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陵谷  拼音:líng gǔ
山嶺與深谷。語本《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段簳?。卷一八。太武五王傳。廣陽王建傳》:「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來,翻成陵谷?!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620' target='_blank'>駱賓王 〈敘寄員半千〉詩:「坐歷山川險,吁嗟陵谷遷?!?/div>
《國語辭典》:木石  拼音: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環(huán)繞,甚為幽靜。」《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埂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比喻沒有知覺、感情。如:「心非木石,見人苦難,當(dāng)伸援手才是。」?jié)h。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出囹圄中,誰可告愬者!」《宋書。卷八三。列傳。吳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div>
《國語辭典》:山腰  拼音:shān yāo
山的中部。唐。白居易 殘暑招客詩:「云截山腰斷,風(fēng)驅(qū)雨腳回?!埂秲号⑿蹅鳌返谝灰换兀骸敢痪湓捨赐?,只聽得山腰里吱的一聲這頭響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國語辭典》:方相  拼音:fāng xiàng
古代逐疫驅(q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靈。神像丑陋恐怖,出喪時常置于行列前開道。《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詔靈保,召方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遠(yuǎn)觀是喪船上方相,近覷乃山門外金剛?!?/div>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喪行列前開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黃帝曾令嫫母為方相氏;嫫母貌極丑陋,似逐疫驅(qū)鬼之神,故有以嫫母為逐疫之神的傳說。見宋。張君房《云簽七笈。卷一○○。軒轅本紀(jì)》。
2.職官名。周置,掌驅(qū)疫逐鬼。
《漢語大詞典》:泉壑
(1).泉水和山谷。 南朝 梁 江淹 《閩中草木頌·木蓮》:“迸采泉壑,騰光淵丘?!?br />(2).引申為隱退之處。 唐 于公異 《李令公乞朝覲南郊表》:“既均情於故老,庶無媿於子牟,退入泉壑,不為恨矣。”
(3).山谷間的泉水。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夜聞鼯鼠叫,晝聒泉壑聲?!?/div>
《漢語大詞典》:巒壑(巒壑)
峰巒和山谷。 宋 蘇轍 《盧鴻草堂圖》詩:“徑歸不復(fù)往,巒壑空在目?!?/div>
《國語辭典》:武當(dāng)山(武當(dāng)山)  拼音:wǔ dāng shān
山名。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轄丹江口市西南,為大巴山北脈,最高峰稱「天柱峰」。昔真武嘗修道于此,明永樂中尊真武為帝,故稱此山為「泰岳」。晉謝允嘗棄羅邑宰隱修于此,自稱謝羅,因此又稱為「謝羅山」。
《漢語大詞典》:桑寄生
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常寄生于山茶科和山毛櫸科等植物上。葉革質(zhì),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夏秋開花,紫紅色。漿果橢球形。另有毛葉桑寄生,也稱桑上寄生。枝、葉、花均被褐色毛。中醫(yī)以莖葉入藥,叫廣寄生,能治風(fēng)濕痛、腰背痠痛等。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喪行列前開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黃帝曾令嫫母為方相氏;嫫母貌極丑陋,似逐疫驅(qū)鬼之神,故有以嫫母為逐疫之神的傳說。見宋。張君房《云簽七笈。卷一○○。軒轅本紀(jì)》。
2.職官名。周置,掌驅(qū)疫逐鬼。
《漢語大詞典》:長東黃河大橋
在河南長垣和山東東明間,新兗鐵路跨越黃河的大橋。長10283米。1985年建成。是中國和亞洲最長的鐵路橋。
《國語辭典》:關(guān)山迢遞(關(guān)山迢遞)  拼音:guān shān tiáo dì
過了許多關(guān)塞和山峰。比喻路途遙遠(yuǎn)。如:「這一去關(guān)山迢遞,你要小心保重才是!」
《漢語大詞典》:巔墆(巔墆)
山頂和山腳。 漢 王充 論衡·超奇:“故夫鴻儒……如與俗人相料, 太山 之巔墆,長狄之項跖,不足以喻?!?/div>
《國語辭典》:水窮山盡(水窮山盡)  拼音:shuǐ qióng shān jìn
比喻陷于絕境,窮困之至?!锻ㄋ壮Q允枳C。貧富。水窮山盡》引《殺狗記》?。骸溉文銤M帆風(fēng)使,終有個水窮山盡?!挂沧鳌干礁F水盡」、「水盡山窮」。
《漢語大詞典》:牧靡
草名??山舛尽S值孛蜕矫R虍a(chǎn)此草而得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若水:“﹝ 涂水 ﹞出 建寧郡 之 牧靡 南山??h、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 烏句山 南五百里。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 牧靡山 ,啄牧靡以解毒也?!?宋 李石 續(xù)博物志卷四:“ 牧靡縣 因草得名,生牧靡,可以解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