《晉書·張華傳》。 唐 杜甫
《偶題》詩:“鬱鬱星辰劍,蒼蒼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沖斗(衝斗)
晉 司空 張華 ,望見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問之道術(shù)家 雷煥 。 煥 謂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其地當(dāng)在 豫章豐城 間。因補 煥 為 豐城 令,掘地果得龍泉、太阿兩寶劍。見
《晉書·張華傳》。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氣超邁或才華英發(fā)。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有氣還衝斗,無時會鑿壞?!?唐
劉禹錫 :“諒衝斗兮誰見,伊戴盆兮何望?!?宋
王禹偁 《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詩:“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補履?!?/div>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尋 豐城 劍,虛負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币嗍∽鳌?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
《漢語大詞典》:豐城劍(豐城劍)
《晉書·張華傳》謂 吳 滅 晉 興之際,天空斗牛之間常有紫氣。 張華 聞 雷煥 妙達緯象,乃邀與共觀天文。 煥 曰:“斗牛之間頗有異氣”,是“寳劍之精,上徹于天耳”,并謂劍在 豫章 豐城 。 華 即補 煥 為 豐城 令,“ 煥 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fù)見焉?!焙笫涝娢挠谩柏S城劍”贊美杰出人才,或謂杰出人才有待識者發(fā)現(xiàn)。 宋
葉適 《送孫偉夫》詩:“遠尋 豐城 劍,虛負 歷山 月;發(fā)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貫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臺》詩:“熒光下合 豐城 劍,紫氣中懸執(zhí)法星。” 清
孫枝蔚 《贈魏生》詩:“才華順?biāo)?豐城 劍,和氣當(dāng)如春草軒。”亦省作“ 豐劍 ”。 唐
杜甫 :“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經(jīng)過辨 豐 劍,意氣逐 吳 鉤?!?/div>
《漢語大詞典》:雙龍(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自當(dāng)八風(fēng)通,慶云聚,五老同游,三星運曜,豈直雙龍再賜,九雉重飛而已哉?!?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 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云隨 夏后 雙龍尾,風(fēng)逐 周王 八馬蹄。”
(2).稱譽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
《晉書·陸云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卑矗酥?陸機 、 陸云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后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于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shù)丈,蟠縈有文章。后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游》詩之二:“未掘雙龍牛斗氣,高懸一榻棟梁材。” 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在,人間猛虎愁。” 梁啟超
《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汝汝難忍?!眳㈤?span id="j1cqy3w" class="book">《
晉書·張華傳》。
《漢語大詞典》:雷氏劍(雷氏劍)
傳說 三國 吳 未滅時,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及 吳 平,紫氣愈明。 豫章 人 雷煥 妙達緯象,言紫氣為 豫章 豐城 寶劍之精。尚書令 張華 即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密令尋之。 煥 至任,掘獄屋基,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氣不復(fù)見。及 張華 、 雷煥 死,兩劍化龍飛去。見
《晉書·張華傳》。 唐 谷神子
《博異志·韋思恭》:“昔 葛陂 之竹,漁父之梭, 雷氏 之劍,尚皆為龍,安知此名山大鎮(zhèn),豈非龍潛其身耶!”
《國語辭典》:懷橘(懷橘) 拼音:huái jú
三國時吳人陸績幼時拜見袁術(shù),袁術(shù)以橘款待,陸績懷藏三枚,欲歸奉母。見《三國志。卷五七。吳書。陸績傳》。后比喻孝親。唐。
駱賓王 〈〉:「茹荼空有嘆,懷橘獨傷心。」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 術(shù) 大奇之?!焙笠蛞浴瓣懯祥佟睘閼岩赃z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老親嘗?!?/div>
《漢語大詞典》:陸績懷橘(陸績懷橘)
元 郭居業(yè) 《二十四孝》所記孝子事跡之一。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陸績 懷橘’也并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眳⒁姟?陸氏橘 ”。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術(shù) 大奇之。”后因以“陸氏橘”為懷以遺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老親嘗。”
《漢語大詞典》:陸績橘(陸績橘)
謂孝敬父母的禮物。 唐 歐陽行周
《送周孝廉擢第歸覲序》:“已比 郄詵 之玉,思懷 陸績 之橘?!?唐
張祜 《送盧弘本浙東覲省》詩:“懷中 陸績 橘,江上 伍員 濤。”參見“ 陸氏橘 ”。
《漢語大詞典》:陸氏橘(陸氏橘)
《三國志·吳志·陸績傳》:“ 績 年六歲,於 九江 見 袁術(shù) 。 術(shù) 出橘, 績 懷三枚,去,拜辭墮地, 術(shù) 謂曰:‘ 陸郎 作賓客而懷橘乎?’ 績 跪答曰:‘欲歸遺母?!?術(shù) 大奇之?!焙笠蛞浴瓣懯祥佟睘閼岩赃z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唐
岑參 《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仍懷 陸氏 橘,歸獻老親嘗?!?/div>
《國語辭典》:吊鶴(弔鶴) 拼音:diào hè
相傳晉人陶侃的母親去世,有二客來吊,隨而化為雙鶴飛去。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劉孝標(biāo)注引《陶侃別傳》。后用來指吊喪的人。唐。駱賓王〈樂大夫挽詞〉五首之四:「寧知荒隴外,吊鶴自裴徊。」
《國語辭典》:鶴吊(鶴弔) 拼音:hè diào
傳說陶侃喪母,有二位客人來吊喪,不哭而退,化鶴飛去。見《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后遂以此指吊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