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6,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悟入
悟本
悟忍
悟空
悟真寺
悟剎
悟道
悟禪
喜悟信
開示悟入
開悟
貴在得悟
尊悟
頓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覺之意。對于迷而言。即自迷夢醒覺也。與覺悟同義。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凡夫處處著者,為迷于彼而不明故,圣者悟明而無所迷,故無所著也。
悟入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悟?qū)嵪嘀?,入于實相之理也。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xiàn)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xiàn)于世?!埂居帧浚ㄈ嗣╁葷駨浟_國有部宗之羅漢。眾賢論師之師。梵名塞建地羅。見俱舍光記一。
【佛學常見辭匯】
開悟?qū)嵪嗟牡览矶胗趯嵪嗟牡览怼?/div>
悟本
【佛學大辭典】
(人名)曹洞宗初祖洞山良價禪師之謚號。見曹洞二師錄。
悟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韋提希夫人以現(xiàn)見阿彌陀佛。廓然大悟,得無生之忍。是為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觀經(jīng)定善義曰:「阿彌陀佛國清凈光明忽現(xiàn)眼前,何勝踴躍,因玆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中略)是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悟空
【佛學大辭典】
(人名)唐京兆云陽陜西省西安府涇陽縣人。俗姓車氏。名法界。悟空其字。后魏拓跋氏之胤裔。天寶九年,罽賓大首領(lǐng)薩波達干與三藏舍利越魔來求和,朝廷遣中使張韜光等四十馀人,師時授左衛(wèi),與其行焉。取道安西,經(jīng)歷諸國,至罽賓東都城乾陀羅國。張韜光等既畢使命,將歸。師病不能隨,仍留彼國,后疾漸痊,遂投三藏舍利越魔落發(fā),號達摩馱都(譯云法界)。貞元五年,隨中使段明秀歸國,進佛舍利及所譯經(jīng)。奉敕正度,賜名悟空。后不知所終。敕使翻經(jīng)三部十一卷,編入貞元錄。圓照錄其行狀。見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jīng)記,宋高僧傳等。
悟真寺
【佛學大辭典】
(寺名)在陜西西安府終南山中覆軍山。隋凈業(yè)開基之所。見續(xù)高僧傳等。
悟剎
【佛學大辭典】
(雜名)開悟之人所住之國土。剎為梵語國土之義。圓覺經(jīng)曰:「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悟道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開真實之知見,證悟菩提之道也。
悟禪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參悟禪理也。苑咸詩:「蓮花梵宇本從天,華省仙郎早悟禪。」
喜悟信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真宗所立之三法忍也。(參見:喜忍)
喜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凈土門所說三忍之一?,F(xiàn)見阿彌陀佛而心生歡喜之時,得無生法忍,是名喜忍。觀無量壽經(jīng)曰:「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yīng)時即得無生法忍。」觀經(jīng)序分義曰:「阿彌陀佛國清凈光明忽現(xiàn)眼前,何勝踴躍。因慈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div>
開示悟入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使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是顯佛出世本懷之語。法華經(jīng)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xiàn)于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xiàn)于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xiàn)于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xiàn)于世。舍利弗!是為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归_者如始開藏戶也。示者如現(xiàn)藏內(nèi)之寶也。悟者如一一記得藏內(nèi)寶物也。入者如入藏取寶物也。此開悟之淺深,次第配之于大乘之階位四十位。文句四上曰:「知見者,智知于理,見諦法。諦法無為則無分別。以無為故而有差別。約此知見,論開示悟入,以略擬廣則有四十位。(中略)開者,即是十位。初破無明,開如來藏,見實相理。示者,惑障既除,知見體顯,體備萬德,顯示分明,故名為示。悟者,障除體顯,法界行明,事理融通,更無二趣。入者,事理既融,自在無礙,自在流注,任運從阿到荼,入薩婆若海?!?br />【佛學常見辭匯】
開是開佛知見,示是示佛知見,悟是悟佛知見,入是入佛知見,此開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懷。
開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開智悟理也。法華經(jīng)序品曰:「照明佛法,開悟眾生。」八十華嚴經(jīng)四曰:「開悟一切愚闇眾生。」出曜經(jīng)二曰:「欲化彼人令得開悟。」付法藏傳五曰:「爾時馬鳴,著白衣,入眾伎中,自擊鐘鼓,調(diào)和琴瑟,音節(jié)哀雅,曲調(diào)成就,演宣諸法苦空無我。時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時開悟,厭惡五欲,出家為道。」
【佛學常見辭匯】
開智明理。
【俗語佛源】
《華嚴經(jīng)》卷四:「開悟一切愚暗眾生」,義為開發(fā)眾生的智慧,使之悟解佛理,較早見于《史記·商君傳》:「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怪^開通、領(lǐng)悟。佛教傳入后,「開悟」遂成為一個廣泛流行的詞。禪宗修行不拘形式,不立文字,號稱教外別傳,參禪惟以悟明心性為宗旨,若禪修有省或明心見性,謂之「開悟」。如《景德傳燈錄·簡禪師》:「德山以手中扇子再招之,師忽開悟。」「開悟」又為「開示悟入」的省語?!斗ㄈA經(jīng)·方便品》說: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xiàn)于世」。這「一大事因緣」便是為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和「入佛知見」。表示「開悟」由淺入深的順序。又開,指「破無明」;悟,指「見實相」。意即因聞佛法而覺悟。《壇經(jīng)·懺悔品》:「一眾聞法,靡不開悟?!福o名氏)
貴在得悟
【佛學大辭典】
(雜語)教文之義理,無方無定,所詮之貴,在于得悟也。是三論一家之綱要。法華游意上曰:「一之與異,隨時用之。貴在得悟,義無定也?!?/div>
尊悟
【佛學大辭典】
(雜語)尊貴人之證悟也。贊阿彌陀偈曰:「尊悟歡喜地。」
頓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有一類大心之眾生,直聞大乘,行大法,證佛果,此為頓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漸悟。又自初雖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漸成佛道,為漸悟。速疾證悟妙果,為頓悟。但以初義為通說。圓覺經(jīng)曰:「是教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勾笕战?jīng)疏曰:「無頓悟機不入其手?!诡D悟入道要門論上曰:「云何為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又云:頓悟者,不離此生即得解脫。」
【佛學常見辭匯】
聞法即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