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通儒達(dá)士(通儒達(dá)士)
指知識淵博、明智達(dá)理的學(xué)者。后漢書·盧植傳:“中興以來,通儒達(dá)士 班固 、 賈逵 、 鄭興 父子,并敦悅之。”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書開元占經(jīng)天體渾宗后:“至以日景求之,違錯甚多,然其流行,布在羣書,通儒達(dá)士,未之考正?!币喾Q“ 通儒達(dá)識 ”。南齊書·禮志上:“ 漢 之於 周 ,世代未遠(yuǎn), 鄗 上頽基, 商丘 餘樹,猶應(yīng)尚存,迷失方位,未至於此,通儒達(dá)識,不以為非?!?/div>
《漢語大詞典》:雄雞自斷尾(雄雞自斷尾)
比喻明智之士自我傷殘以避禍害。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二年:“ 賓孟 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杜預(yù) 注:“畏其為犧牲,奉宗廟,故自殘毀?!?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老龜被刳腸,不如無神靈。雄雞自斷尾,不愿為犧牲?!?/div>
《漢語大詞典》:炳慧
昭明智慧。 南朝 梁 沈約 《繡佛像贊》序:“含微宅理,炳慧臨空。”
《漢語大詞典》:聰明睿智(聰明睿智)
亦作“ 聰明叡知 ”。亦作“ 聰明睿知 ”。 聰穎明智。易·繫辭上:“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禮記·中庸》:“唯天下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span id="owueeyb" class="book">《孔子家語·三恕》:“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宋 朱熹 《〈大學(xué)章句〉序》:“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一章:“則全地聰明睿智之士,日盡其心思才力以思創(chuàng)新?!币嗍∽鳌?聰睿 ”、“ 聰叡 ”。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十反·太尉掾汝南范滂》:“太尉掾 汝南 范滂 孟博 ,天資聰叡,辯於持論?!?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材理:“雖明包眾理,不以尚人;聰叡資給,不以先人?!?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然而國重聰叡,俗貴高明?!?span id="xyafgaj" class="book">《清史稿·宣宗紀(jì)一》:“皇次子 智親王 仁孝聰睿,英武端醇。”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這個富有才華的聰睿的人,卻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漢語大詞典》:三闇
三件不明智之事。指用兵作戰(zhàn)時,派遣沒有戰(zhàn)斗力和不可信任的人去防守、出戰(zhàn)和探察敵情。管子·小問:“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戰(zhàn),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闇也?!?尹知章 注:“茍不死不信,則守闇、戰(zhàn)闇、外闇,故曰三闇?!?郭沫若 等集校引 顏昌峣 云:“三闇謂以守、以戰(zhàn)、以外知,三者皆闇也?!?/div>
《國語辭典》:絕圣棄智(絕聖棄智)  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
棄絕智慧聰明,返歸于人的天真純樸。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独献印返谝痪耪拢骸附^圣棄智,民利百倍?!挂沧鳌附^圣棄知」。
《漢語大詞典》:寬睿(寬叡)
寬厚明智。南史·王華傳:“殿下寬叡慈仁,天下所知。”
分類:寬厚明智
《國語辭典》:明哲保身  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明達(dá)事理、洞見時勢的人,不參與會帶給自己危險的事。語本《詩經(jīng)。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购笠嘀笧榱藗€人得失而喪失原則的庸俗處世態(tài)度。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二出:「但大仇既報,吾愿已畢。今欲飄然去國,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