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印制(印製)  拼音:yìn zhì
印刷制造。如:「這套叢書是由國內(nèi)最好的印刷廠所印制的?!?/div>
《國語辭典》:印刷體(印刷體)  拼音:yìn shuā tǐ
印刷時(shí)所使用的字體形式。相對(duì)于手寫體而言。
《國語辭典》:印刷品  拼音:yìn shuā pǐn
凡印刷而成的書籍、報(bào)紙、雜志、圖畫等,統(tǒng)稱為「印刷品」。也稱為「印刷物」。
《國語辭典》:制版(製版)  拼音:zhì bǎn
印刷前預(yù)先制作文字圖畫的石版或金屬版等底板的工作。
分類:制版印刷
《國語辭典》:照相版  拼音:zhào xiàng bǎn
應(yīng)用攝影技術(shù)制成的各種印刷版,如三色版、玻璃版、鋅版、照相鉛版、珂羅版等。
《漢語大詞典》:折頁
書內(nèi)的大張書頁或地圖,使用時(shí)必須打開
把印刷后的連接著的書頁按開數(shù)折疊
《國語辭典》:再版  拼音:zài bǎn
第二次出版或重新修訂出版。如:「這本暢銷小說將要再版。」
《國語辭典》:凸版  拼音:tú bǎn
版面印刷部分高出空白部分的印刷版。如木版、鉛版、鋅版、網(wǎng)目版、三色版、活版等。
《國語辭典》:縮?。s?。 ?span id="nwg0ygw" class='label'>拼音:suō yìn
縮小影印,或把書畫、文件等先用照相法縮小,然后再制成印刷版印刷。
《漢語大詞典》:速印機(jī)(速印機(jī))
又稱油印機(jī)。一種輕便的手搖印刷工具。用金屬材料制成。操作簡單,有自動(dòng)記數(shù)裝置。每分鐘可印40-50張。
《漢語大詞典》:銅活字(銅活字)
銅制的印刷活字。公元1403年, 朝鮮 已開始大量鑄造銅活字印書。制法先用黃楊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銅液成字。 中國 明 代 弘治 正德 年間(1488-1521年),在 無錫 、 常州 、 蘇州 、 南京 一帶曾廣泛應(yīng)用銅活字印書。 清 雍正 四年(1726年), 武英殿 曾用銅活字印行《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亦省稱“ 銅字 ”。《清會(huì)典事例·內(nèi)務(wù)府三十·武英殿庫作》:“銅字庫,庫掌一員,拜唐阿二名,專司銅字銅盤及擺列等事?!?/div>
《漢語大詞典》:謄寫印刷(謄寫印刷)
即油印。一種簡便的印刷方法。用刻寫或打字的蠟紙做版,用油墨印刷。
《漢語大詞典》:謄寫版(謄寫版)
簡便的印刷版,舊時(shí)用毛筆蘸藥水在特制的紙上寫成,現(xiàn)在一般把蠟紙鋪在謄寫鋼板上用鐵筆刻成。
《國語辭典》:套色  拼音:tào sè
一種彩色印刷的方法。用平版或凸版分次印刷,每次印一種顏色,利用紅、黃、藍(lán)三種原色重疊可調(diào)出各種顏色。如:「書本上的彩色插圖,都是利用套色方法印制而成的。」
《國語辭典》:套版  拼音:tào bǎn
1.書籍分色印刷者。也稱為「套印」。
2.按照印刷頁折疊的順序,把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機(j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