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眾流歸海(衆(zhòng)流歸海)
大小河流同歸于海。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匯集于一處。 唐 杜甫 《長江》詩之二:“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span id="lizosro"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怎當(dāng)?shù)?丁生 連擲勝采,兩人出注,正如眾流歸海,儘數(shù)趕在 丁生 處了?!?/div>
《漢語大詞典》:澡熨
謂潛移默化而使之歸于純樸。 宋 宋祁 《成都府新建漢文公祠堂碑》:“以詩書教人,澡熨故俗?!?/div>
《漢語大詞典》:損之又損(損之又損)
謂日去其華偽以歸于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節(jié)省或謙抑。《老子》:“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漢 張衡 《東京賦》:“是以西匠營宮,目翫 阿房 。規(guī)摹踰溢,不度不臧。損之又損之,然尚過於 周 堂。”晉書·宣帝紀:“帝勛德日盛,而謙恭愈甚……恒戒子弟曰:‘盛滿者道家之所忌,四時猶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損之又損之,庶可以免乎!’”舊唐書·后妃傳上·賢妃徐氏:“北闕初建,南營 翠微 ,曾未逾時, 玉華 創(chuàng)制。雖復(fù)因山藉水,非無架筑之勞;損之又損,頗有工力之費?!?/div>
《漢語大詞典》:澌靜
消失而歸于平靜。 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十六:“可惜,狂波巨濤,既卷入深曲的港灣,轉(zhuǎn)折力盡,又隨‘天然’的惰性律而將就澌靜?!?/div>
《漢語大詞典》:同歸殊涂(同歸殊塗)
語出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于一。后泛指途徑不同而結(jié)果相同。漢書·王莽傳贊:“昔 秦 燔以立私議, 莽 誦六藝以文姦言,同歸殊涂,俱用滅亡?!币嘧鳌?同歸殊途 ”。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zhì)?!?/div>
《國語辭典》:返正撥亂(返正撥亂)  拼音:fǎn zhèng bō luàn
除去禍亂,歸于正道。參見「撥亂反正」條。
《國語辭典》:洗凈鉛華(洗凈鉛華)  拼音:xǐ jìng qiān huá
將臉上的脂粉全部洗掉。比喻人由絢爛而歸于平淡。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思漢廣,洗凈鉛華,有風(fēng)有化,宜室宜家?!?/div>
《國語辭典》:萬境歸空(萬境歸空)  拼音:wàn jìng guī kōng
形容最后一切歸于虛無?!?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回:「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國語辭典》:眾毀所歸(眾毀所歸)  拼音:zhòng huǐ suǒ guī
眾人的毀謗歸于一處。形容被大家所不齒。漢。楊惲〈報孫會宗書〉:「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污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div>
《國語辭典》:把手言歡(把手言歡)  拼音:bǎ shǒu yán huān
1.互相握手,交談甚歡。形容有深厚交情的友人見面時的狀況。如:「去年同學(xué)會上,大家把手言歡的情景,現(xiàn)在記憶猶新?!?br />2.盡釋前嫌,歸于友好的動作。如:「誤會解釋清楚后,他們倆把手言歡,非常高興?!?/div>
《國語辭典》:澄清天下  拼音:chéng qīng tiān xià
肅清禍亂,使天下歸于太平?!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傳。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div>
《國語辭典》:功成不居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本指順應(yīng)自然的存在,不占為己有。語本《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购笠隇榻⒘斯诙粴w功于自己。唐。白居易與崇文詔〉:「威力無暴,功成不居?!埂肚迨犯?。卷四○五。曾國藩傳》:「開國以來,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稱賀,而國藩功成不居,粥粥如畏。」
《漢語大詞典》:反樸還淳(反樸還淳)
復(fù)歸于樸實、淳正。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美其言辭,而徒以譊譊於世也?’” 明 歸有光 《送許子云之任分宜序》:“嘗愿天子與二三大臣,留意郡縣,慎擇守令,庶幾有反樸還淳之漸?!币嘧鳌?反正還淳 ”。 明 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張羅峰:“今乃人人侈用,一變至此,誠不可不反正還淳。”
《國語辭典》:百慮一致(百慮一致)  拼音:bǎi lǜ yī zhì
形容想法雖多,卻不謀而合?!逗鬂h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列傳。仲長統(tǒng)》:「此其分波而共源,百慮而一致者也?!?/div>
《國語辭典》:去邪歸正(去邪歸正)  拼音:qù xié guī zhèng
舍棄惡行,回歸正道。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去邪歸正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埂度龂萘x》第二十八回:「關(guān)公曰:『綠林中非豪杰托足之處。公等今后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棄邪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