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徐官(1479年—?),字伯賢,號南州,浙江紹興府蕭山縣人,匠籍。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三百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五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武進縣知縣,起復臨城知縣,升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謫長蘆運判,復升江西廣信府同知,遷廣西按察司僉事。
人物簡介
丁奉(一四八零—一五四一),字獻之,號南湖,明常熟人。正德三年進士,授南吏部主事,晉郎中,以內艱歸。居尚湖之濱,寄傲湖山,沈酣六籍。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獻之,常熟人。正德戊辰進士,除行人歷南吏部驗封司郎中有南湖留槁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奉字獻之,常熟人、正德戊辰進士,除行人。歷南吏部郎中。有《丁吏部文選》八卷。 (《靜志居詩話》:南湖詩不事鍛煉,興酣落肇,往往暗合曩篇,即嘔心然髭者為之,不遇爾爾。 田按:獻之有《南湖留稿》、《逸稿》。宜城梅季豹合二稿還為《丁吏部文選》八卷。詩興趣天然,頗有山休逸致。)維基
丁奉(1480年—?年),字獻之,號南湖,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民籍。治《詩經》,行二,由縣學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二名舉人,年二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十八名,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進員外郎,升郎中,丁內艱歸。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考察,以浮躁淺露者降一級調外任。著《通鑒節(jié)要》五十卷、《南湖留稿》十二卷 。
人物簡介
王俊民(1480年—1538年),字用章,號南湖,湖廣石首縣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曾任山西蒲州知州。升福建僉事,兵備汀漳。歷廣東參議,山西、福建、河南副使,轉廣西右參政,不久升廣東按察使。官至云南布政使,嘉靖十七年(1538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人物簡介
【生卒】:1480—1542 【介紹】: 明云南鶴慶人,字有容,號南溪。父沒于京師,借貸營殮,與傭人肩棺歸,跋涉萬里。服滿后,中正德十一年舉人。選授順慶府判。府有疑案三,德宏一訊而決,洗十余人冤。遷潼川州知州,凡贖金得粟,兩年積萬八千石以濟歲兇。累官慶府長史。
人物簡介
蔡時(?年—1539年),字純中,號南石,浙江新昌縣(今紹興市新城縣)人,江西籍。正德甲戌進士。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三甲進士。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廣麻城縣知縣。晉大理寺評事。正德十九年(1519年)三月,與群臣諫阻明武宗南巡,下錦衣獄,被廷杖,謫南京都察院照磨。世宗登極,召復原官。不久,升大理寺左寺副。擢浙江按察司僉事,提督兩浙及蘇松等處屯田水利事。尋以病歸。家居數(shù)年,杜門著述。嘉靖十八年(1539年),毛伯溫征安南,欲起用之,命方下而卒。
人物簡介
【生卒】:1481—1567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時鳴,號南江。嘉靖二年進士。知番禺縣,官至福建左參議。有《四明文獻錄》、《閩廣集》、《東白樓稿》、《郡志征》、《四明風雅集》。甬上耆舊詩·卷十一
