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總后方(總後方)
對前方所有軍區(qū)而言,指指揮整個戰(zhàn)爭的領導機關所在的后方。 毛澤東 《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延安 和 陜甘寧邊區(qū) ,從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經(jīng)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經(jīng)是 中國 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
《國語辭典》:點扎(點扎)  拼音:diǎn zhá
調(diào)派、指揮?!段饔斡洝返谌鸹兀骸溉粢段也肯拢葋磉f個腳色手本,報了名字,我好留你在這隨班點扎?!挂沧鳌更c札」。
《國語辭典》:艦橋(艦橋)  拼音:jiàn qiáo
艦艇指揮官在軍艦內(nèi)指揮號令時所站立的高臺。也稱為「指揮臺」。
《國語辭典》:不聽使喚(不聽使喚)  拼音:bù tīng shǐ huàn
1.不服從指揮。如:「這個工廠作業(yè)員不聽使喚,擅離職守?!?br />2.形容機器故障。如:「這部冷氣機已不聽使喚,送回原廠修理吧!」
《國語辭典》:指揮艙(指揮艙)  拼音:zhǐ huī cāng
在艦艇上,指揮船務的人用來處理事務的船艙。
《國語辭典》:指揮官(指揮官)  拼音:zhǐ huī guān
軍中擁有指揮權的長官。
《國語辭典》:點兵派將(點兵派將)  拼音:diǎn bīng pài jiàng
點撥兵馬,派遣將領。比喻指揮布署?!?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二回:「鳳姐在這里點兵派將,設下圈套。」
《國語辭典》:摧堅殪敵(摧堅殪敵)  拼音:cuī jiān yì dí
摧毀堅陣,殲滅敵人。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禦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div>
《國語辭典》:卡拉揚(卡拉揚)  拼音:kǎ lā yáng
Karajan
人名。(西元1908~1989)奧地利交響樂隊和歌劇指揮家。生于奧地利薩爾斯堡,曾于薩爾斯堡莫札特紀念館學習音樂,十八歲時決定從事指揮工作。其音樂表現(xiàn)以準確、客觀著稱。是二十世紀中葉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家。
《國語辭典》:控制室  拼音:kòng zhì shì
利于指揮操縱或監(jiān)督全盤作業(yè)過程的場所。多設有控制盤及通訊設備。
《國語辭典》:膝反射  拼音:xī fǎn shè
當膝蓋受刺激時,不受腦部意識活動指揮而直接膝跳的反應,稱為「膝反射」。
《國語辭典》:統(tǒng)帥權(統(tǒng)帥權)  拼音:tǒng shuài quán
國家元首對軍隊擁有掌握、調(diào)遣及指揮、運用的權力,以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
《國語辭典》:拾玉鐲(拾玉鐲)  拼音:shí yù zhuó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內(nèi)容敘述陜西世襲指揮傅朋,游經(jīng)孫家莊,偶遇孫寡婦之女玉姣,互相愛慕。傅朋遂遺玉鐲于地上,玉姣拾玉鐲時,恰為劉媒婆所見,乃訪玉姣,問出真情,并允為之撮合。也稱為《買雄雞》、《孫家莊》。
《漢語大詞典》: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員 ”。 明 代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總督、巡撫總攬一省或數(shù)省的軍政大權,類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諸侯,故稱。明史·兵志二:“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并稱三司,為封疆大吏?!?span id="i01vjmm" class="book">《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二回:“連升帶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撫任上,也足足有了三個年頭?!?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門。” 吳晗 《況鐘和周忱》:“ 周忱 從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撫,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長的封疆大員。”
《漢語大詞典》:躬擐甲胄
謂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zhèn)軍中親自指揮。左傳·成公十三年:“ 文公 ( 晉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梁書·元帝紀》:“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則晨離奪暉,龍騎蔽野,則平原掩色?!?唐 張說 《論神兵軍大總管功狀》:“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誠師旅,誓在盡敵,以報前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