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蕩漾(蕩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dòng)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唐。李白惜馀春賦〉:「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挂沧鳌甘幯?。
《國語辭典》:蕩漾(盪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dòng)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如:「水波蕩漾」。也作「蕩漾」。
《漢語大詞典》:蕩瀁(蕩瀁)
亦作“ 盪漾 ”。 波動(dòng)貌。 唐 張說 《江山愁心賦寄子岳州作》:“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鳥為花兮猿為子,紛盪瀁兮言莫擬。” 明 張居正 《游衡岳記》:“五峰背擁,云海盪漾,亦勝境地?!?br />同“ 蕩漾 ”。
(1).水波上下起伏。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王微〈養(yǎng)疾〉》:“北渚有帝子,蕩瀁不可期。”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江豚時(shí)出戲,驚波忽蕩瀁?!?br />(2).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動(dòng)。 唐 李白 《愁陽春賦》:“蕩瀁惚怳,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國語辭典》:栩栩  拼音:xǔ xǔ
形容生動(dòng)可喜的樣子。《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mèng)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div>
《漢語大詞典》:幽澹
(1).微動(dòng)的水波。 唐 曹松 《信州聞通寺題僧砌下泉》詩:“細(xì)聲從嶠足,幽澹浸香墀?!卞?,一本作“ 淡 ”。
(2).幽靜,靜寂。 明 高攀龍 《三時(shí)記》:“最勝處為 碧云洞 ,亦自幽澹可人?!?/div>
《漢語大詞典》:沆瀁
(1).水廣闊貌。 晉 左思 《吳都賦》:“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測(cè)其深,莫究其廣?!?span id="vfd7prz" class="book">《文選·郭璞〈江賦〉》:“極望數(shù)百,沆瀁皛溔。” 李善 注:“沆瀁,廣大之貌?!币嘀笍V闊的水面。 清 錢謙益 《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贈(zèng)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銘》:“譬彼驕人, 天吳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猶蕩漾。飄蕩起伏。《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阮籍“詠懷”〉》:“飄飄可終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莊子曰:‘飄飄蒿下,沆瀁海上,逍遙一也?!?br />(3).猶蕩漾。水波微動(dòng)。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呂鄉(xiāng)筠》:“﹝老人﹞抽笛吹三聲,湖上風(fēng)動(dòng),波濤沆瀁,魚鱉跳噴?!?br />(4).猶蕩漾。隨風(fēng)擺動(dòng)。 宋 朱熹 《秋懷》詩之二:“寂歷候蟲悲,沆瀁碧草露。”
《漢語大詞典》:餮切
形容微動(dòng)之聲。文選·潘岳〈射雉賦〉:“忌上風(fēng)之餮切,畏映日之儻朗。” 徐爰 注:“餮切,微動(dòng)之聲。”
《漢語大詞典》:噤頤(噤頤)
微動(dòng)其頰。謂細(xì)語。新唐書·武平一傳:“邀榮之徒,詭獻(xiàn)忠款;膏脣之伍,茍輸讒計(jì)。脅肩邸第之中,噤頤媼宦之側(cè)?!?/div>
《國語辭典》:呿唫  拼音:qū yín
口的開合?!痘茨献?。泰族》:「高宗諒闇,三年不言,四海之內(nèi),寂然無聲,一言聲然,大動(dòng)天下,是以天心呿唫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呿吟
(1).張口舒氣;呼吸。《素問·寶命全形論》:“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張隱庵 集注:“呿,臥聲;口張而不合,氣之虛也。呻吟之聲,氣之實(shí)也。言其呿吟之至微,而虛實(shí)之秋毫,皆在吾目矣。”
(2).指吟詠。 清 黃宗羲 《陸鉁俟詩序》:“呿吟謦欬,無不高雅?!?/div>
《漢語大詞典》:嚅動(dòng)(嚅動(dòng))
口欲言而微動(dòng)。《人民文學(xué)》1979年第9期:“ 黃立明 立即真誠地激動(dòng)起來,眼睛瞪著 郝行時(shí) ,嘴唇嚅動(dòng)了兩下沒講出話來。”《花城》1981年第1期:“她嚅動(dòng)嘴唇,想說什么,可什么也說不出?!?/div>
分類:微動(d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