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詞典 2分類詞匯 33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搜 → 搜蒐”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緝兇(緝兇)  拼音:qì xiōng
捉拿犯人?!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感姨澨鹎笏麜壕彺螂妶?,一面答應(yīng)設(shè)法緝兇?!?/div>
分類:搜捕兇犯
《國語辭典》:訪拿(訪拿)  拼音:fǎng ná
逮捕?!度辶滞馐贰返诙鸹兀骸概巳缢龅倪@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div>
分類:搜捕
《國語辭典》:照提  拼音:zhào tí
搜捕嫌犯的公文,猶現(xiàn)今的緝捕令。
《國語辭典》:緝拿(緝拿)  拼音:qì ná
搜查捉拿。《?;萑珪>砣?。蒞任部。馭衙役》:「緝拿逃盜,巡察奸宄?!?/div>
分類:緝拿搜捕
《漢語大詞典》:緝盜(緝盜)
搜捕盜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審盜》:“盜不難審,要于捕役緝盜根上清楚?!?/div>
分類:搜捕盜賊
《漢語大詞典》:踏緝(踏緝)
察訪搜捕。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三章:“惟其是我們的報紙,故喜載這些有煙幕彈的新聞,或者還捏造些重要人物或死或捕的電報,俾和緩官廳跟蹤踏緝呢,我們同志不必過于泄氣?!?/div>
分類:察訪搜捕
《國語辭典》:通緝(通緝)  拼音:tōng qì
法院通令各地方捉拿在逃的人犯。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告或受刑人逃亡或藏匿而不知其所在時,得通緝之。但如知悉逃亡或藏匿的處所,則應(yīng)拘提,不得通緝。通緝,應(yīng)以通緝書通知附近或各處檢察官、司法警察機關(guān);必要時得登載報紙或以其他方法公告。被通緝的人,稱為「通緝犯」。
《國語辭典》:牽牛拔樁(牽牛拔樁)  拼音:qiān niú bá zhuāng
一人把牛系在路上,卻被路人牽走,附近的鄰居平白受到懷疑和搜捕。見《易經(jīng)。無妄卦。六三》。后用以比喻無妄之災(zāi)或所有倒楣、牽連的事。也作「別人偷牛我摸樁」、「他人牽牛我拔樁」。
《國語辭典》:亞羅船事件(亞羅船事件)  拼音:yà luó chuán shì jiàn
清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廣州官兵登上掛英旗的亞羅號船搜捕,英領(lǐng)事抗議,為粵總督葉名琛拒絕,粵民縱火燒英使館,問題擴大,引發(fā)第一次英法聯(lián)軍之役。
《國語辭典》:抄賭(抄賭)  拼音:chāo dǔ
搜捕賭場。如:「警察局派員于此區(qū)域抄賭。」也稱為「抓局」、「抄局」。
分類:搜捕賭場
《國語辭典》:跟捕  拼音:gēn bǔ
跟蹤緝捕?!洞笏涡瓦z事。亨集》:「爭奈宋江已走在屋后九天玄女廟里躲了。那王成跟捕不獲,只將宋江的父親拿去?!?/div>
分類:跟蹤搜捕
《漢語大詞典》:防緝(防緝)
防范和搜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州之役清方檔案》:“ 廣東 為沿海重要地方,屢有亂黨勾結(jié)滋事,實屬不成事體,倘不嚴加防緝,誠恐釀成大變,不可收拾?!?/div>
分類:防范搜捕
《漢語大詞典》:遍緝(遍緝)
到處搜捕在逃的犯人。《六部成語注解·刑部》:“遍緝,遍處搜求而擒之也?!?/div>
《漢語大詞典》:草剃禽狝
1.謂如刈割野草、搜捕禽獸似地予以殲滅。語出唐韓愈《送鄭尚書序》:"至紛不可治,乃草剃而禽狝之,盡根株痛斷乃止。"
《國語辭典》:草薙禽狝(草薙禽獮)  拼音:cǎo tì qín xiǎn
割除野草,捕殺禽獸。語本《資治通鑒。卷二六四。唐紀八十。昭宗天復二年》:「豈可不察臧否,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狝之,能無亂乎?」比喻不分好壞,悉數(shù)誅殺?!睹魇贰>硪涣?。韓觀等傳》贊曰:「而草薙禽狝,濫殺邀功,貪貨賄,興事端,控馭乖方,綏懷無策,則鎮(zhèn)將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