字時鳴。以進士知番禺縣,有治行。歷南京、工刑二曹。出為江西按察僉事。與勢家忤,謫判鄧州。歷官福建左參議,歸老于家。先生持操廉白,歷官三十年,惟馀薄田一頃。居家以孝友名,自先世伏臘祭器俱為增修。垂老好學,日坐東白樓,手一編不置。自成、化以后,郡志闕然未修。先生因續(xù)為蒐補,考諸先輩所言,述而不斷,名曰四明志徵。又從芝山楊公所見高士宋弘之所輯四明雅集,因增所未備,序而傳之,又合為四明文獻錄,俱有功學者。先生年八十七,體尚健,杖履所至,里巷聚觀。太守歲行鄉(xiāng)飲酒禮,必首請。先生在賓筵幾三十年,鄉(xiāng)論謂涇泉陳公后,先生一人而已。所著閩廣集、東白樓稿,俱藏于家。先生所續(xù)四明雅集,郡守沈鳳峰先生序之曰:少參南江戴公,號博洽,平居亢潔,不輕許與,故其所選甚精。張大司馬曰:吾友戴南江氏,早謝塵鞅,屏居寡營。愾日月之易邁,懼文獻之失徵。爰取郡中諸文人學士所著篇什,積歲月而詮次之。先生于里中先賢,亦已勤矣,而其詩絕不傳,諸家所選僅一二首,又不稱意,中深恨之。近始從其家得所鈔雅集一編,至卷末已附錄先生遺草一卷,俱雅健可喜,為其侄光選者所載,他本俱無之。即戴氏子孫盡不知也。余喜先生詩,沒而幸傳,故為詳記之。維基
戴鯨(1481年—1567年),字時霖,號南江,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學者,同進士出身。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舉人,與弟戴鱀同榜。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進士,任廣東番禺縣知縣。歷任工部、南京刑部員外郎。升南京刑部署郎中,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升江西按察司僉事。謫任鄧州通判,終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致仕歸鄉(xiāng)后致力于學術著述。
人物簡介
【生卒】:1481—1545 【介紹】: 明撫寧衛(wèi)人,字志南,號聯(lián)峰。正德三年進士。嘉靖七年,由陜西按察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以劾總兵官趙瑛失事,反為所訐,奪職。二十年,韃靼俺答入掠山西。因起鵬故官,旋為宣大總督,以乞餉觸帝怒,受事僅百日而罷。俺答再入,再起鵬故官,兼督山東、河南軍務。于邊務頗能經心。官至兵部尚書。后以俺答大入,下獄謫戍死。維基
翟鵬(1481年—1545年),字志南,號聯(lián)峰,別稱翟青天,直隸永平府撫寧衛(wèi)(今河北省撫寧縣)軍籍山東武定州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治《詩經》,行三,由撫寧縣學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六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七名,第二甲第一百七名進士。授戶部主事,此后升任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后出任衛(wèi)輝府知府、開封府知府。此后升為陜西副使,進陜西按察使。其性格剛介,歷官以清操聞名。嘉靖七年,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當時邊疆防備很久都松弛,青壯士兵都被太監(jiān)家用于私自勞役,而邊疆部隊均為羸弱老兵。翟鵬抵達后,重新整理邊疆防備,并請求賑災饑荒。后因外寇入侵而停俸祿,此后因彈劾總兵官趙瑛失事而被攻擊奪職歸鄉(xiāng)。嘉靖二十年八月,俺答汗入侵山西內地,兵部請求派遣大臣監(jiān)督軍儲,因而舉薦翟鵬。遂恢復官職,整飭畿輔、山西、河南軍務兼督餉。崔鵬抵達后,俺答汗已經掠奪而去,而吉囊軍復寇汾州、石州等。崔鵬往來馳驅,沒有戰(zhàn)功,后蒙古離開,于是召還回京。次年三月,宣大總督樊繼祖被罷免,授翟鵬任兵部右侍郎取代上任。但因投降者稱大量入寇,加上崔鵬連乞兵餉,招致皇帝大怒,于是令其革職閒住,并罷免總督官不設。翟鵬僅做了一百天的總督。同年七月,俺答汗再次入犯山西,掠奪太原府、潞安府等。兵部請求恢復設置總督,并起用翟鵬擔任故官,令兼督山東、河南軍務,巡撫以下并聽節(jié)制。翟鵬接受命令時,蒙古已經出塞,于是他請求調用陜西、薊、遼客兵八支,及宣、大三關主兵,兼募土兵進行兵備,并有所斬獲。嘉靖二十三年,因總兵官郤永等戰(zhàn)功進兵部尚書。御史曹邦輔曾經彈劾翟鵬,崔鵬亦乞求罷免,沒有得到批準。同年九月,薊州巡撫朱方請撤諸路防秋兵,兵部尚書毛伯溫于是并撤宣、大、三關客兵。俺答汗趁機進犯膳房堡,被郤永抵擋,于是迂回從順圣川至蔚州,直抵完縣,京師戒嚴。嘉靖帝大怒,屢次下詔指責翟鵬。之后御史楊本深、兵科戴夢桂彈劾其逗遛二致使敵軍進犯京畿。于是下詔獄,死于獄中。隆慶初年,恢復官職。
