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12,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雷塘
朝歌
鹿苑
巴東
白蘋洲
漏天
沙苑
涿鹿
鬼門
八里
虎門
青丘
汴州
蘆洲
玉津
《國語辭典》:雷塘  拼音:léi táng
地名:(1)位于江蘇江都縣北。為隋煬帝埋葬的所在。(2)位于江西宜春縣東北。也稱為「雷潭」。(3)位于廣西柳江縣南雷山下。唐朝柳宗元有〈雷塘禱雨文〉。
《國語辭典》:朝歌  拼音:zhāo gē
地名。殷紂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飼養(yǎng)鹿的園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晉 杜預 注:“筑墻為鹿苑。” 南朝 宋 鮑照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鹿苑豈淹睇, 兔園 不足留?!?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猶記其靸輕煙,曳文霧,下六萌油碧,以宮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為荷花祝生日?!?br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縣 北。魏書·太祖紀:“ 天興 二年二月,以所獲 高車 眾起 鹿苑 ?!?br />(3).地名。晉書·陸機傳:“ 長沙王 乂 奉天子與 機 戰(zhàn)於 鹿苑 , 機 軍大敗,赴 七里澗 而死者如積焉?!?br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處?!?br />(5).指僧園、佛寺。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xù)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于后》詩:“採兼 鹿苑 高僧座,購到 雞林 賈客舟?!眳⒁姟?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羅奈國 。 釋迦 成道后,始來此說四諦之法,度 憍陳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論處 。雜阿含經卷二三:“此處仙人園 鹿野苑 ,如來於中為五比丘三轉十二行法輪。”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自從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無我無量妙義?!?/div>
《國語辭典》:巴東(巴東)  拼音:bā dōng
1.地名。(Padang)位于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岸,帕坦河口,為島上主要港口。人口約二十萬,以橡膠、咖啡、石油為輸出大宗。
2.縣名。參見「巴東縣」條。
3.郡名:(1)東漢劉璋分巴郡為三,巴東為三巴之一。舊城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東北。(2)在今湖北秭歸縣。唐置歸州,后改稱為「巴東郡」。
《國語辭典》:白蘋洲  拼音:bái pín zhōu
地名?!短藉居钣?。卷九四。江南東道六。湖州》:「白蘋洲在霅溪之東南,去洲一里。洲上有魯公顏真卿芳亭,內有梁太守柳惲詩云:『汀洲采白蘋,日晚江南春?!灰蛞詾槊!?/div>
分類:地名
《國語辭典》:漏天  拼音:lòu tiān
形容雨多,或久雨不晴。宋。蘇軾 廣州蒲澗寺詩:「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div>
《漢語大詞典》:沙苑
地名。在 陜西 大荔縣 南,臨 渭水 ,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處宜于牧畜。 西魏 大統(tǒng) 三年, 宇文泰 大敗 高歡 于此。 唐 于此置 沙苑 監(jiān)。 唐 杜甫 《留花門》詩:“ 沙苑 臨清 渭 ,泉香草豐潔。”
《國語辭典》:涿鹿  拼音:zhuó lù
1.縣名。參見「涿鹿縣」條。
2.山名。參見「涿鹿山」條。
《國語辭典》:鬼門(鬼門)  拼音:guǐ mén
傳說中鬼魂出入陰陽兩界的門戶。漢。王充《論衡。訂鬼》:「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div>
《國語辭典》:鬼門關(鬼門關)  拼音:guǐ mén guān
1.傳說中陰陽交界的關口。如:「據聞農歷七月初一日,鬼門關大開?!购蠖嘤靡灾戈庨g。如:「他已一命嗚呼,進了鬼門關?!?br />2.地名。位于今廣西北流縣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稱為「鬼門關」。后比喻極為兇險的地方或極難度過的關頭。如:「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被駕駛人視為鬼門關?!?/div>
《國語辭典》:鬼門道(鬼門道)  拼音:guǐ mén dào
1.舊稱戲臺通往后臺的門。也稱為「古門道」。
2.比喻能靈活運用的特殊門路或辦法。如:「他有自己的鬼門道,你別杞人憂天了。」
《漢語大詞典》:鬼星石室
傳說群鬼聚居處。神異經·中荒經:“東北有鬼星石室,三百戶共一門,石牓,題曰‘鬼門’?!?/div>
分類:聚居居處
《國語辭典》:鬼門上占卦(鬼門上占卦)  拼音:guǐ mén shàng zhān guà
在不吉利的地方卜卦。比喻吃力不討好,白費力氣。《警世通言。卷三八。蔣淑真刎頸鴛鴦會》:「豈知本婦已約秉中等了二夜了,可不是鬼門上占卦?」
《國語辭典》:八里  拼音:bā lǐ
地名。隸屬新北市八里區(qū),位于淡水河河口西側。是臺灣北部開拓時的重要據點,清雍正時已形成聚落,乾隆時就有市街產生。后因沿岸淤淺,導致港口機能衰退。
《漢語大詞典》:虎門(虎門)
