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230 【介紹】: 三國魏潁川長社人,字元常。東漢末,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官。后為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zhí)政,表為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又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jié)督關(guān)中諸軍。召集流散,恢復(fù)生產(chǎn)。魏文帝立,為廷尉,進(jìn)封崇高鄉(xiāng)侯。明帝時,進(jìn)封定陵侯,遷太傅。工書。兼善各體,尤精隸楷,與張芝、王羲之齊名,并稱鐘張、鐘王。卒謚成。所書《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有后人摹刻本。
全三國文·卷二十四
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獻(xiàn)帝初舉孝廉,歷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辟三府,為廷尉正黃門侍郎。及遷許,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尋以侍中守司隸校尉,督關(guān)中諸軍。魏國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即王位,復(fù)為大理,及受禪,改廷尉,進(jìn)封崇高鄉(xiāng)侯,遷太尉,轉(zhuǎn)封平陽鄉(xiāng)侯。明帝即位,進(jìn)封定陵侯,遷太傅。太和四年卒,謚曰成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69—404 【介紹】: 名一作靈寶。東晉譙國龍亢人,字敬道?;笢刈?。襲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馬。出補(bǔ)義興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應(yīng)之。恭為其部將劉牢之所殺,詔以玄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離間計,加玄都督荊州四郡,使擊殺殷仲堪、楊佺期,據(jù)有荊雍,領(lǐng)荊、江二州刺史,都督荊、司等八州。玄于是樹用心腹,兵馬日盛。安帝元興初,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領(lǐng)兵討伐桓玄,玄率軍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道子父子,執(zhí)掌朝政。二年稱帝,國號楚。三年,劉裕、劉毅在京口起兵討之,玄兵敗西逃,為益州兵所殺。
全晉文
玄字敬道,小名靈寶。溫第六子,襲爵南郡公,孝武末拜太子洗馬,出補(bǔ)義興太守,棄官歸,安帝初以為都督交廣二州、建威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不行,尋為江州刺史,加都督荊州四郡,進(jìn)后將軍、都督江荊襄雍秦梁益寧八州、及揚州八郡、江荊二州刺史,元興初舉兵犯順,自加總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lǐng)徐州刺史,復(fù)讓丞相,自署太尉,封楚王,加九錫,以元興二年受禪,改元永始,義兵起,伏誅,有《周易系辭注》二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7—850 【介紹】: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xué),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jié)。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為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為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相,弭藩鎮(zhèn)之禍,決策制勝,威權(quán)獨重。德裕為李黨首領(lǐng),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為牛黨所構(gòu),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仆射、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好著書為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饒,排行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牛李黨爭時之李黨首領(lǐng)。早年以蔭補(bǔ)校書郎,歷幕職。穆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后歷任浙西、義成、西川諸鎮(zhèn),政績頗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贊皇縣伯。武宗會昌年間再度任相,因功封衛(wèi)國公。宣宗大中初遭牛黨打擊,迭貶至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稱“李贊皇”、“李衛(wèi)公”、“李崖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譜》頗為詳備。著有《會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叢刊本為通行,其中別集10卷為詩賦雜文。又著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國有《李德裕文集校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9首,斷句18。
唐詩匯評
李德格(787-850?)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補(bǔ)校書郎,避嫌,求出為方鎮(zhèn)從事。十四年,入朝除監(jiān)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出為浙西觀察使。大和中,召為兵部侍郎,旋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西川。入為兵部尚書。七年拜相,復(fù)出為浙西節(jié)度使,貶袁州長史。開成中,由滁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再領(lǐng)浙西。又移鎮(zhèn)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屢進(jìn)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即位,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東都留守,貶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卒。德裕仕歷六朝,出將入相,有政聲于時。善詩文。有《會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饒。贊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學(xué),以父蔭補(bǔ)校書郎,累任要職。多著作,存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等,《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贊皇伯。為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罷為興元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海軍。武宗立。召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進(jìn)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又貶崖州司馬。卒年六十三。

