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奈 → 柰奈”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韻府拾遺 泰韻》:搗柰(搗柰)
釋名:柰油,搗柰實和以涂繒上,形如油也。
《駢字類編》:賜柰(賜柰)
曹植謝賜柰表:即夕殿中虎賁宣詔,賜臣等冬柰一奩。
《韻府拾遺 泰韻》:切柰
釋名:柰脯,切柰曝乾之,如脯也。
《駢字類編》:柰乾
《廣志》:取熟柰納甕中,勿令蠅入,六七日待爛,以酒腌攪如粥,下水再攪,濾去皮子,良久去清汁,傾布上,以灰在下引汁盡,日干為末,調(diào)食物甘酸可食。
《漢語大詞典》:柰何木
古代守城用的器械。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守:“垛墻之間豎架柰何木。其製:豎立架木二根,機關橫挑木各一根,上閣一木,謂之柰何木。木上錯綜釘以竹簽,其木之輕重與挑木相稱,倒綴虎怕莿,每莿一束,用小指大草繩三尺長,一頭繫莿束,一頭縛二三斤重石塊,將石連繩纏於木莿,垂墻頭之外。邊賊來襲攻,既不能攀援而上,又不能飛越而入。一經(jīng)移動,磚石下墜,莿木隨落,賊自取傷,而守垛兵夫,且又驚覺,即拋打磚石,傷賊必多。因其無可柰何,故謂之曰柰何木也。”柰,一本作“ 柰 ”。參見“ 奈何木 ”。
分類:器械
《漢語大詞典》:奈何木
守城用具。在垛墻之間置木架,木上錯綜釘以竹簽,并用繩系虎怕莿、石塊,纏于木上,垂于墻外。敵人如果攀援上城,木石即隨之下墜,使人有無可奈何之感,故名。見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守。
《漢語大詞典》:柰久
耐久。柰,通“ 耐 ”。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河中紙說》:“ 夷陵 紙不甚精,然最柰久。”
分類:耐久
《駢字類編》:柰奩(柰奩)
《曹植謝賜柰表》:即夕虎賁宣詔,賜臣等冬柰一奩。詔賜使溫啖。夜非食時而賜,見及柰以夏熟,今則冬至,物以非時為珍,恩以絕口為厚,非臣等所宜荷之。
《韻府拾遺 藥韻》:柰濼(柰濼)
遼史·太宗紀》:楊彥昭請移鎮(zhèn)奈濼及新鎮(zhèn),從之。
《駢字類編》:柰美
《洞仙傳》:展上公學道于伏龍地,乃植柰彌滿所住之上。常白諸仙人云:“昔在華陽下,食白柰,美憶之未久,忽已三千歲矣?!惫某髞碜∑涮帲址N五果,上公云:“此地善可種柰,所謂福鄉(xiāng)之柰,可以除災癘。”
《駢字類編》:柰脯
《廣志》:西方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作脯,十百斛以為蓄積,謂之頻婆糧?!度悍甲V》:柰脯,切柰曝干之,如脯也。
《韻府拾遺 覃韻》:柰三
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獻遠方名果,柰三:白柰、素柰、綠柰;查三:蠻查、羌查、猴查;椑三:青椑、赤葉椑、烏椑。
《駢字類編》:柰色
《魏明帝詔》:此柰從涼州來,道里既遠,又東來轉(zhuǎn)暖,故中變色不佳耳。潘岳《閑居賦》:二柰曜丹白之色。
《駢字類編》:柰味
洛陽伽藍記》:報德寺,高祖孝文皇帝所立也。有梨如承光寺,亦多果木,柰味甚美,冠于京師?!?a target='_blank'>朝野僉載》:貞觀中,頓丘有人于黃河渚上拾菜得一樹栽,子大如指,持歸蒔之,三年乃結(jié)子五顆,味如柰,又似林檎,多汁異常酸美,進縣,縣上州,以其奇味乃進之后,樹長成漸至三百顆,每年進之,號曰朱柰。
《韻府拾遺 梗韻》:柰杏
《群芳譜》:柰杏青而帶黃,出鄴中。
《駢字類編》:柰油
《群芳譜》:柰油,搗柰實和以涂繪上,燥取而發(fā)之,形如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