人物簡介
廖梯(1481年—1561年),字云卿,號梅南,福建興化衛(wèi)人,官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四名。曾任江西德興縣學教諭。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會試第三十二名,二甲第六十六名進士。戶部觀政,授南京戶部主事,歷南京戶部員外郎、郎中,改禮部,擢山東布政使司參議。尚未履新,坐戶曹詿誤,謫知安吉州,轉寧國府同知,擢云南鎮(zhèn)遠府知府,致仕。卒年八十一。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以道。正德三年進士。授三原知縣,入為御史。上章請革權倖子弟冒濫軍功及早視朝、罷冗費等,帝不省。嘉靖間,屢言事忤旨,又為張璁、桂萼所惡。后以劾郭勛庇李福達獄,謫戍邊衛(wèi)。有《南溪詩話》。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啟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戊辰進士,除三原知縣。入為御史,以劾郭勛謫戍邊衛(wèi)。隆慶初,贈光祿少卿。有《初亭集》。 田按:以道在正、嘉兩朝,號為敢言,惜謫戍后不復起用。與升庵為素交,升庵亟稱其詩。今全集不馥可觀,僅于費經虞《劍閣芳華集》見二詩,不足見所長。所著又有《南溪詩話》三卷?!端膸齑婺俊分浾邇H二卷,《提要》亦不詳其名,未知是二是一也。維基
程啟充(1482年—1537年),字以道,號初亭,又號南溪,四川嘉定直隸州(今四川省樂山市)人。治《書經》,行一,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年二十七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年二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進士。授陜西三原縣知縣,九年六月入為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正德十一年(1516年),反對都督馬昂進上有懷孕的妹妹,并彈劾邊疆開支。十二年(1517年)稱病告歸。明世宗即位,恢復官職,隨即爭興獻帝皇號。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江西,得到朱宸濠通蕭敬、張銳、陸完等私書,其中欲趕走孫燧,云:“代者湯沐、梁宸可,其次王守仁亦可?!庇谑菑椲朗捑?、張銳,并稱王守仁黨逆,宜追奪爵位。給事中汪應軫審查此案后認為:“逆濠私書,有詔焚毀。啟充輕信被黜知縣章立梅捃摭之辭,復有此奏,非所以勸有功?!敝魇玛懗我酁橥跏厝首啾?。明世宗確定此事不再更議。嘉靖二年丁憂歸鄉(xiāng)。五年丙戌冬,服闋,入京師,復任御史,當時張璁、桂萼都厭惡他。恰逢郭勛庇李福達獄,為程啟充所劾,張璁、桂萼于是主張他挾私,六年九月謫戍邊沈陽。嘉靖十六年赦還,言者交薦,不復任用?;剜l(xiāng)不久即去世。隆慶初年,贈光祿少卿。
人物簡介
【生卒】:1482—1529 【介紹】: 明山西洪洞人,字以正,號汾涯。弘治中舉人,授嘉興推官,升南京四川道御史,豪強畏之,舉止不敢越軌。人稱鐵面御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伯兼。嘉靖元年舉人。學問淵博,喜古文辭。初任歸安縣學教諭,遷國子助教。后以事忤吏部選曹主司,出為唐王府教授。卒無余財。有《修辭指南》、《詩學正宗》。
人物簡介
【生卒】:1482—1530 【介紹】: 明浙江臨海人,字一之,號山南。正德六年進士。授重慶府推官,擢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南昌府。朱宸濠叛,忠誓言效忠朝廷,并暗作防備。嘉靖時,官至福建按察僉事。有《南巡稿》。維基
葉忠(1482年—1530年),字一之,號山南,浙江臺州府臨??h人,軍籍。浙江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五名,登第三甲第八十名進士。初為四川重慶府推官,總制彭澤以為“奇才”,歷江西道御史,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江西,十五年復命巡按江西,因父卒未赴任。服闋,詣京復補河南道,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八年九月出為福建按察司僉事。便道歸家,遘寒疾弗治,年四十有九。
