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187,分1746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其它辭典
僧群(號 盂泉 )釋史宗(號 麻布道士、麻衣道士 )衛(wèi)氏羊氏湛氏胡毋輔之(字 彥國 號 四友 )慕容廆( 遼東郡襄公、武宣皇帝、襄 號 鮮卑大單于 遼東公、平州牧、遼東郡公 )石勒妻劉氏楊難敵(號 左賢王 )荀氏( 建安郡君 )葛洪(別稱 句漏令、勾漏令、勾令 字 稚川 號 抱樸子 )劉曜后劉氏阮放(字 思度 號 兗州八伯 )帛尸梨蜜多羅(號 高座 )僧慧理(號 理公巖 )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不知何許人。有高行。居羅江海中之霍山。山有大石。廣數(shù)丈。而洼其中。深可六七尺。得泉焉。味甘而色冽。且飲之能不饑。號盂泉。群因之以辟五谷。晉安太守陶夔。從群乞而遺之出山。輒臭氣不可聞。夔必欲致之。乃親渡海至山下。風雨暝晦。留數(shù)日不得往。嘆曰正謂山靈。勒回俗駕耳。遂去。群庵外有澗。與盂泉隔。非略彴莫可渡。一日忽有折翅鴨。身橫略彴上。群欲舉杖撥去之??种馒喫?。因不得飲者數(shù)日。遂沒。壽百四十。臨終曰。我少時折一鴨翅。此其報也。
神僧傳·卷第三釋僧群。清貧守節(jié)蔬食持經(jīng)。居羅江縣之霍山。搆立茅室。孤在海中。上有石盂。水深六尺。常有清流。古老相傳是群仙所宅。群因絕粒。其庵舍與石盂。隔一小澗。常以木為梁。由之汲水。年至一百三十。忽見一折翅鴨當梁頭。群將舉錫撥之。恐有轉傷。因此回歸。遂絕水數(shù)日而終。臨終謂左右曰。我少時曾折一鴨翅。驗此以為報也。
高僧傳·卷第十二 亡身釋僧群。未詳何許人。清貧守節(jié)蔬食誦經(jīng)。后遷居羅江縣之霍山構立茅室。山孤在海中。上有石盂。徑數(shù)丈許。水深六七尺。常有清流。古老相傳云。是群仙所宅。群仙飲水不饑因絕粒。后晉守太守陶夔聞而索之群以水遺夔。出山輒臭。如此三四。夔躬目越海。天甚晴霽。及至山風雨晦暝。停數(shù)日竟不得至。乃嘆曰。俗內(nèi)凡夫遂為賢圣所隔??薅?。群庵舍與盂隔一小澗。常以一木為梁。由之汲水。后時忽有一折翅鴨。舒翼當梁頭就唼群。群欲舉錫杖撥之??治穫麚p因此回還。絕水不飲。數(shù)日而終。春秋一百四十矣。臨終向人說。年少時經(jīng)折一鴨翅驗此以為現(xiàn)報。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不知何許人。著麻衣加納其上。號麻布道士。喜怒不常。體癬疥。日坐廣陵白土埭。謳唱引?自適。夜不知其歸宿處。江都令檀祗召至。與語詞無畔岸。索紙賦詩曰。有欲苦不足。無欲即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要當脫塵累。棲志老山丘。檀祗異之。施布若干。宗即以施人。時有一男子。杖負一簏。暮依海鹽令宿。見牧鵝鴨小兒。從令借之。曰數(shù)日當遣還。令許之。即領一兒登一山。山有屋數(shù)椽。道人三四輩。相勞苦。所語小兒一不解。但食一小甌如熟艾。問男子曰。君知史宗否。其謫何當竟。答曰。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埭。計其詞。行當竟矣。問者作書。授男子曰。為我達之。即以系之小兒衣帶。還海鹽。令喜問簏中何有。曰書疏耳。然終不次示令令欲盜觀之而男子輒夜移他處且辭去。且曰吾本欲小留。而君常有盜意。豈復可留耶。令因呼小兒。問前事。小兒曰。前為捉杖飄然去。但聞足下波浪聲。至一山。山中人。寄書。與曰。上埭阿上。即引衣帶開讀。令不能曉。小兒詣史宗。史宗大驚曰。汝乃從蓬萊山來耶。后過漁梁見捕魚者。宗因浴其上流。而魚悉不可捕。又與沙門道開夜語頗。聞蓬萊事。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史宗者。不知何許人。常著麻衣或重之為納。故世號麻衣道士。身多瘡疥性調(diào)不恒。常在廣陵白土??賃??。謳唱引?以自欣暢。得直隨以施人。棲憩無定所?;螂[或顯。時高平檀祇為江都令。聞而召來應對。機捷無所拘滯。博達稽古辯說玄儒。乃賦詩一首曰。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方當畢塵累。棲志且山丘。檀祇知非常人。遣還所在。遺布三十匹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不知姓名。常赍一杖一箱自隨。嘗逼暮來。詣海鹽令云。欲數(shù)日行。暫倩一人可見給不。令曰。隨意取之。乃選取守鵝鴨小兒形服最丑者將去。倏忽之間至一山上。