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無礙(無礙)  拼音:wú ài
1.無妨、無害。漢。揚(yáng)雄《法言。君子》:「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dú)無礙乎?」《紅樓夢(mèng)》第四五回:「寶玉笑道:『我已背熟,燒也無礙?!弧?br />2.佛教用語。通達(dá)自在而無障隔,有四無礙,即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
《漢語大詞典》:無礙大會(huì)(無礙大會(huì))
佛教語。即無遮大會(huì)。南史·梁紀(jì)中·武帝下:“﹝ 大同 二年十月﹞壬午,幸 同泰寺 ,設(shè)無礙大會(huì)。”參見“ 無遮大會(huì) ”。
《國語辭典》:無遮大會(huì)(無遮大會(huì))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開的法會(huì),不論賢圣道俗貴賤上下,一律皆可參預(yù),平等行財(cái)、法二施,印度國俗常舉行之,中國六朝時(shí),亦多仿行。《梁書。卷三。武帝本紀(jì)下》:「輿駕幸同泰寺,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huì)。」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陳相公做這無遮大會(huì),一應(yīng)人等,都要舍貧散齋,小僧已都準(zhǔn)備下了?!?/div>
《漢語大詞典》:無礙道場(chǎng)(無礙道場(chǎng))
佛教語。舉行無礙大會(huì)或無礙會(huì)的場(chǎng)所。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今日俺寺中建一個(gè)無礙道場(chǎng),不揀甚么人,或是薦悼雙親,保安自己的,都來這里聚會(huì)?!?/div>
《漢語大詞典》:無礙法會(huì)(無礙法會(huì))
即無遮大會(huì)。南史·梁紀(jì)中·武帝下:“﹝ 大同 三年﹞夏五月癸未,幸 同泰寺 ,鑄十方金銅像,設(shè)無礙法會(huì)?!眳⒁姟?無遮大會(huì) ”。
《國語辭典》:無遮大會(huì)(無遮大會(huì))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開的法會(huì),不論賢圣道俗貴賤上下,一律皆可參預(yù),平等行財(cái)、法二施,印度國俗常舉行之,中國六朝時(shí),亦多仿行。《梁書。卷三。武帝本紀(jì)下》:「輿駕幸同泰寺,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huì)?!乖?。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陳相公做這無遮大會(huì),一應(yīng)人等,都要舍貧散齋,小僧已都準(zhǔn)備下了。」
《漢語大詞典》:無礙會(huì)(無礙會(huì))
佛教語。即無遮會(huì)或無遮大會(huì)。 南朝 梁武帝 《幸阿育王寺赦詔》:“今出 阿育王寺 設(shè)無礙會(huì)。耆年童齒,莫不欣悅?!币嘧鳌?無礙會(huì) ”。南史·梁紀(jì)中·武帝下:“﹝帝﹞幸 同泰寺 ,鑄十方銀像,并設(shè)無礙會(huì)?!眳⒁姟?無遮大會(huì) ”。
《國語辭典》:無遮大會(huì)(無遮大會(huì))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開的法會(huì),不論賢圣道俗貴賤上下,一律皆可參預(yù),平等行財(cái)、法二施,印度國俗常舉行之,中國六朝時(shí),亦多仿行?!读簳>砣?。武帝本紀(jì)下》:「輿駕幸同泰寺,設(shè)四部無遮大會(huì)?!乖?。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陳相公做這無遮大會(huì),一應(yīng)人等,都要舍貧散齋,小僧已都準(zhǔn)備下了?!?/div>
《漢語大詞典》:無拘無礙(無拘無礙)
沒有拘束,沒有阻礙。形容悠然自得。 宋 朱敦儒 《西江月》詞:“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
《國語辭典》:無掛無礙(無掛無礙)  拼音:wú guà wú ài
沒有牽掛拘束?!豆卤驹麟s劇。拔宅飛升。第二折》:「想俺這出家兒的,要無掛無礙,無是無非?!埂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杆托枪倩剞D(zhuǎn)本官,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于天宮快樂,無掛無礙?!?/div>
分類:牽掛
《國語辭典》:辯才無礙(辯才無礙)  拼音:biàn cái wú ài
1.能言善道?!度龂萘x》第六○回:「且無論其口似懸河,辯才無礙?!埂赌鹾;ā返谝蝗兀骸高@可見韻高的辯才無礙,說得頑石點(diǎn)頭了?!?br />2.析辨深?yuàn)W的佛法,毫無障礙不解之處?!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七二:「辯才無礙,智慧明達(dá)。」
