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3分類詞匯 36
《國語辭典》:始終(始終)  拼音:shǐ zhōng
1.開始和結(jié)局?!肚f子。田子方》:「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晉。陸機(jī) 吊魏武帝文:「夫始終者,萬物之大歸;死生者,性命之區(qū)域?!挂沧鳌附K始」。
2.自始至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jī)?!埂逗鬂h書。卷一○。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紀(jì)》:「寵敬日隆,始終無衰。」
3.事情的本末和原委。《隋書。卷一八。律歷志下》:「冑玄所違,焯法皆合;冑玄所闕,今則盡有。隱括始終,謂為總備。」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我這里絮叨叨言始終,你那里假惺惺做耳聾,甘落人彀中?!?br />4.終究、還是。如:「警察埋伏了半天,歹徒卻始終沒再出現(xiàn)。」《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這些異路功名,弄來弄去,始終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從科甲出身?!?/div>
《國語辭典》:本末  拼音:běn mò
1.樹的主干和枝節(jié)。漢。馬融 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guī)摹彟矩。」唐。白居易 寓意詩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2.事物的根本與細(xì)節(jié)。《易經(jīng)。系辭下》:「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埂妒酚洝>砹?。秦始皇紀(jì)》:「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br />3.事情的原委、經(jīng)過?!段宕菲皆?。唐史。卷上》:「分明說得后唐國祚個本末了?!?br />4.先后次第?!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耳。」
《國語辭典》:表里(表裡)  拼音:biǎo lǐ
1.內(nèi)外。《淮南子。繆稱》:「包裹宇宙而無表里,洞同覆載而無所礙?!埂妒酚洝>戆似?。李斯列傳》:「中外若一,事無表里。」
2.事理意義的相輔相成。《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各有占應(yīng),相為表里。」《后漢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今《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相表里。」
3.送禮或賞賜的衣料。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如今將著羊酒表里取梅英去。」《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取出銀錠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禮拜了?!?/div>
《國語辭典》:委曲  拼音:wěi qū
1.委婉曲折?!妒酚洝>矶?。天官書》:「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待學(xué)生尋個便,到那里替兄委曲通知,周全其事,決不有誤。」
2.屈身折節(jié),意不得伸。
3.事情的原委?!段倪x。繁欽。與魏文帝箋》:「竊惟圣體,兼愛好奇,是以因箋先白委曲?!?/div>
《國語辭典》:屈曲  拼音:qū qū
1.彎曲的樣子。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2.事情的原委始末。《三國志。卷三十七。吳書。法正傳》:「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馀屈曲,難以辭極也。」
3.委屈、遷就?!度龂尽>砦迨?。吳書。諸葛謹(jǐn)傳》:「其所以務(wù)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
《國語辭典》:事因  拼音:shì yīn
事情的原委、因由?!段宕菲皆挕A菏?。卷上》:「霍存獨(dú)自一個走回寨上來報(bào)事因?!乖o名氏《凍蘇秦》第四折:「小人一一說真情,元帥從頭聽事因。」
分類:原委因由
《國語辭典》:知情  拼音:zhī qíng
知悉某件事的內(nèi)情。法律有知情自首、知情故縱等條文。《三俠五義》第八一回:「只因這宗事,小人知情。聽見人說:『知情不舉,罪加一等?!还蚀诵∪饲皝碓谙酄敻把哉Z一聲兒?!?/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微(發(fā)微)
(1).闡發(fā)微妙之處。 漢 陳琳《迷迭賦》:“動容飾而發(fā)微,穆斐斐以承顏。” 宋 周敦頤 通書·誠幾德:“發(fā)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朱熹 注:“發(fā)之微妙而不可見,充之周遍而不可窮,則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br />(2).常用作書名或篇名,指對某一事理精蘊(yùn)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國藩 《復(fù)劉霞仙中丞書》:“閣下山居靜篤,將為《禮經(jīng)發(fā)微》《或問》等書,何不先取此三禮(昏、喪、祭)撰著鴻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清 吳喬 《〈西昆發(fā)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無題詩一十六篇為上卷,與 令狐 二世及當(dāng)時往還者為中卷,疑似之詩為下卷,詳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發(fā)微》。”如: 魯迅 《而已集·大衍發(fā)微》。
《國語辭典》:事由  拼音:shì yóu
事情原委、來由。唐。方干 感時詩三首之一:「破除生死須齊物,誰向穹蒼問事由?!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三:「實(shí)不知是我家老兒,只認(rèn)是賊,為此不問事由,殺了。」
《國語辭典》:本紀(jì)(本紀(jì))  拼音:běn jì
1.根本的綱紀(jì)?!豆茏?。問》:「凡立朝廷,問有本紀(jì),爵授有德,則大臣興義,祿予有功?!?br />2.事情的本末經(jīng)過?!度龂尽>砣?。蜀書。許麋孫簡伊秦傳。秦宓》:「愿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于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jì)。」
3.紀(jì)傳體史書體例之一。為帝王傳記。其例始于《史記》。漢。司馬遷〈報(bào)任少卿書〉:「為十表、本紀(jì)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野叟曝言》第七八回:「史例起于馬遷,凡帝稱本紀(jì),王侯稱世家。班固黜項(xiàng)羽,去世家,其本紀(jì)、列傳,悉遵馬史?!?/div>
《漢語大詞典》:首末
(1).自始至終。 唐 顏真卿 《與李太保帖》:“ 張溆 昨艱難時,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處,庇之,幸甚?!?br />(2).本末,原委。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三·俞豹論諸葛:“ 楊 ( 楊慎 )以 文豹 為 俞豹 ,又以論為 文豹 之説,并誤。輟耕録首末自明?!?/div>
《國語辭典》:推委  拼音:tuī wěi
把責(zé)任推給別人。《紅樓夢》第一三回:「事無專執(zhí),臨期推委?!挂沧鳌竿普啞埂?/div>
《國語辭典》:底數(shù)(底數(shù))  拼音:dǐ shù
最低數(shù)。如:「到底要花多少錢,起碼你得告訴我個底數(shù)。」
《漢語大詞典》:原曲
事情的原委和底細(xì)。 田英科 《重讀周總理詩一首》:“ 周總理 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兩句八字,極其透徹而又有力地給讀者交待了事件的原曲,深刻地指出了事件的性質(zhì)。”
《漢語大詞典》:說委(説委)
說明原委。 唐 韓愈 《瀧吏》詩:“官當(dāng)明時來,事不待説委。”
分類:說明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