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見欣然共語。小兒不解。至中困道人為小兒就主人索食。得一小塸食狀如熟艾。食之饑止。向冥道人辭欲還去。聞屋中人問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謫何當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上。計其謫亦竟也。屋中人便作書曰。因君與之。道人以書付小兒。比曉便至縣與令相見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問箱中有何等。答云。書疏耳。道人常在廳事上眠。以箱杖著床頭令使持。時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輒高懸箱杖。當下而臥。永不可得。后與令辭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爾便去耳。令呼先小兒問近所經(jīng)。小兒云。道人令其捉杖飄然而去?;蚵勛阆虏ɡ硕?。并說山中人寄書猶在小兒衣帶。令開看都不解。乃寫取封其本書。令人送此小兒至白土??送與史宗。宗開書大驚云。汝那得蓬萊道人書耶。宗后南游吳會。嘗過漁梁。見漁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魚皆散。其潛拯物類如此。后憩上虞龍山大寺。善談莊老究明論孝。而韜光隱跡世莫之知。會稽謝邵魏邁之放之等。并篤論淵博皆師受焉。后同止沙門夜聞宗共語者。頗說蓬萊上事。曉便不知宗所之。陶淵明記。白土??遇三異法師。此其一也?;蛟啤S猩倘撕P杏诠轮奚弦娨簧抽T。求寄書與史宗。置書于船中。同侶欲看書。書著船不脫。及至白土??。書飛起就宗。宗接而將去。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常著麻衣。世號麻衣道士。常在廣陵白土埭。憑埭謳唱。引?以自欣暢。得直。隨以布施。棲憩無定所。持高平檀祗。為江都令。聞而召來。應對機捷。無所拘滯。博達稽古。辯說玄儒。乃賦詩一首曰。有欲苦不足。無欲亦無憂。未若清虛者。帶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間。汎若不系舟。方當畢塵累。棲志且山丘。檀祗知非常人。遺布二十疋。悉以乞人。后有一道人。常赍一杖一箱。逼暮。來詣海鹽令云。欲數(shù)日行。暫倩一人??梢娊o不。令曰。隨意取之。乃選取守鵝鴨小兒。形服最丑者將去。倏忽之間。至一山上有屋。屋中有三道人。相見欣然共語。小兒不解。至日中。道人為小兒就主人索食。得一小甌食。狀如熟艾。食之饑止。向瞑。道人辭欲還。聞屋中人問云。君知史宗所在不。其謫何當竟。道人云。在徐州江北。廣陵白土埭上。計其謫亦竟也。屋中人便作書曰。因君與之。道人以書付小兒。比曉便至縣。與令相見云。欲少日停此。令曰大善。問箱中有何等。答曰書疏耳。道人常在聽事止眠。以箱杖著床頭。令使人夜偷取欲看之。道人已知。暮輒高懸箱杖。當下而臥。永不可得。后與令辭曰。吾欲小停。而君恒欲偷人。正爾便去耳。令呼先小兒問之。小兒云。道人令其捉杖。飄然而去?;蚵勛阆虏ɡ?。并說山中人寄書。猶在小兒衣帶。令開看都不解。乃寫取。封其本書。令人送此小兒至白土埭。送與史宗。宗開書大驚云。汝那得蓬萊道人書耶。宗后南游吳會。嘗過漁梁。見漁人大捕。宗乃上流洗浴。群魚皆散。后憩上虞龍山大寺。善談莊老。韜光隱跡。會稽謝邵魏邁之放之等。并篤論淵博。皆師焉。后同止沙門。夜聞宗共語者。頗說蓬萊上事。曉便不知宗之所之。陶淵明記。白土埭。遇三異法師。此其一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269—318
【介紹】:
西晉泰山奉高人,字彥國。嗜酒任達,與王澄、王敦、庾敱號為四友。試守繁昌令,節(jié)酒自勵,有能名。遷尚書郎。豫討齊王司馬同,賜爵陰平男。為樂安太守,晝夜酣飲,不視郡事。渡江避亂,晉元帝命為湘州刺史。尋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69—333
【介紹】:
十六國時遼東昌黎棘城人,鮮卑族首領,字弈洛鑲。晉武帝時為部眾推為首領。晉懷帝永嘉初,自號鮮卑大單于。時中原大亂,廆修明刑政,招納中原流亡士庶,重用漢人士子裴儗等,建立地方政權。然晉元帝太興初,受晉封為遼東公、平州牧。其孫慕容俊稱帝,追謚武宣皇帝。
