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王  拼音:sān wáng
夏、商、周三代開國君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段倪x。賈誼。過秦論》:「上以安主體,下以便萬民,則五帝三王之道,可幾而見也?!顾?。歐陽修縱囚論〉:「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div>
《國語辭典》:王公  拼音:wáng gōng
1.天子與諸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箷x。左思蜀都賦〉:「蕡實時味,王公羞焉?!?br />2.王爵與公爵。指顯貴的爵位?!兑捉?jīng)。蠱卦。上九》:「不事王公,高尚其事?!?jié)h。馬融長笛賦〉:「王公保其位,隱處安林薄?!?br />3.清代滿蒙各旗首領(lǐng)封爵的統(tǒng)稱。
《國語辭典》:陰德(陰德)  拼音:yīn dé
1.不被人知道的德行?!稘h書。卷七四。丙吉傳》:「臣聞:有陰德者必饗其樂以及子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家祖上幾十代行醫(yī),廣積陰德,家里也掙了許多田產(chǎn)?!挂卜Q為「陰功」、「陰騭」。
2.主管宮內(nèi)的事?!抖Y記。昏義》:「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div>
《國語辭典》:三圣(三聖)  拼音:sān shèng
三位圣人:(1)伏羲、文王、孔子。《漢書。卷三○。藝文志》:「人更三圣。」顏師古注引韋昭曰:「伏羲、文王、孔子。」(2)堯、舜、禹。漢。董仲舒 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圣相受而守一道?!?3)文王、武王、周公?!稘h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昔周監(jiān)于二代,三圣制法?!固?。顏師古。注:「三圣謂文王、武王及周公也?!?4)夏禹、周公、孔子?!睹献印k墓隆罚骸肝乙嘤诵?、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jié)h。趙岐。注:「孟子言我亦欲正人心、距诐行,以奉禹、周公、孔子也?!?/div>
《漢語大詞典》:說劍(説劍,説劒)
亦作“說劒”。 莊子《說劍》篇,寫 趙文王 好劍, 莊子 往說之,云:“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眲?文王 好天子之劍。后遂以“説劍”指談?wù)撐涫隆?唐 楊炯 《從甥梁錡墓志銘》:“歷諸侯而説劍,直之無前;引司馬而操弓,觀者如堵?!?唐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説劍增慷慨,論交持始終?!?宋 辛棄疾 《水調(diào)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詞:“説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亦作“說劒”。解掉佩劍。説,通“ 脫 ”。禮記·樂記:“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也?!?span id="qhf9wmj" class="book">《左傳·定公十三年》:“ 趙孟 怒召 午 ,而囚諸 晉陽 ,使其從者説劒而入?!?
分類:佩劍文王
《國語辭典》:系辭(系辭)  拼音:xì cí
1.《易經(jīng)》卦辭。相傳為文王所作。
2.系辭傳?!?a target='_blank'>易》傳十翼之一,分為上下二篇,相傳為孔子所作。主旨系闡釋《易經(jīng)》卦辭之義。
《漢語大詞典》:守文
(1).本謂遵循 文王 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公羊傳·文公九年》:“繼 文王 之體,守 文王 之法度。”史記·外戚世家:“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內(nèi)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也。” 司馬貞 索隱:“守文猶守法也,謂非受命創(chuàng)制之君,但守先帝法度為之主耳。” 晉 陸機 《辯亡論》上:“虔修遺憲,政無大闕,守文之良主也?!?span id="8l90kme" class="book">《新唐書·姚崇宋璟傳贊》:“故 唐 史臣稱 崇 善應(yīng)變以成天下之務(wù), 璟 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于始,此所以佐 唐 使中興也。” 宋 王安石 《委任》:“當(dāng)是時,守文之盛者,二君( 漢文帝 、 漢武帝 )而已?!?清 姚鼐 《雄縣詠周世宗》詩:“王朝庶見真英武,再世何難嗣守文?!?br />(2).墨守舊說;恪守成規(guī)。后漢書·張純曹褒等傳論:“ 漢 興,諸儒頗修蓺文;及 東京 ,學(xué)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滯固所稟,異端紛壇,互相詭激,遂令經(jīng)有數(shù)家,家有數(shù)説,章句多者或乃百餘萬言,學(xué)徒勞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迄至 正始 ,務(wù)欲守文, 何晏 之徒,始盛玄論?!?章炳麟 《訄書·學(xué)變》:“蓋 吳 士未遭禪讓,無所忿恚,故多守文。及其惑于仙道,根諸天性,亦視憤世長往者為甚也?!?/div>
《國語辭典》:非熊  拼音:fēi xióng
比喻扶持國政的賢臣。唐。王維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詩:「出游逢牧馬,罷獵見非熊。」唐。元稹 有鳥二十章詩之一七:「文王長在苑中獵,何日非熊休賣屠?!?/div>
《漢語大詞典》:六世
指秦國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先王。例如:奮六世之余烈?!?ins>漢·賈誼《過秦論》
《國語辭典》:三變(三變)  拼音:sān biàn
三種變化:(1)君子三變?!墩撜Z。子張》:「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2)天地運轉(zhuǎn)的三種變化。即三十年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見《史記。卷二七。天官書》。(3)唐代文章的三次變化。即唐初王勃、楊烱為一變,玄宗時張說為一變,大歷、貞元年間柳宗元、韓愈為一變。見《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序》。
《國語辭典》:一揆  拼音:yī kuí
一致?!段倪x??装矅I袝颉罚骸秆耪a奧義,其歸一揆?!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明詩》:「袁孫以下,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與爭雄,所以景純仙篇,挺拔而為俊矣?!?/div>
《國語辭典》:毛公  拼音:máo gōng
人名。戰(zhàn)國時趙國的處士,生卒年不詳,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結(jié)交。
《漢語大詞典》:毛薛
戰(zhàn)國 時 趙 處士 毛公 與 薛公 的合稱。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賣漿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趙 ,聞二人名,折節(jié)往從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歸,二人力勸其歸救 魏國 ,終于大破 秦 軍。事詳史記·魏公子列傳。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卻之武陵立馬贈別》詩:“ 邯鄲 能屈節(jié),訪博從 毛 薛 。” 清 陳維嵩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詞:“我詎不如 毛 薛 輩,君寧甘與 原 嘗 亞?”
