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套數(shù)(套數(shù))  拼音:tào shù
1.劇曲或散曲中,聯(lián)合同一宮調或管色相同之數(shù)曲為一首尾完整,同葉一韻的曲。因其成套而可數(shù),故稱為「套數(shù)」。也稱為「套曲」、「散套」。
2.例行的手續(xù)、程式,老套子?!队魇烂餮浴>砣?。明悟禪師趕五戒》:「朝廷設醮,雖然儀文好看,都是套數(shù),那有什么高僧談經(jīng)說法,使人傾聽?」《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幸喜春花是甄家遠方討來的,沒有親戚,無人生端告執(zhí)人命。卻自有這夥地方人等要報知官府,投遞結狀,相驗尸傷許多套數(shù)?!?br />3.比喻有系統(tǒng)的技巧或手法。
《國語辭典》:么篇  拼音:yāo piān
散曲或劇曲中,曲牌相同的曲子,可以連用;下一支曲牌與上一支相同的,北曲中稱為「么篇」,南曲中稱為「前腔」。一說么為后的簡寫,么篇即后篇。
《國語辭典》:截板  拼音:jié bǎn
散曲唱腔中,在句末擊板以表示停頓,稱為「截板」。
《國語辭典》:錄鬼簿(錄鬼簿)  拼音:lù guǐ bù
書名。元鐘嗣成撰,二卷。依年代先后,記述一百馀位雜劇與散曲作家的小傳,及其作品目錄,因所錄作家當時多已過世,故稱為「錄鬼簿」。為研究元代戲曲史的重要著作。
《漢語大詞典》:胡子傳、柳隆卿(胡子傳、柳隆卿)
元 明 戲劇、散曲中泛指游蕩不務正業(yè)的人。《全元散曲·柳營曲·晉王出寨》:“擔荊筐賣菜為生,逐朝忍凍餓,每日在破窰中,再不見胡子傳、柳隆卿?!?/div>
《漢語大詞典》:北宮詞紀
散曲選集。明代陳所聞編。六卷。與《南宮詞紀》合稱《南北宮詞紀》。其中所收湯式、陳鐸和編者自己所作的散曲,有部分為他書所未收。
《漢語大詞典》:帶過曲(帶過曲)
散曲小令的一種體式。小令本以一支為限,也有組織音律相銜接的兩三支曲為一曲的,稱為“帶過曲”。初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也有仿效。有北帶北、南帶南、南北兼帶各曲。
《漢語大詞典》:東籬樂府
散曲集。元代馬致遠(號東籬)作。一卷。收錄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數(shù)十七套,附錄殘缺的套數(shù)五篇。
《國語辭典》:全套  拼音:quán tào
全部、整組。如:「公司決定購買最新的全套設備,以提高產品產量?!?/div>
《漢語大詞典》:南音三籟
散曲戲曲選集。明代凌濛初編。四卷,其中散曲、戲曲各二卷。選收元、明兩代的南曲作品,分為天籟、地籟、人籟三等,故名。
《漢語大詞典》:盛世新聲
散曲、戲曲選集。明代人選輯。十二集。收錄元、明代散曲套數(shù)和戲曲曲文四百余套,小令五百余首,其中包括時調小曲。均為當時演唱的作品,按宮調編列。
《國語辭典》:散套  拼音:sǎn tào
散曲的套數(shù),合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子為一套,首尾協(xié)一韻者。也稱為「套曲」、「套數(shù)」。
《國語辭典》:散曲  拼音:sǎn qǔ
對劇曲而言,凡無科白而只供清唱的,稱為「散曲」。盛于元代,又分小令與散套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