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16,分3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開明
分野
大治
德政
政聲
昏黑
內(nèi)治
烹鮮
政化
政術(shù)
條約
勢力
導師
治朝
旗幟
《國語辭典》:開明(開明)  拼音:kāi míng
1.由野蠻進化到文明。
2.思想開通,不頑固守舊。如:「他的父母親都是思想開明的人?!?/div>
《漢語大詞典》:開明獸(開明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 昆侖 南淵深三百仞。 開明獸 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嚮立 昆侖 上?!?袁珂 校注:“ 開明獸 即《西次三經(jīng)》神 陸吾 也?!卑矗?span id="2q2sww4" class="book">《莊子·大宗師》稱 肩吾 。亦省稱“ 開明 ”。 晉 郭璞 《山海經(jīng)圖贊·海內(nèi)西經(jīng)·開明》:“ 開明 天獸,稟茲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 崑山 ,威懾百靈?!?明 劉基 《述志賦》:“ 開明 怒目而電視兮,貔豹吼而山裂。”
分類:神獸
《國語辭典》:分野  拼音:fēn yě
1.古代占星家為了藉星象來觀察地面州國的吉兇,所以將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使其互相對應,即云某星宿為某州國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承明堂于少陽,昭列顯于奎之分野?!埂度龂萘x》第七回:「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
2.分界、界限。如:「黃河的這一段,是陜西、河南兩省的分野。」
《漢語大詞典》:分星
與地上分野相對應的星次。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陸德明 釋文:“分,扶問反?!?span id="gcykw4c"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辯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視吉兇?!?明 張鳳翼 《紅拂記·同調(diào)相憐》:“且是那 太原 呵,祥光繞,紫氣昭,分星耀,個中定有連城寳?!?/div>
《漢語大詞典》:大治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務。周禮·地官·司市:“市師涖焉,而聽大治大訟?!?孫詒讓 正義:“治謂以事咨辯陳請?!?br />(2).謂政治修明,局勢安定。禮記·禮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宜其家給人足,天下大治?!?/div>
《國語辭典》:德政  拼音:dé zhèng
有益人民的政治措施?!蹲髠鳌k[公十一年》:「既無德政,又無威刑,是以及邪?!埂段骱言?。白堤政跡》:「樂天因行了這幾件德政,見民間漸漸有富庶之風,與前大不相同,他也滿心歡喜?!?/div>
《國語辭典》:政聲(政聲)  拼音:zhèng shēng
官吏施政所得輿論上的反應?!独蠚堄斡洝返诹兀骸付艺曈秩绱似浜?,怕不數(shù)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
《國語辭典》:昏黑  拼音:hūn hēi
光線昏黃黑暗。多指傍晚黃昏時的天色。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那時夜已昏黑,雖然聚得些人起來,四目相視,束手無策?!?/div>
《國語辭典》:內(nèi)治(內(nèi)治)  拼音:nèi zhì
1.國內(nèi)的政治。漢。劉向《說苑。卷一五。指武》:「內(nèi)治未得,不可以正外?!?br />2.治理國政。《淮南子。詮言訓》:「外交而為援,事大而為安,不若內(nèi)治而待時?!?br />3.對婦女的教育?!抖Y記。昏義》:「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以明章婦順?!?br />4.家務。宋。王安石仙游縣太君羅氏墓志銘〉:「經(jīng)紀內(nèi)治,能勤不懈?!?br />5.修身,約束自己。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是故內(nèi)治反理以正身,據(jù)禮以勸福,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div>
《漢語大詞典》:烹鮮(烹鮮)
(1).語本《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焙笠浴芭膈r”比喻治國便民之道,亦比喻政治才能。后漢書·循吏傳贊:“政畏張急,理善烹鮮?!?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烹鮮之戒,不欲其煩?!?唐 李頎 《贈別穆元林》詩:“彼鄉(xiāng)有令弟,小邑試烹鮮。” 宋 張元干 《水調(diào)歌頭·陪福帥燕集口占以授官奴》詞:“調(diào)鼎他年事,妙手著烹鮮。”參見“ 烹小鮮 ”。
(2).烹魚。 唐 李頎 《夏宴張兵曹東堂》詩:“重林華屋堪避暑,況乃烹鮮會嘉客。”
《漢語大詞典》:烹小鮮(烹小鮮)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河上公 注:“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治國煩則下亂。”后比喻治國便民之道。 唐 高適 《過盧明府有贈》詩:“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鮮?!?清 袁枚 隨園隨筆·烹小鮮之訛:“ 老子 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言烹小魚者不事割鱗剖腹,意在簡便耳。”
《漢語大詞典》:政化
政治和教化。《孔子家語·相魯》:“遂隳三都之城,強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秘丞知海州》詩:“去去作守長,政化尚可為。” 明 宋濂 《〈汪右丞詩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寧,公則出持節(jié)鉞鎮(zhèn)安藩方,入坐廟堂,弼宣政化?!?/div>
分類:政治教化
《漢語大詞典》:政術(shù)(政術(shù))