分類:處士毛公
《漢語大詞典》:毛傳(毛傳)
《毛詩故訓(xùn)傳》(一作《毛詩詁訓(xùn)傳》)的簡稱。為 漢 人訓(xùn)釋詩經(jīng)之作。漢書·藝文志著錄三十卷,但言 毛公 作,未著其名。 東漢 鄭玄 詩譜稱“ 魯 人 大毛公 為《詁訓(xùn)傳》於其家, 河間獻王 得而獻之,以 小毛公 為博士?!敝?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始言 大毛公 為 漢 魯國 人 毛亨 , 小毛公 為 漢 趙國 人 毛萇 。后世因以《故訓(xùn)傳》為 毛亨 作,亦有以為乃 毛萇 作或 毛亨 作而 萇 有所增益者。其詁訓(xùn)大抵本先 秦 學(xué)者的意見,保存了許多古義,雖有錯誤,但仍為研究詩經(jīng)的重要文獻,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即采用《毛傳》。 東漢 鄭玄 《毛詩傳箋》及 唐 孔穎達(dá) 毛詩正義,為箋釋疏解《毛傳》之作。 清 代研究《毛傳》,著名的有 陳奐 的詩毛氏傳疏和 馬瑞辰 的毛詩傳箋通釋。參閱 王國維 《觀堂集林別集·書〈毛詩故訓(xùn)傳〉后》。
分類:著錄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漢書·劉平王望等傳序:“ 廬江 毛義 少節(jié) ,家貧,以孝行稱。 南陽 人 張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 義 守令, 義 奉檄而入,喜動顏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而去。及 義 母死,去官行服……后舉賢良,公車徵,遂不至。 張奉 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斯蓋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為孝子不貪利祿,只為養(yǎng)親而出仕之典實。 明 高啟 《送倪雅》詩:“交游結(jié)深歡,離別生遠(yuǎn)念。聊持 毛子 檄,暫脫 劉生 劍。”
《漢語大詞典》:七圣(七聖)
(1).指傳說中的 黃帝 、 方明 、 昌寓 、 張若 、 謵朋 、 昆閽 、 滑稽 七人。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為御, 昌寓 驂乘, 張若 、 謵朋 前馬, 昆閽 、 滑稽 后車,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yīng)詔》詩:“路有三千別,途經(jīng)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騅馬歌》:“七圣心迷運方厄,五丁力盡路猶窄。” 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迴谿互證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
(2).指 堯 、 舜 、 禹 、 湯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三國志·魏志·杜恕傳:“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guān)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span id="3jftk3o"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堯 、 舜 、 禹 、 湯 、 文 、 武 、 周公 ?!?br />(3).指 唐 代的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衛(wèi)》:“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謂 肅 、 代 、 德 、 順 、 憲 、 穆 、 敬 ?!?br />(4).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龜臺九靈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黃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七圣斯嚴(yán),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七品修行階次為七圣。乃見道后的修行階次。見《俱舍論·分別賢圣品》。 唐 王維 《過盧員外宅看飯僧共題》詩:“三賢異七圣,青眼慕青蓮。”
《國語辭典》:呂望(呂望)  拼音:lǚ wàng
人名。指周初賢臣呂尚。參見「呂尚」條。
《國語辭典》:主父  拼音:zhǔ fù
1.古代婢妾、仆役對男主人的稱呼?!稇?zhàn)國策。燕策一》:「妾知其為藥酒也,進之則殺主父?!固啤;矢γ丁锻踔拧罚骸钢鞲附刑鞎瓣I,郎君復(fù)隨計吏西征,此惟閨闈中人耳,豈可淹久乎?」
2.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讓國于其子惠文王,自稱「主父」。見《史記。卷四三。趙世家》。
3.復(fù)姓。趙武靈王號主父,其后支孫乃以之為氏。如漢朝有主父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