人物簡介
【生卒】:1482—152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子華,號南湖。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以權奸迭興,請出為儒學官。當?shù)离y之,乃擢為廣東提學副使,以正風俗、作人才為己任。官至南京右通政。于文牒不問細大,必一一審閱,決其可否,卒于官。有《南湖文錄》等。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字子華,號南湖。少不治制舉文字,常終日正席讀五經及史傳諸家言,以至天文、地理、鐘律、象數(shù)諸書,盡能通其義解,早思夜索,若有神授之者。里中諸生多執(zhí)經其門,人俱以余夫子稱之。先生雖名高,未嘗為有司所物色。至年三十,學使者楊旦試以僻事,大異之,謂余生當名冠天下。是歲舉于鄉(xiāng),次年廷對,擢第二,授翰林編修。時逆珰亂政,史官職久廢,無所事。公愾然具疏請尚經學,舉史職,指切無所忌,至再上不報,遂乞補近地儒學官,便祿養(yǎng)。當事難之,乃出為副使,督廣東學校。先生至,力以釐正士俗為已任,振策風勵。性骯臟,視同官有作卑陬呫囁狀,避之若腐臭。語有不合,輒義形于色,時面折不少容。與巡按毛鳳積不平,劾其不法數(shù)事,毛亦肆詆誣。未幾,毛坐落職,先生亦遂家居,閉門益撰述數(shù)年。前后所著有讀易備忘、禮記拾遺、春秋傳疑、孝經刊誤、周禮考誤、家禮考異、綱目備忘、律呂新書解、皇極釋義、正蒙集解諸書。嘉靖改元,起督山東學政,得士最盛。遷南右通政,先生于文牒事無大小,一一訊辨,務擇可否罷行之。曰:此官所以遏讒說,距殄行,非若是,即曠官也。時先生名益重。為通政二年,卒于官,年僅四十有八。先生性篤孝友,初娶,遭母喪,終其制不入私寢。從兄弟早孤,以父命撫之,為置室,且給之田。家居食貧,親族有急叩門,輒傾橐,中使持去?;蚍Q貸與之,自為償。生平負正氣,逴厲。常讀史,見古人奇?zhèn)ナ?,意踴躍,期必為之。至奸臣傳,輒拍幾唾詈不釋口。其臨義必赴于死生,禍福得喪一不置于懷。故能無所瞻顧,若鷹攫瀾趨,莫可牽掣。然先生平生學識所得,于師友甚多,與相死生。少在倪畏庵先生之門,盡傳其學。侍御張公炳介操絕俗,先生時奉教在左右。及張公垂歿,張目謂先生曰:善努力,方今人才肯自重者少,若能樹立一日,即為國家扶正氣一日也。先生以此益自勵。初為郡學生,嘗詣文廟候有司,諸生多相聚談,箕踞,中惟兩生各正襟默坐。先生異之,因就問姓名,一為聞莊簡公淵,一為中丞汪先生玉,三人遂相定交。及先生執(zhí)喪至哀聞,公時就讀其廬,與臥起,具述其事。晚年,復與張文定公邦奇、中丞王先生應鵬友善。王嘗曰:吾每有舉措意,尚沈吟,思子華之風,即沛然矣。在南都,一日過張文定公署,適人傳汪中丞訃至,先生嗟悼流涕,為追敘雷峰行事。亹亹,忽頭目暈眩,體僵喘,啜啜漸絕。張公扶其首,哭呼不應,竟卒于客座。維基
余本(1480年—1529年),字子華,號南湖,浙江鄞縣人,明朝榜眼、政治人物。正德五年(1510年),浙江鄉(xiāng)試中舉。次年聯(lián)捷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因彈劾時政被貶為廣東提學副使,任期內彈劾巡按御史毛風不法事,毛風誣陷余本,兩人因此被免。嘉靖六年(1527年),起用為山東督學,升南京通政司通政。嘉靖八年(1529年)去世。
人物簡介
朱鳴陽(1482年—?),字應周,號南岡,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聯(lián)捷辛未科二甲第五名進士。八月拜戶科給事中,十年九月升兵科右給事中,十一年十二月升吏科左給事中,十二年二月轉禮科都給事中,多有諫言。明世宗即位,大禮議期間反對張璁,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外放為浙江右參政,五年正月考察拾遺,六年九月都察院追論其大學士費宏之黨,降二級,為云南參議。張璁罷官后復職,起補廣西右參政,十一年正月轉浙江右布政使,忤時相張孚敬黨人汪鋐,七月致仕歸。著有《南岡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