《國語辭典》:何妨  拼音:hé fáng
有什么妨礙。反問語氣,表示可以、沒有關(guān)系?!侗笔贰>硪蝗?。后妃傳上。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傳》:「生女何妨也,若此者,實(shí)勝男?!埂都t樓夢(mèng)》第二回:「說著別人家的閒話,正好下酒,即多吃幾杯何妨?」
《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ài
1.自任己意而毫無阻礙。《漢書。卷八六。王嘉傳》:「大臣舉錯(cuò),恣心自在,迷國罔上,近由君始,將謂遠(yuǎn)者何!」唐。韓愈 扶風(fēng)郡夫人墓志銘:「左右媵侍,常蒙假與顏色,人人莫不自在?!?br />2.佛教用語:(1)謂自由舒適?!斗灲?jīng)》卷二:「除冥超神仙,善獲得自在?!梗?)自我決定主宰。《中論》卷四:「人在眾中愧于涎出,而涎強(qiáng)出,不得自在,當(dāng)知無我?!埂督鹌呤摗>砩稀罚骸钙┤绺复鏁r(shí),兒不得自在?!梗?)印度稱創(chuàng)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為天神之一?!栋⑴_(dá)磨大毗婆沙論》卷一九九:「若謂自在更待馀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馀因故?!?/div>
《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ai
舒暢、快樂而不受拘束?!度龂萘x》第一○三回:「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埂度辶滞馐贰返谖逅幕兀骸该咳諟y(cè)字的錢,就買肉吃,吃飽了,就坐在文德橋頭測(cè)字的桌子上念詩,十分自在?!?/div>
《國語辭典》:法輪(法輪)  拼音:fǎ lún
1.佛教用語。指佛法。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岳巖石,而又不停滯于一人、一處,輾轉(zhuǎn)傳人,有如車輪,故稱為「法輪」。《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卷二:「得轉(zhuǎn)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
2.道家指普渡眾生的清靜道法。
《漢語大詞典》:無滯(無滯)
(1).沒有障礙;通行無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發(fā)真隱訣〉序》:“昔在人間,已鈔撰《真經(jīng)》修字兩卷……今更反復(fù)研精,表里洞洽,預(yù)是真學(xué)之理,使了然無滯。”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詩:“達(dá)士心無滯,他鄉(xiāng)總是家?!?span id="5ayy3hb" class="book">《宋史·喬維岳傳》:“ 維岳 始命創(chuàng)二斗門於 西河 第三堰……建橫橋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盡革,而運(yùn)舟往來無滯。”
(2).指言辭流暢無礙。后漢書·黨錮傳·劉祐:“﹝ 祐 ﹞每有奏議,應(yīng)對(duì)無滯,為僚類所歸?!?span id="7zwmscm" class="book">《南史·謝幾卿傳》:“﹝ 幾卿 ﹞年十二,召補(bǔ)國子生…… 儉 承旨發(fā)問, 幾卿 辯釋無滯, 文惠 大稱賞焉?!?span id="0iu3ocz" class="book">《北齊書·元文遙傳》:“﹝ 文遙 ﹞每臨軒,多命宣勑,號(hào)令文武,聲韻高朗,發(fā)吐無滯。”
(3).謂厲行而不拖拉。周書·柳帶韋傳:“﹝ 帶韋 ﹞凡居劇職十有餘年,斷處無滯,官曹清肅?!?/div>
《漢語大詞典》:二道
佛教指無礙道與解脫道。即斷惑、證真兩種智慧。 唐 李邕 《大唐泗州臨淮縣普光寺碑》:“興二道之教,發(fā)一師之因?!?/div>
《漢語大詞典》:意生
佛教語。謂菩薩為普度眾生,變化無礙,出生入死,隨意化生。《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不可以學(xué)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盤之藴也?!?李善 注:“意生,謂菩薩,言能變化生死,隨意往生?!?宋 葉適 《改東門出》詩之二:“面墻雖養(yǎng)蒙,意生豈名身?!?/div>
《漢語大詞典》:寶所(寶所)
佛教語。本謂藏珍寶之所,喻指涅槃,謂自由無礙的境界。《法華經(jīng)·化城喻品》:“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span id="qktztjz" class="book">《摩訶止觀》卷一:“界內(nèi)小道,極在化城,故為細(xì);界外大道,極在寶所,故為麤?!?唐 楊炯 《梓州惠義寺重閣銘》:“是則毘耶四會(huì),俱發(fā)道心;險(xiǎn)路眾人,咸知寶所。”古尊宿語錄卷三二:“譬如造得一隻船,上面一一裝載了,要千里至乎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