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詞典 1分類詞匯 7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構(gòu) → 搆構(gòu)”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慈善機構(gòu)(慈善機構(gòu))  拼音:cí shàn jī gòu
從事救濟等社會福利工作的民間機構(gòu)。
《國語辭典》:善堂  拼音:shàn táng
中國古代的一種公益機構(gòu)。由慈善人士捐錢合建,并共同經(jīng)營,專門辦理各種救濟工作。《老殘游記》第二○回:「魏謙抵死不肯收,聽其自行捐入善堂了?!?/div>
《漢語大詞典》:濟良所(濟良所)
舊時的一種慈善機構(gòu),收容救濟被拐騙、受虐待而無處可以投奔依靠的婦女。 李大釗 《北京市民應該要求的新生活》:“擴充濟良所,有愿入所的娼妓,不問他受虐待與否,一概收容?!?許地山 《狐仙》:“我此后還要勸人,若曾失戀還想娶妻的都要到濟良所挑去。” 歐陽山 《苦斗》四一:“大表姐整天也和一班男女教友廝混,不是聚會,就是聽講,再就是跑跑孤兒院、濟良所、盲啞學校、慈善醫(yī)院之類的地方?!?/div>
《國語辭典》:養(yǎng)生堂(養(yǎng)生堂)  拼音:yǎng shēng táng
舊時收養(yǎng)棄嬰的慈善機構(gòu)?!?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八回:「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yǎng)生堂抱了一個兒子并一個女兒。」
《漢語大詞典》:恤嫠會(恤嫠會)
舊時一種救濟貧苦寡婦的慈善機構(gòu)。 清 張燾 《津門雜記》卷中:“恤嫠會,專養(yǎng)寒苦孀居,月給口糧。”
《國語辭典》:救濟院(救濟院)  拼音:jiù jì yuàn
一種慈善機構(gòu)。專門收容無力謀生者或精神異常、喪失行為能力者,以使其獲得妥善的照顧。
《漢語大詞典》:濟貧院(濟貧院)
舊時收容救濟窮人的慈善機構(gòu)。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看他辦學校,開工廠,辦濟貧院,這還不是好人做的事!”
《漢語大詞典》:普濟堂(普濟堂)
清 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機構(gòu)。《清會典事例·戶部·收羇窮》:“ 康熙 四十五年,京城 廣寧門 外,士民公建普濟堂……凡老疾無依之人,每棲息於此。司其事者,殊為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