作品評論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頗為寒酸開路。及謫官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lockquote>
臨漢隱居詩話
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
石洲詩話
李贊皇(德裕)詩亦軼倫,雖不敵香山,亦權(quán)、武二相之匹也。
《國語辭典》:異畛(異畛)  拼音:yì zhěn
異域,不同的地方。南朝梁。沈約〈齊太尉王儉碑〉:「殊文共會,異畛同歸?!?/div>
《國語辭典》:釀器(釀器)  拼音:niàng qì
制酒的器具。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壞釀器,酒流溝中。」
《漢語大詞典》:裹雞(裹雞)
東漢 徐稺 嘗為太尉 黃瓊 所辟,不就。及 瓊 卒歸葬, 稺 乃預(yù)炙雞一只,“以一兩緜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負(fù)糧徒步徑至 瓊 墓前,以水沾絮使有酒氣,陳雞為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事見《后漢書·徐稺傳》。后遂用作吊祭友人的典故。 元 丁鶴年 《挽四明樂仲本先生》詩:“裹雞吾老矣,東望涕長潸?!?/div>
分類:太尉不就
《漢語大詞典》:子弟軍(子弟軍)
唐 元和 年間,太尉 李愬 為 魏博 節(jié)度使,下令掄材于轅門,取大將家翹秀者為“子弟軍”,列于諸軍校之上。見 唐 劉禹錫 《唐故邠寧慶等州節(jié)度觀察處置使史公神道碑》。
《漢語大詞典》:儲鉉(儲鉉)
指太子與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皇朝軫慟,儲鉉傷情?!?呂延濟(jì) 注:“皇朝,謂天子也。儲,謂太子也。鉉,鼎耳也,謂三公也?!?/div>
《漢語大詞典》:儀同三司(儀同三司)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漢 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司?!皟x同三司”謂非三司而儀制同于三公。 東漢 殤帝 延平 元年, 鄧隲 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晉 以后,將軍之開府置官屬者稱“開府儀同三司”。 北周 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大將軍。 隋文帝 時為散官, 唐 、 宋 、 元 因之, 明 廢。后漢書·鄧隲傳:“ 延平 元年,拜 鄧隲 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始自 騭 也?!?唐 張說 《齊盧思道碑》:“公節(jié)義獨存,侍從趣 鄴 ,告至行賞,授儀同三司?!?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贙 字 翔威 ……官歷 欽江 開國公,至正議大夫,儀同三司?!币嗍》Q“ 儀同 ”。陳書·高祖本紀(jì)上:“ 景 儀同 盧輝畧 開 石頭 北門來降。”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紕漏:“ 隋 劉臻 為儀同,有 劉納 者亦為儀同,俱為太子學(xué)士,情好甚密?!眳㈤?span id="yjnvuck" class="book">《通典·職官十六·開府儀同三司》。
《國語辭典》:窮根尋葉(窮根尋葉)  拼音:qióng gēn xún yè
追根究底,查明事情的真相。唐。杜牧〈上李太尉論江賊書〉:「凡是平人,多被恐脅,求取之外,恩讎并行,追逮證驗,窮根尋葉,狼虎滿路,狴牢充塞?!?/div>
《國語辭典》:黨太尉吃匾食  拼音:dǎng tài wèi chī biǎn shi
(歇后語)學(xué)樣兒。黨進(jìn),官居太尉,為人魯直。后人遂戲稱黨太尉吃匾食為學(xué)樣兒?!督鹌棵贰返谒囊换兀骸肝抑浪臀覂蓚€毆氣,黨太尉吃匾食,他也學(xué)人照樣兒欺負(fù)我!」
《國語辭典》:悉心畢力(悉心畢力)  拼音:xī xīn bì lì
竭盡才智和力量。漢。蔡邕〈太尉楊賜碑銘〉:「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畢力,胤其祖武?!挂沧鳌赶ば穆玖Α埂ⅰ赶ば慕吡Α?。
《漢語大詞典》:段太尉逸事狀
傳記篇名。唐代柳宗元作。段太尉即段秀實,唐中期名臣。通過段秀實的幾件逸事,刻畫了他勇于與強(qiáng)暴抗?fàn)帯⒄嫘年P(guān)懷人民的動人形象,同時也反映了當(dāng)時驕兵悍將的飛揚跋扈和人民被任意欺虐的現(xiàn)實。
《漢語大詞典》:懷銀紆紫(懷銀紆紫)
指顯貴。銀,銀??;紫,紫綬。 漢 制,相國、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漢 王充 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 稷 契 之才。積金累玉,未必 陶朱 之智?!?/div>
《漢語大詞典》:金印紫綬(金印紫綬)
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 魏 晉 以后,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綬,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span id="go49zye"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jì)論》:“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币嘧鳌?金章紫綬 ”。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焙笥靡源父吖亠@爵。 唐 李白 《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詩:“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選高班,每每東頭近圣顏?!?明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惟愿取黃卷青燈,及早換金章紫綬?!币嗍》Q“ 金紫 ”。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何可入踐常伯,超補(bǔ)三事。紆佩金紫,光國垂勛。”后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圣恩橫加,猥賜金紫?!?span id="bmuzdlp" class="book">《南史·江淹傳》:“卿年三十五,已為中書侍郎,才學(xué)如此,何憂不至尚書金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