(1).古代王宮的路寢門。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鄭玄 注:“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span id="w2usqmw" class="book">《左傳·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陳 鮑 焉往?’遂伐虎門?!?br />(2).國子學的別稱。周禮·地官·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凡國之貴游子弟學焉?!焙笫浪煲曰㈤T之左為國子學所在地,而以“虎門”為國子學的別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 子才 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自王室不靖,虎門業(yè)廢。”魏書·劉芳傳:“ 蔡氏 勸學篇云:‘ 周 之師氏居虎門左,敷陳六藝,以教國子?!裰谰?,即 周 師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類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譜近數,調律近樂,猶虎門之儒所事也?!卑矗?清 孫詒讓 曰:師氏教國子于小學,在王宮南之左(即皋門內之左也)。其居虎門左司王朝,則專據朝位言之,不涉教學之事。如 孫 說,則以虎門為國子學者,誤。參閱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清 孫詒讓 正義。
(3).地名。一曰 虎頭門 。在 廣東省 東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東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兩山相對如門,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廣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經 虎門 ,始達 廣州 。 清 道光 年間, 林則徐 曾在此焚毀鴉片,并痛擊 英國 侵略軍。
《漢語大詞典》:青丘
亦作“ 青邱 ”。
(1).傳說中的海外國名。呂氏春秋·求人:“ 禹 東至 榑木 之地, 日出 、 九津 、 青羌 之野…… 鳥谷 、 青丘 之鄉(xiāng), 黑齒 之國?!?span id="qu4gcgm" class="book">《山海經·海外東經》:“ 朝陽之谷 …… 青丘國 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郝懿行 疏引 服虔 曰:“ 青丘國 ,在 海東 三百里。”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二:“ 青丘 有奇鳥,自言獨見爾。”
(2).泛指邊遠蠻荒之國。北史·隋紀下·煬帝:“又 青丘 之表,咸脩職貢;碧海之濱,同稟正朔。” 唐 陳子昂 《國殤文》:“且欲蹈 烏丸 之壘,刈 赤山 之旗,聯(lián) 青丘 之繳,封 黃龍 之尸?!?br />(3).即 長洲 。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十島之一。舊題 漢 東方朔 十洲記:“ 長洲 一名 青邱 ,在南海辰巳之地……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 青邱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宮調曲二》:“ 青丘 還擾圃, 丹穴 更巢梧?!?span id="mawq8ok"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六:“ 黃帝 東到 青丘 ,過 風山 ,見 紫府先生 ?!?br />(4).地名。在今 山東省 廣饒縣 北。 唐 杜甫 《壯游》詩:“春歌 叢臺 上,冬獵 青丘 旁。” 仇兆鰲 注引《寰宇記》:“ 青丘 在 青州 千乘縣 。 齊景公 田於此?!?唐 杜甫 《虎牙行》:“ 漁陽 突騎獵 青丘 , 犬戎 鎖甲圍丹極?!?br />(5).地名。在今 江蘇 吳淞江 濱。 明 高啟 《青丘子歌》序:“江上有 青丘 ,予徙家其南。”明史·文苑傳一·高啟:“ 張士誠 據 吳 , 啟 依外家,居 吳淞江 之 青丘 。”
(6).即 青丘子 。 明 高啟 別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下·喪子》:“我聞 青邱 言,君應傳真詮?!?br />(7).澤名。《淮南子·本經訓》:“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 青邱 之澤。” 高誘 注:“ 青邱 ,東方澤名也?!?br />(8).星名。屬長蛇座。晉書·天文志上:“青丘七星,在軫東南,蠻夷之國號也。”
《國語辭典》:汴州  拼音:biàn zhōu
地名。府治即今河南開封縣,本春秋時鄭地,北周時改為汴州。見《讀史方輿記要。卷四七。河南二。開封府》。
《國語辭典》:蘆洲(蘆洲)  拼音:lú zhōu
地名。隸屬新北市蘆洲區(qū),是附近蔬菜生產的集散中心,主供大臺北地區(qū)人民所需。
《漢語大詞典》:玉津
(1).仙藥名。漢武故事:“ 西王母 曰:‘太上之藥有玉津金漿,其次藥有五云之漿?!?br />(2).地名。文選·左思〈蜀都賦〉:“西踰 金隄 ,東越 玉津 ?!?劉逵 注:“ 璧玉津 ,在 犍為 之東北,當 成都 之東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江水又東至 南安 ,為 璧玉津 ,故 左思 云:‘東越 玉津 ’也。” 宋 陸游 《舟過玉津》詩:“玻璃江上送殘春,疊鼓催帆過 玉津 ?!?br />(3).銀河。 明 徐觀光 《萬事不如杯在手》詩:“最宜對月吞銀海,何必乘風上玉津。”
(4).口液。黃庭內景經·黃庭章“玄泉幽關高崔巍” 唐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