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駢字類編》:大佛
晉書五行志:桓石民為荊州,鎮(zhèn)上明,百姓忽歌曰黃曇子。曲中又曰:黃曇英,揚州大佛來上明。頃之,桓石民死,王忱為荊州。黃曇子乃是王忱字也。忱小字佛大,是大佛來上明也。
又北史齊幼主紀(jì):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nèi)。
分類:大佛
《漢語大詞典》:大佛閣
佛殿名。例如:與村東大佛閣逼似?!?a target='_blank'>聊齋志異·促織》
分類:佛殿殿名
《漢語大詞典》:樂山大佛(樂山大佛)
在 四川省 樂山 東面的 凌云山 前,面臨 岷江 與 大渡河 、 青衣江 匯流處。佛是 唐 開元 元年(公元713年)到 貞元 十九年(公元803年)間就山巖鑿成的彌勒佛像,高71米。造像氣魄雄偉,為 中國 最大的佛像。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萊 ?!?br />(2).五座山。指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史記·孝武本紀(jì):“ 中國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與神會。” 三國 魏 曹植 《吁嗟篇》:“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br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五山?!?李賢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br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 北山 景德靈隱寺 、 南山 凈慈報恩光孝寺 、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漢語大詞典》:猴池
古 印度 五大佛教精舍之一。亦用以美稱佛寺。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火炎 崑岳 ,高臺與 雁塔 同平;水浸天街,曲岸與 猴池 共盡?!眳⒁姟?獼猴池 ”。
《漢語大詞典》:獼猴池(獼猴池)
梵語意譯。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離 庵摩羅園 側(cè),傳說往昔獼猴共集,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其西北有窣堵波, 無憂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為佛穿也,在昔 如來 曾住於此?!卑矗斯适掠忠?span id="4444co2" class="book">《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門石柱上尚有這一傳說的浮雕。參見“ 猴池 ”。
《漢語大詞典》:隆興寺(隆興寺)
寺名。俗稱 正定大佛寺 。在 河北省 正定縣 城內(nèi)。創(chuàng)建于 隋 開皇 六年(公元586年)。原名 龍藏寺 。 宋 時重建后改 龍興寺 。 清 康熙 年間改今名。寺內(nèi) 大悲閣 高33米。閣中高達(dá)22米的銅制大悲菩薩像鑄于 宋 開寶 四年(公元971年),為 中國 古代鑄銅藝術(shù)的杰作。寺內(nèi)保存的 隋 代《龍藏寺碑》是研究 中國 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資料。為 中國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語辭典》:班禪喇嘛(班禪喇嘛)  拼音:bān chán lǎ ma
西藏佛教格魯派兩大轉(zhuǎn)世活佛系統(tǒng)之一的稱號。藏語Pan-chen bla-ma的音譯。意為大學(xué)者上師。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統(tǒng)治衛(wèi)、藏的蒙古和碩特部首領(lǐng)固始汗尊宗喀巴的四傳弟子羅桑卻吉堅贊為「班禪博克多」,主持札什倫寺,管轄后藏,為班禪四世(前三世為后人追認(rèn)),是班禪稱號的開始。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封班禪五世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意為如珍寶的大學(xué)者。賜金冊金花,確認(rèn)班禪在格魯派中的地位。至大陸淪陷時的班禪額爾德尼是第十世。
《漢語大詞典》:寶頂山摩崖造像
在四川省大足縣東北寶頂山。以大佛灣、小佛灣為中心,包括廣大山、龍?zhí)?、松林坡共十三處山巖。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造像萬余軀。有六道輪回、華嚴(yán)三圣、孔雀明王經(jīng)變、千手觀音像等巨型雕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大佛頂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佛頂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五佛頂與三佛頂也,胎藏界釋迦院釋迦之左圖五佛頂,以表五智,其右圖三佛頂以表三部,即八佛頂也。大日經(jīng)疏五曰:「此八佛頂,皆周身有光,光極廣厚以諸瓔珞嚴(yán)身。由如來本誓愿力故,悉能滿足一切愿也。」
大佛頂
【佛學(xué)大辭典】
(佛名)佛名,佛頂尊有多種。大佛頂其一也。(參見:佛頂尊)?!居帧客恿_尼名,大佛頂尊之陀羅尼也。(參見:佛頂咒)
大佛頂法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金輪佛頂法也,此有金剛部大日金輪與胎藏部釋迦金輪二者。大妙經(jīng)所說為大日金輪,大日經(jīng)所說為釋迦金輪,首楞嚴(yán)經(jīng)所說為兩部不二。
大佛頂曼荼羅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楞嚴(yán)經(jīng)七,言立道場,時以靈山白牛微細(xì)之糞,和旃檀,泥于地。(中略)方圓丈六,為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之蓮華。華中盛八月露水置于缽。更以十六蓮華與香燈。參差莊嚴(yán)外圍。取白牛乳為煎餅。砂糖。(中略)蜜,于蓮華外,各各圍繞十六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中略)敷設(shè)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當(dāng)陽張盧遮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金剛藏兼安其左右。帝釋梵王。(中略)頻那夜迦,張于門側(cè)。安置左右云云。大妙經(jīng)準(zhǔn)之。中央之蓮缽,即大佛頂也。八圓鏡,八大佛頂也。十六華爐,八菩薩八金剛也。
大佛頂念誦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大妙經(jīng)說心中觀字,白色,成大月輪,遍于量法界,無上中下之際,成大八輪之金輪,又于一一輪中,右旋布八色金剛輪,依前觀身,為大我,于輪臍中作頂輪王形,即結(jié)成就一切事業(yè)佛頂諸佛心本三昧耶印。以二手散開十指并二掌根。即以此印于指上散安十字真言。一一字上散無量百千雜色光明。散射十方諸佛之剎土。光明熾盛。三世無等。即以此印手右旋如罥索環(huán)之勢。(中略)此印名攝一切佛頂輪王本三昧耶發(fā)生無邊諸佛羯磨之印。不假結(jié)護及供養(yǎng)門,速成諸佛大三摩地,使成佛之身。十地菩薩目睹不及,耳聽不聞。(中略)使同類之佛,亦不見自身。何況其馀菩薩等。
大佛頂咒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參見:佛頂咒)
大佛頂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具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略曰大佛頂經(jīng),首楞嚴(yán)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等。(參見:首楞嚴(yán)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