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駢字類編》:府將(府將)
宋書武帝紀:府將駱冰謀作亂,將被執(zhí),單騎走府。齊書張敬兒傳:求入隊,為曲阿戍驛將,州差補將。還為郡馬隊副,轉隊主,稍官寧蠻府行參軍。
分類:府將
《漢語大詞典》:戶等
古代政府將民戶按資產(chǎn)多寡分為不同等級以征收賦稅。 漢 代按財產(chǎn)比例向商人、手工業(yè)者,征賦稅, 北魏 獻文帝 天安 、 皇興 年間,將民戶分為三等九品,按戶等征稅,后廢; 北齊 再施行。 唐高祖 武德 六年定天下戶為三等, 武德 九年,又改為九等。 宋太祖 建隆 中,定民戶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稅,其馀五等蠲免,實際僅五等; 宋仁宗 至和 時,遂行五則法,按資產(chǎn)多寡分為五等。 元 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實施于中原地區(qū)。 明 代按職業(yè)分民戶、軍戶、匠戶三等,但不作為征稅的標準。后遂廢止。參閱史記·平準書、魏書·食貨志、宋史·食貨志上五、明史·食貨志一、續(xù)文獻通考·戶口二
《漢語大詞典》:回殘(迴殘)
舊時官府在營建后將剩馀物資變賣回繳國庫之稱。 唐 元結 《請收養(yǎng)孤弱狀》:“有孤兒投軍者,許收驅使;有孤弱子弟者,許令存養(yǎng)。當軍小兒先取回殘及回易雜利給養(yǎng)?!?span id="ug4ima0" class="book">《新唐書·食貨志二》:“ 文宗 大和 九年,以天下回殘錢置常平義倉本錢,歲增市之?!眳⒁姟?幣餘 ”。
舊時官府將用后的剩馀物資變買上繳國庫之稱。舊唐書·王毛仲傳:“ 毛仲 部統(tǒng)嚴整,羣牧孳息,遂數(shù)倍其初。芻粟之類,不敢盜竊,每歲迴殘,常致數(shù)萬斛。”參見“ 幣餘 ”。
《漢語大詞典》:復照(復照)
(1).一國政府將自己對于彼此有關的某一事件的意見答復另一國政府。 茅家琦 《太平天囯對外關系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 幼贊王 蒙時雍 等代表 太平天囯 政府復照 賓漢 ,痛斥他的無理挑釁。”
(2).指上述性質的外交文件。 胡繩 《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第一編第八章二:“幾天后, 太平天囯 發(fā)出復照?!?/div>
《漢語大詞典》:博糴(博糴)
宋 代糧食政策之一。糧缺時,官府將倉庫里的余糧低價賣出,用高價買進民間的絲、綿、綾、絹等,到秋收后再用銀、絲、絹等物兌換糧食,以平定物價。參閱宋史·食貨志上三、文獻通考·市糴考。
《漢語大詞典》:監(jiān)地(監(jiān)地)
官府將放牧馬群的官地交給農民開墾、耕種,稱為監(jiān)地。 宋 歐陽修 《論監(jiān)牧札子》:“惟聞今 河東 嵐石之間,山荒甚多,及 汾河 之側,草地亦廣,其間草軟水甘,最宜牧養(yǎng),往時 河東 軍馬常在此處牧放。今馬數(shù)全少,閑地極多,此乃 唐 樓煩 監(jiān)地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河渠志六》:“比年水勢稍改,自海門過 赭山 ,即回薄 巖門 、 白石 一帶北岸,壞民田及鹽亭、監(jiān)地,東西三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span id="uk6g0e0" class="book">《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職掌五》:“凡田地之別: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有牧地,有監(jiān)地。”原注:“國初沿 明 制,於 甘肅 設苑馬七監(jiān),后經(jīng)停止,以其地給民墾種,為監(jiān)地?!?/div>
《漢語大詞典》:俵馬(俵馬)
明 代 江 北地區(qū)的一種雜役。指官府將官馬分派給民戶飼養(yǎng),過一定時期后再由民戶將馬解送指定地點,由官府驗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二》:“ 江 北俵馬之役最稱苦累,而寄養(yǎng)之戶尤多敗困?!?/div>
《漢語大詞典》:保路運動
又稱“鐵路風潮”。1911年5月清政府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并將筑路權出賣給外國銀行團。廣東、湖南、湖北、四川人民掀起保路運動。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參加者達數(shù)十萬人。9月,四川總督趙爾豐屠殺請愿群眾,四川人民奮起反抗。同盟會借機在各縣發(fā)動武裝起義,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