政治方略。后漢書·安帝紀:“舉賢良方正、有道術(shù)之士,明政術(shù)、達古今,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政術(shù)甘疎誕,詞場媿服膺。”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謂‘以君權(quán)變法,則 歐 美 之政術(shù)器藝,可數(shù)年而盡舉之?!?/div>
《國語辭典》:條約(條約)  拼音:tiáo yuē
1.約定的事項、規(guī)章。《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中。南詔傳》:「詔殿中監(jiān)段文楚為經(jīng)略使,數(shù)改條約,眾不悅,以胡懷玉代之。」《里語徵實。卷中下》:「條約:昔箕子避地朝鮮,其國俗未有檢束之教,乃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后條約始此。」
2.國家與國家間所締結(jié)的契約。如:「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訂立馬關(guān)條約?!?/div>
《國語辭典》:勢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權(quán)力、威勢?!稘h書。卷三○。藝文志》:「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quán)勢力,其事實皆形于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們仗著外國人的勢力,就這樣欺壓自己人?!?br />2.泛指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力量?!洞笏涡瓦z事。貞集》:「臣聞和之所以可講者,謂內(nèi)地用兵,勢力相敵,可也。」
《國語辭典》:勢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權(quán)勢和財利。《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馀傳。太史公曰》:「何鄉(xiāng)者相慕用之誠,后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紅樓夢》第六回:「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br />2.形勢有利。「勢」文獻異文作「埶」。《荀子。議兵》:「兵之所貴者埶利也,所行者變詐也。」
《國語辭典》:勢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財勢的多寡而有不同態(tài)度的作風?!度龂萘x》第一回:「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上復世上人,不要十分勢利?!?/div>
《國語辭典》:導師(導師)  拼音:dǎo shī
1.指導學生研究學術(shù)及擔負訓育責任的老師。如:「在一年的導師任內(nèi),他和班上同學建立了深厚的情誼?!?br />2.佛教用語:(1)指引導眾生去迷就正的人為導師?!缎旅~訓纂。學屬。導師》引《佛報恩經(jīng)》:「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jīng),使得無為長樂故?!?2)指僧伽中的上座。
《漢語大詞典》:治朝
(1).古代天子諸侯三朝之一。在路門外,司士掌之,為每日視朝之所。周禮·天官·大宰:“王眡治朝,則贊聽治?!?鄭玄 注:“治朝,在路門外,羣臣治事之朝?!?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周 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外朝,詢大事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nèi)曰內(nèi)朝,亦曰燕朝?!眳⒁姟?三朝 ”。
(2).政治清明的朝代。 宋 陳師道 《題王平甫帖》詩:“可恨治朝無此老,卻嫌晚進不同生。” 明 李夢陽 《空同子·治道》:“故治朝君子七、小人三,不害其治?!?/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諸侯處理政事的場所,分為外朝、內(nèi)朝、燕朝?!吨芏Y。秋官。朝士》漢。鄭玄。注:「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nèi)朝二。內(nèi)朝之在路門內(nèi)者,或謂之燕朝?!?br />2.三個朝代或三個帝王。宋。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div>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zhāo
1.正月初一為一歲年、月、日之始,故稱正月初一為「三朝」。《漢書。卷八一??坠鈧鳌罚骸笟q之朝,曰三朝。」唐。顏師古。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埂段倪x。班固。東都賦》:「春王三朝,會同漢京?!?br />2.三日、三天。唐。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3.俗稱新婚、產(chǎn)后第三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育子》:「三朝與兒落臍炙囟。」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一折:「雖沒甚房奩送,倒也落的三朝吃喜筵?!?/div>
《國語辭典》:旗幟(旗幟)  拼音:qí zhì
旗可作為標幟,故泛稱旌旗為「旗幟」。《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詔登壇?!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负奥暣笳穑涯菐装賯€番子,猶如砍瓜切菜,盡數(shù)都砍死了,旗幟器械,得了無數(shù)?!挂沧鳌钙熘尽?。
《國語辭典》:旗號(旗號)  拼音:qí hào
1.旗幟、旗子?!度龂萘x》第二回:「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竿娺@邊船上打著『貴州總鎮(zhèn)都督府』的旗號,知道是湯少爺?shù)拇??!?br />2.旗語。即揮動旗子以傳遞的訊息?!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號,叫他停輪?!?br />3.名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三回:「仍舊扯著他幾個座師的旗號,在那里去買云雷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