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全州清湘人,字時舉。久在太學,一日告友黃無悔曰:“學者所以學,為忠與孝也。有親弗孝乎?忠既未立,孝焉可忘,我其歸矣?!睙o悔感其言,以歌送之。由是以孝行知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梅時舉,字舜臣,號水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弱冠舉于鄉(xiāng)。嘗流寓東莞,與趙必??為友。著《通鑒新議》,已佚。清康熙《永嘉縣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8 【介紹】: 宋東平人,字時中,一字時舉,人稱東平先生。哲宗紹圣四年進士。徽宗崇寧間任西京法曹,從程頤學《中庸》。欽宗靖康初,為監(jiān)察御史。張邦昌稱帝,脅眾推戴,伸獨執(zhí)不可,首具書請邦昌速迎康王。高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以劾黃潛善、汪伯彥不法誤國事,被貶監(jiān)濮州酒稅,卒于道中。
陳時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二年(1142)任考功郎中。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二年(1142)任監(jiān)察御史,2月為尚書考功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時舉?;兆谡臀迥赀M士。歷任寧鄉(xiāng)、長沙、休寧縣令。方臘起事,督兵據(jù)險捍御。移知泰寧縣,后擢知潮州、肇慶府,皆有治績。高宗紹興中遷諫議大夫、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事兼東西路鹽事。與秦檜同科登第,及檜當國,甘于遠宦,不與往還。
全宋詩
章元振,字時舉,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五)。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休寧縣(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調(diào)知泰寧縣(明嘉靖《邵武志府志》卷四),高宗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知肇慶府,提舉廣南東路常平茶事兼東西路鹽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八)。明弘治《八閩通志》卷六四、清《廣東通志》卷二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耿镃,字德基,一名元鼎,字時舉(《昆山雜詠》卷中),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間太學生(《中吳紀聞》卷六)。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五
耿時舉,字元鼎,一字德基,平江府(治今江蘇蘇州)人。居太學,屢試不第。以恩科得文學,歷官倉曹、州倅。見《吳中人物志》卷七,《宋詩紀事》卷五二。
徐時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八
徐時舉,紹興中為國子監(jiān)丞。見《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三之二五。
□時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時舉,遺其姓氏,淳熙九年為廣州學官。
張時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五六
張時舉,慶元五年十月除主管吏部架閣,臣僚劾其「天資貪鄙,至老不悛,三為教官,所至狼籍」,遂寢罷。嘉泰間權(quán)筠州干辦府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七,以及所作《刊印文苑英華聲說》。按《淳熙三山志》卷三○:張時舉,字文實,乾道八年登進士第。又雍正《福建通志》卷二四:張文舉,紹熙中漳州教授。疑即此人。
黎時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三九
黎時舉,化州(今廣東化州)人。嘉定間特奏名進士。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六之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子善。師事朱熹,有聞必記。辨析《六經(jīng)》疑義及問學大端,多為稱許。寧宗嘉定十五年以上舍釋褐。仕終無為軍教授。
全宋詩
潘時舉,字子善,臨海(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上舍釋褐。官終無為軍教授。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人,字時舉,自號寶潭。理宗淳祐四年進士。嘗從饒魯學。為監(jiān)利令,辟充沅州錄事兼餉事。以事失帥意,羈流沅州。帥死,事得白。受誣與伸雪,無憂喜色。歸而講學道巖。卒年八十。
全宋詩
魯仕能,字時舉,平江(今屬湖南)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調(diào)桃源尉,遷知監(jiān)利縣。辟充沅州錄事參軍兼餉事,以失帥意被羈,后歸講學道巖,時稱寶潭先生。卒年八十。事見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一六四、《宋元學案》卷八三。
劉時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理宗時太學生。史嵩之父喪去位,詔以右丞相起復,時舉與王元野、黃道等九十四人上疏反對。累官通直郎、戶部架閣、國史實錄院檢討兼編修官。有《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
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劉時舉,淳祐中為京學生。淳祐四年史嵩之以父喪去位,詔起復右丞相,時舉與同學王元野、黃道等九十四人上書力爭。累官通直郎、戶部架閣、國史實錄院檢討兼編修官。著有《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十五卷(存)。見《宋季三朝政要》卷二及《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結(jié)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綿州人,移居吳興,字時學,號本心。理宗寶祐元年進士。景定間言公田事,有名朝野。歷國子司業(yè)、禮部郎官、秘書少監(jiān)。恭帝德祐元年,自試尚書禮部侍郎除簽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宋亡,累征不起。有文集。
全宋詩
文及翁,字時舉,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吳興(今浙江湖州)。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調(diào)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除秘書正字,累遷著作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知漳州。四年,知袁州(同上書卷七、八)。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簽書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宰輔五》),出知嘉興府(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今錄詩六首。
詞學圖錄
文及翁,字時學,一作時舉,號本心。綿州人,移居吳興。存詞一首。
槜李詩系·卷三十
文及翁字本心。蜀眉州人,住秀州本覺寺。蘇文忠三度過訪,因立三過堂,勒詩傳焉。詩曰: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每逢蜀叟譚經(jīng)日,便覺峨嵋翠掃空。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明年采藥天臺去,更與題詩滿浙東。夜聞巴叟臥荒村,來打三更月下門。往事過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論。老非懷土情相得,病不開堂道益尊。惟有孤棲舊時鶴,舉頭見客似長言。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云歸無處尋。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存亡慣見渾無淚,鄉(xiāng)曲難忘尚有心。欲向錢塘訪圓澤,葛翁川畔待秋深。
全宋文·卷八二○六
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綿州巴西(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興。寶祐元年進士,為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歷官太學錄、秘書省正字。咸淳中權(quán)知嘉興府,權(quán)尚書戶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讀,權(quán)禮部尚書兼侍讀。德祐元年初,自吏部侍郎除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元兵逼臨安,亟出關(guān)遁。宋亡,隱居著書,累徵不起。有集二十卷。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三、七○、七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九,《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二一,《宋史翼》卷三五本傳及所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