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隱藏之意;精深之意。
《后漢書·龐參傳》:“拜 參 為 漢陽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節(jié),隱居教授。 參 到,先候之, 棠 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 參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qiáng)宗也。抱兒當(dāng)戶,欲吾開門恤孤也?!?晉
袁宏 :“如并侍左右,必能發(fā)起微意,增廣徽猷者也?!?span id="9fheqpb" class="book">《
魏書·和跋傳》:“ 毗 等解其微意,詐稱使者,云奔 長安 追之不及?!?宋
蘇軾 :“子能詳微意,知所激刺,亦無患子矣?!?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今之袞袞諸公及其叭兒,蓋亦深知 中國 已將賣絶,故在竭力別求賣國者以便歸罪,如
《汗血月刊》之以 明 亡歸咎于東林,即其微意也。”
(2).微薄的心意。常用作謙詞。 三國 魏
曹操 王安石 《精衛(wèi)》詩:“帝子銜寃久未平,區(qū)區(qū)微意欲何哉?”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非常感謝 佐藤 先生,你遇到他時(shí),祈代轉(zhuǎn)此微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