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趢趗
(1).局促;窘迫。文選·張衡〈東京賦〉:“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qū)。” 薛綜 注:“趢趗,局小貌也?!?唐 白居易 《中和節(jié)頌》:“齷齪 唐 虞 ,趢趗 羲皇 。” 清 褚人穫 《堅(jiān)瓠十集·周鐵墩傳》:“遭逢時(shí)變,暴富之客將奄致之。 鐵墩 蹙然曰:‘承事相國以至今日,乃反顏面事趢趗兒,吾寧甘乎!’”
(2).形容步子急促細(xì)碎。 唐 李賀 《摩多樓子》詩:“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
小兒行走貌。 清 周正 《散粥行》:“行如兒始步,趢趗乃屈躃?!?/div>
《漢語大詞典》:擊甕(擊甕)
(1).敲擊瓦甕發(fā)聲以和歌。史記·李斯列傳:“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 秦 之聲也?!?br />(2).指 宋 司馬光 幼時(shí)擊破大甕救小兒之事。參見“ 擊甕圖 ”。
《漢語大詞典》:擊甕圖(擊甕圖)
描繪 宋 司馬光 幼時(shí)打破水甕拯救兒童故事的圖畫。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活人手段:“ 司馬溫公 童稚時(shí)與羣兒戲于庭,庭有大甕,一兒登之,偶?jí)嫯Y水中,羣兒皆棄去。公則以石擊甕,水因穴而迸,兒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間為《擊甕圖》?!?/div>
《國語辭典》:哇哇  拼音:wā wā
1.能言善辯。漢。揚(yáng)雄《太玄經(jīng)。卷五。飾》:「利口哇哇,商人之貞?!?br />2.娃娃。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你道是別人家的哇哇?他是西宮李美人生的太子!」
3.擬聲詞:(1)形容小孩剛學(xué)說話的聲音。宋。蘇洵張益州畫像記〉:「有童哇哇,亦既能言?!?2)形容哭、笑聲?!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改呛⒆又皇峭弁鄣目?,并不說話?!?3)形容叫喊聲。如:「他氣得哇哇直叫。」(4)形容鳥叫聲?!端疂G傳》第七回:「正在那喧鬨,只聽得門外老鴉哇哇的叫?!?/div>
《漢語大詞典》:藉子
方言。小兒臥處墊的防尿布。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 淮 北小兒臥處以布御穢,謂其布曰藉子。”
《漢語大詞典》:路傍兒(路傍兒)
(1).路旁小兒。太平御覽卷八九七引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又曰殺君馬者路傍兒也。語云長吏食重祿,芻藁豐美,馬肥希出,路傍小兒觀之,卻驚致死?!?br />(2).路旁閑蕩者。 南朝 梁 張率 《走馬引》:“歛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span id="say4i0c" class="book">《通志·樂一》:“又 張敞 為京兆尹,無威儀,時(shí)罷朝會(huì),走馬 章臺(tái)街 ,時(shí)人鄙笑之,有‘毆君馬者路傍兒’之語。故 張率 詩曰:吾畏路傍兒?!?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別》:“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兒浪蕩天涯,纔説起痛傷悲?!?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問 楚 嶂行云, 武陵 流水,瓊簫肯逐路傍兒。”
《國語辭典》:彌敬(彌敬)  拼音:mí jìng
送小兒滿月禮物的題詞。
《國語辭典》:隊(duì)舞(隊(duì)舞)  拼音:duì wǔ
一種宋代的歌舞。
《漢語大詞典》:木碗
(1).木制的碗。舊時(shí)多供小兒使用。紅樓夢(mèng)第四一回:“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們使的木碗兒,不過誆我多喝兩碗?!?br />(2).藏、門巴、珞巴等族食具。用樺樹、成巴樹及雜木的木節(jié)雕琢而成。方便耐用,不燙嘴,所剩食物不改味,為群眾所喜用。
《國語辭典》:百子圖(百子圖)  拼音:bǎi zǐ tú
畫或繡上很多小孩的吉祥圖案,用以祈求子孫眾多?!度辶滞馐贰返诙嘶兀骸钢虚g懸著一軸百子圖的畫,兩邊貼著朱箋紙的對(duì)聯(lián)?!?/div>
《漢語大詞典》:髫發(fā)(髫髮)
小兒垂發(fā)。引申為幼年。后漢書·伏湛傳:“髫髮厲志,白首不衰?!?唐 張說 《府君墓志》:“閔余髫髮,遭家不造。” 康有為 《請(qǐng)禁婦女裹足折》:“女子體弱,尤宜愛護(hù)。乃乳哺甫離,髫髮未燥,筋肉未長,骨節(jié)未堅(jiān),而橫縶弱足,嚴(yán)與裹纏。”
《國語辭典》:嚘咿  拼音:yōu yī
1.小孩說話的聲音。宋。蘇軾寄蘄簟與蒲傳正〉詩:「火冷燈青誰復(fù)知?孤舟兒女自嚘咿。」
2.逢迎諂媚的樣子。漢。王符《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div>
《漢語大詞典》:啞咿(啞咿)
小兒語聲,借指小兒。 唐 杜牧 《杜秋娘詩》:“ 長楊 射熊羆,武帳弄啞咿?!?/div>
《漢語大詞典》:乳毛
(1).松樹的別名。 唐 鄭谷 《乳毛松》詩:“松格一何高,何人號(hào)乳毛?” 唐 張喬 《省中偶作》詩:“乳毛松雪春來好,直夜清閒且學(xué)禪。”
(2).初生動(dòng)物或小兒身上的細(xì)毛。 宋 梅堯臣 《鴨雛》詩:“三旬殻既坼,乳毛寒脛短?!?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dá)之魂》:“噫,如是我聞,而王遂語,且熟視其乳毛未褪之顏。”
《國語辭典》:賣癡呆(賣癡獃)  拼音:mài chī dāi
宋朝吳地的習(xí)俗。在除夕時(shí),大人們叫小兒到街上去呼叫,將癡呆賣掉,以希望在新歲里能變得聰敏。見宋。范成大〈賣癡呆。除夕〉詞。
《漢語大詞典》:髫兒(髫兒)
垂發(fā)小兒。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當(dāng)時(shí)髫兒戲我側(cè),於今冠佩何頎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