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樞機主教
法性宗
保祿六世
三階教
日蓮宗
法界宗
三論宗
《國語辭典》:樞機主教(樞機主教)  拼音:shū jī zhǔ jiào
天主教中地位最高的主教,八十歲前有選舉教宗的權利。因身穿象徵殉教者鮮血的紅色禮袍,因此也稱為「紅衣主教」。
《國語辭典》:法性宗  拼音:fǎ xìng zōng
佛教宗派名。凡闡述真如不空,一切存在,都是法性隨緣而起的大乘佛教宗派。如華嚴、天臺、禪宗等。簡稱為「性宗」。
《國語辭典》:保祿六世(保祿六世)  拼音:bǎo lù liù shì
人名。(西元1897~1978)天主教教宗,原名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Montini),義大利人。西元一九二○年開始任圣職,在教廷服務三十年,曾任義大利米蘭教區(qū)總主教。一九六三年繼若望二十二世出任教宗,致力于天主教會的革新與現(xiàn)代化,成為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
《國語辭典》:三階教(三階教)  拼音:sān jiē jiào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chuàng)立的佛教宗派,流行于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后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后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凈土世界為第一階,凡圣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shù)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zhí)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后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xié)調(diào)。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圣元年、圣歷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國語辭典》:日蓮宗(日蓮宗)  拼音:rì lián zōng
日本佛教宗派之一。十三世紀日蓮創(chuàng)立,故名「日蓮宗」。此宗雖受日本天臺宗的影響,但特別重視《妙法蓮華經(jīng)》,尤其《妙法蓮華經(jīng)》經(jīng)題五字,認為只要誠心皈依本尊,口唱經(jīng)題就能即身成佛,并有可能在現(xiàn)實顯現(xiàn)佛的凈土。此宗以身延山久遠寺為總本山,分派很多,在臺灣亦有少量的信徒。
《漢語大詞典》:法界宗
佛教宗派名。以發(fā)揮法界緣起的旨趣為其主要教理。此宗是 唐 賢首 ( 法藏 )大師開創(chuàng),其所依據(jù)經(jīng)典為《華嚴經(jīng)》,所以又稱為賢首宗或華嚴宗。
《國語辭典》:三論宗(三論宗)  拼音:sān lùn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以研習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百論》而得名。源于鳩摩羅什譯出三論,師徒講習,至隋吉藏集大成,是中國佛教諸宗中最接近印度中觀思想的一派,至唐代漸趨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