全晉文字奕洛環(huán),昌黎棘城鮮卑人,武帝時襲父涉題位為鮮卑單于?;莸蹠r,王浚承制以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前鋒大都督、大單千,憫帝以為鎮(zhèn)軍將軍昌黎遼東二國公。元帝承制以為假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遼左雜、夷流人諸軍事、龍驤將軍、大單于、昌黎公,并不受,大興中拜監(jiān)平州諸軍事、安北將軍、平州刺史,尋加使持節(jié)都督幽平二州東夷諸軍事、車騎將軍、平州牧,進封遼東郡公。成帝即位,加侍中,位特進,又加開府儀同三司,不受,咸和八年卒,策贈大將軍,謚曰襄,慕容廆僭號,追謚曰武宣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333
【介紹】:
十六國時后趙后部胡人。有美色,石勒納之。張裨反于襄城,劉氏拔劍斬之,勒賴以濟。東晉成帝咸和五年石勒稱帝,立為皇后。勒死,子石弘即位,尊為皇太后。石虎專權,劉氏謀征兵討之,事泄,為石虎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34
【介紹】:
東晉略陽清水氐王。楊茂搜子。拜征南將軍。元帝建武元年襲位。與弟楊堅頭分部曲,號左賢王,屯下辨。太興四年,劉曜來攻,與堅頭俱奔晉壽,臣于李雄。曜退,復還仇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335
【介紹】:
東晉燕代人。元帝宮人,初有寵,生明帝及瑯邪王裒。為虞皇后所忌。自以位卑,每懷怨望。明帝即位,封建安郡君。撫育明帝子成帝。及成帝立,尊重同于太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284—364
【介紹】:
東晉丹陽句容人,字稚川,自號抱樸子。少貧好學。博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yǎng)之法。師事鄭隱、鮑玄,并得其法?;莸厶仓校云剖?,拜伏波將軍。后還鄉(xiāng)里,賜爵關內(nèi)侯。入東晉,聞交阯出丹砂,求為句漏令,遷廣州,止羅浮山煉丹,積年而卒。有《抱樸子》、《金匱藥方》、《神仙傳》、《集異傳》等。
全粵詩·卷二葛洪(二八四 — 三六四),字稚川。原籍丹陽句容。少時好學,家貧,乃自采薪以貿(mào)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性木訥寡欲,而好尋究書義,尤好神仙導養(yǎng)之法。從祖玄,吳時方士,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后師事南海太守鮑靚,靚以女妻之,復傳靚業(yè)。晉惠帝太安中,石冰作亂,吳興太守顧秘檄洪為將兵都尉,討破之,遷伏波將軍。洪見天下已亂,乃參廣州刺史嵇含軍事。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始還鄉(xiāng)里。元帝為丞相,辟為掾。以平賊功,賜爵關內(nèi)侯。成帝咸和初,司徒王導召補州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聞交趾出丹,堅求為句漏令,將子侄俱行。至廣州,刺史鄧岳留不聽去,遂止羅浮山煉丹。岳表補東官太守,又辭不就。在山積年,優(yōu)游閑養(yǎng),著述不輟,自號抱樸子,因以名書。卒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晉書》卷七二、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四、清宋廣業(yè)輯康熙五十六年刊《羅浮山志會編》卷四有傳。詩五首。
全晉文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吳方士玄從孫。惠帝時,吳興太守顧秘檄為將兵都尉,遷伏波將軍,后參廣州刺史嵇含軍事,含遇害還鄉(xiāng)。元帝為丞相,辟為掾,以功賜爵關內(nèi)侯。咸和初,司徒王導召補州主簿,轉司徒掾,遷咨議參軍,選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固辭,求為句漏令,刺史鄧岳表為東官太守,又辭不就。卒年八十一。有《喪服變除》一卷,《抱樸子·內(nèi)篇》二十一卷,《外篇》五十一卷,《神仙傳》十卷,《肘后方》六卷,《神仙服食藥方》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十六國時前趙人。少為叔父劉昶所養(yǎng),劉曜光初中立為皇后,未幾卒。臨死懇請劉曜厚待其叔昶,曜乃以劉昶為侍中、大司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晉陳留尉氏人,字思度。