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無上慚愧衣
【佛學大辭典】
(術語)袈裟之總名。慚愧之德,能防眾惡,如衣服。寶積經(jīng)九十三曰:「須衣為得無上慚愧衣故。」維摩經(jīng)佛道品曰:「慚愧之上服?!棺ⅰ刚卦唬簯M愧障眾惡,法身之上服?!?br />【佛學常見辭匯】
袈裟的總稱。
慚愧
【佛學常見辭匯】
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常懷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生愧心而止惡。
無慚愧僧
【三藏法數(shù)】
謂若有人投佛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不畏后世苦果,是名無慚愧僧。
慚愧財
【三藏法數(shù)】
慚者,慚天。愧者,愧人。謂既能慚愧,則不造諸惡業(yè),以為成佛之資,故名慚愧財。
生大慚愧心
【三藏法數(shù)】
慚即慚天,愧即愧人。謂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jīng)劫數(shù),而我等輪轉生死,未有出期,此實可慚可愧,當以此心而行懺悔也。(梵語釋迦,華言能仁。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生重慚愧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剋責往昔無羞無恥,棄舍凈業(yè),習諸惡行。天見我之隱罪,是故慚天;人知我之顯過,是故愧人。以此翻破無慚無愧之心也。
具足慚愧
【三藏法數(shù)】
謂眾生具足慚愧之心,凡有所作,身口過非,而能內(nèi)自羞恥,發(fā)露向人,悉不覆藏,此為有依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