阮修族弟。元帝以為太學博士、太子中舍人。侍從太子,常說《老》、《莊》。明帝時擢為吏部郎,有稱績。性清約,為吏部郎,不免饑寒,王導、庾亮常供其衣食。與羊曼、庾亮等并為中興之士,號兗州八伯。成帝即位,遷放為交州刺史,行達寧浦,逢陶侃將高寶自交州還,設饌伏兵殺之。至州,暴病卒,年四十四。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科一此云吉友。西域國王子也。讓位于弟。如吳泰伯。出家東游諸國。永嘉中至關中。值亂渡江。止建鄴建初寺。世呼為高座。丞相王茂弘見之曰。我輩人也。太尉庾元規(guī)。光祿周伯仁。太常謝幼輿。廷尉桓茂倫。一時名士。皆造門結好。聲名著縉紳間。友嘗對導解帶槃薄。尚書令卞望之適至。友正容肅然。人問其故。對曰王公風鑒期人。卞令范度格物。吾正當以是應之耳?;竿⑽居麨橛炎髂?。久而未得?;蛟剖婷劭芍^卓朗?;附^欲以為盡品題之極。大將軍王處仲在南夏。聞友為諸公器重。心未然之。及見。不覺欣然致敬。周顗為仆射領選。臨入局。過語。嘆曰為朝廷選賢。得如君者。真令人無愧耳。顗歿。友尉其孤。對坐作梵唄。清響凌云。又咒語千馀言而去。導曰。外國之不為富貴所惑者。有君一人而已。友笑曰。若使我如諸君。今日豈得在此耶。時傳以為名言。友高簡不學晉言。以持咒稱。初江夏未有咒。友譯孔雀明王經(jīng)諸神咒。以授弟子覓歷。咸康中歿。壽八十馀。友好于石子岡行頭陀。遂葬其地。成帝為樹剎。冢側有沙門亡其名。自關右來為造寺。號高座。
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上帛尸梨密多羅。此云吉友。西域人。時人呼為高座。傳云。國王之子當承繼世。而以國讓弟。闇軌太伯。既而悟心天啟。遂為沙門。密天姿高朗風神超邁。直爾對之。便卓出于物。晉永嘉中。始到中國。值亂仍過江止建初寺。丞相王導一見而奇之。以為吾之徒也。由是名顯。太尉庾元規(guī)光祿周伯仁太常謝幼與廷尉桓茂倫。皆一代名士。見之終日累嘆。披衿致契。導嘗詣密。密解帶偃伏悟言神解。時尚書令卞望之亦與密致善。須臾望之至。密乃斂衿飾容。端坐對之。有問其故。密曰。王公風道期人。卞令軌度格物。故其然耳。諸公于是嘆其精神灑厲皆得其所。桓廷尉嘗欲為密作目。久之未得。有云。尸梨密可謂卓朗。于是桓乃咨嗟絕嘆。以為標題之極。太將軍王處仲在南夏。聞王周諸公皆器重密。疑以為失。及見密乃欣振奔。至一面盡虔。周顗為仆射。領選臨入過造密。乃嘆曰。若使太平之世盡得選此賢。真令人無恨也。俄而顗遇害。密往省其孤。對坐作胡唄三契。梵響凌云。次誦咒數(shù)千言。聲音高暢顏容不變。既而揮涕收淚。神氣自若。其哀樂廢興皆此類也。王公嘗謂密曰。外國有君一人而已。密笑曰。若使我如諸君。今日豈得在此。當時為佳言。密性高簡不學晉語。諸公與之語言。密雖因傳譯。而神領意得頓盡言前。莫不嘆其自然天拔悟得非常。密善持咒術所向皆驗。初江東未有咒法。密譯出孔雀王經(jīng)明諸神咒。又授弟子覓歷高聲梵唄傳響于今。晉咸康中卒。春秋八十馀。諸公聞之痛惜流涕?;感涿吭粕僖姼咦Q其精神著出當年?,樼鹜蹒霂熓掠诿?。乃為之序曰。春秋吳楚稱子。傳者以為先中國而后四夷豈不以三代之胤行乎殊俗之禮。以戎狄貪婪無仁讓之性乎。然而卓世之秀。時生于彼。逸群之才?;蛸昂跗?。故知天授英偉。豈俟于華戒。自此以來唯漢世有金日磾。然日磾之賢盡于仁孝忠誠德信純至。非為明達足論。高座心造峰極。交俊以神。風領朗越過之遠矣。密常在石子岡東行頭陀。既卒因葬于此。成帝懷其風為樹剎冢所。后有關右沙門來游京師。乃于冢處起寺。陳郡謝琨贊成其業(yè)。追旌往事。仍曰高座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東晉僧。西天竺人。晉成帝咸和初,登杭州靈隱、天竺間山峰,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樹錫結庵,名曰靈隱,命其峰曰飛來峰。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師名慧理。西竺人也。東晉咸和初。來游此土。至杭。見山巖秀麗。曰。吾國中天竺靈鷲山之一小朵。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時。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耶。洞舊有黑白二猿。遂呼之。應聲而出。人始之信。飛來峰由是得名。師即地建兩剎。先靈鷲。后靈隱。常宴坐巖中。因號理公巖。今瘞塔在焉。
贊曰。
一峰飛來 自西而東 師亦戾止 爰指其蹤
呼猿洞冷 宴坐巖空 花開花落 幾度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