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85,分166頁顯示  上一頁  90  91  92  93  94  96  97  98  9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王爌(存納 南渠 )
楊秉中(用之 南里 )
張嘉謨(舜卿 城南 )
劉鵬(南夫 )
沃饒(文裕 友石、鱗州、南白 )
張玙(叔美 南溪 )
傅南喬(梁器 )
胡訓(xùn)(誨之 南山 )
胡岳(仲申 浦南 )
劉麟(元瑞、子振 坦上翁、南坦 清惠 )
沈南金(子輕 )
陶諧(世和 南川 莊敏 )
曹圭(廷獻(xiàn) 南坡 )
曹祥(應(yīng)麟 南峰 )
王鴻漸(懋德 淯南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4 【介紹】: 明浙江黃巖人,字存納。弘治十五年進(jìn)士。授太常博士。正德時選工科給事中,以救彭澤忤王瓊,調(diào)惠州推官。嘉靖中累官南京右都御史。入朝謁內(nèi)閣夏言,言倨甚,大臣多隅坐,爌獨正坐。御史潘壯坐大獄,力白壯罪至忤旨。
維基
王爌(1472年—1554年),字存納,號南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臺州府黃巖縣(今浙江省黃巖市)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四十三名進(jìn)士。除太常寺博士。正德年間,累遷刑科都給事中。武定侯郭勛鎮(zhèn)守兩廣時,行事乖謬。武宗下詔命其自陳,郭勛強(qiáng)辨,王爌等人反駁。都察院覆奏后,不采用王爌之言,王爌一并彈劾都御史彭澤,武宗因此責(zé)怪彭澤而不在追問郭勛。御史林有年因直言下獄,浙江僉事韓邦奇忤逆中官而被逮,王爌皆論救他們。武宗抵達(dá)大同后久而不返,王爌力請回鑾。又與工科石天柱論救彭澤,而忤逆王瓊,王爌遂被王瓊報復(fù),降為惠州府推官。明世宗即位后,恢復(fù)都給事中職位。隨后改為太仆寺少卿,改太常寺少卿。嘉靖三年(1524年),升任應(yīng)天府府尹。四年后,升南京刑部右侍郎,以母老歸養(yǎng)。家居十年,再起原職,擢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因謝病歸鄉(xiāng)。卒贈工部尚書。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秉中(1472年—?),字用之,號南里,陜西西安府乾州武功縣人,民籍。弘治十一年(1498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二百七十名,登第三甲第九十七名進(jìn)士。初授行人,十年八月選授云南道試御史,十六年巡按直隸,同年十一月丁父憂歸。三年十月復(fù)除原職。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丁母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2—1533 【介紹】: 明陜西寧夏衛(wèi)人,字舜卿,號城南。弘治十五年進(jìn)士。授兵部武選司主事。正德中,參預(yù)鎮(zhèn)壓劉六等起事。晉車駕司員外郎,從攻四川廖麻子起事,以功升山東按察僉事兵備濟(jì)寧,移兵備沂州。以嚴(yán)禁盜礦,觸忤藩邸,下獄,罷歸。有《云巖集》。
維基
張嘉謨(1472年—1533年),字舜卿,號城南。直隸淶水縣人,陜西寧夏衛(wèi)軍籍。弘治壬戌進(jìn)士,知兵,官至山東僉事。陜西鄉(xiāng)試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第三甲進(jìn)士。授兵部武選司主事。正德中,參預(yù)鎮(zhèn)壓劉六等起事。晉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從攻四川廖麻子起事,因功升山東按察使司僉事,濟(jì)寧兵備,移沂州兵備。以嚴(yán)禁盜礦,得罪藩邸,下獄罷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安陸人,字南夫。平民。正德間,壽王朱祐榰遷德安,其校尉擾民頗甚,知府李重抑之,祐榰奏逮重。鵬隨重詣大理寺對簿,事終得白。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一
饒,字文裕,號友石,一號鱗州,晚號南白,海鹽人,正德初貢授華容教諭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玙(1473年—?),字叔美,號南溪,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崇德縣(今浙江桐鄉(xiāng)市崇福鎮(zhèn))人。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八名,登第二甲第五十六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授南京刑部主事,不肯屈于權(quán)要,去官閑居,以詩文自娛。
傅南喬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傅南喬(1474年—?),字梁器(良器),浙江紹興府山陰縣軍籍上虞縣人。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九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七十八名,登第三甲第九十四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授江西臨川縣知縣,升廬州府同知,卒于官。
胡訓(xùn)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胡訓(xùn)(1474年—1548年),字誨之,號南山,江西南昌縣人,匠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十六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進(jìn)士。授行人司行人,四年閏九月選授南京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不久,十年六月升浙江按察司僉事,十五年十一月升廣東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年(1525年)四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歷升貴州左布政使,八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云南,丁憂歸,服闋,十二年六月起復(fù)原職。十五年十一月入為南京工部右侍郎,十八年九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十二年五月升南京工部尚書。二十五年九月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jī)務(wù)。二十六年八月,以衰老多病被彈劾,加太子少保,致仕歸。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月卒于家,賜祭葬如例。

人物簡介

維基
胡岳(1474年—1539年),字仲申,號浦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成進(jìn)士,獲授刑部主事、員外郎,外任四川僉事,芒部人入侵川南時入山斬木,打通二百里道路,又招募死士、堵塞賊路、殺詐降者,報捷后獲賜金綺。轉(zhuǎn)任松潘備兵道,他在當(dāng)?shù)貟x士兵、清理剋扣賦稅,數(shù)月后米倉都告滿,馀額用于修繕兵甲仗、建立營堡;之后歷任湖廣按察司副使和廣西右參政。嘉靖十年(1531年),胡岳升任福建按察使,釋放冤枉死囚、執(zhí)拿不法官吏、不奉承上級,兩年后(1533年)調(diào)為江西右布政使,改左布政使,十六年(1537年)再升江西巡撫。適逢興建郊廟,需購買木材,貪官就藉此將百馀里人民種植的樹木用黃紙查封,下令送往北京,人民厚賄才得免,胡岳嚴(yán)厲打擊此事,饑荒時又疏請減免賦稅,到十八年(1539年)改任大理寺卿,未及上任,因為繼母喪去官回鄉(xiāng),卒于家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4—1561 【介紹】: 明江西安仁人,家居南京,字元瑞,一字子振,晚自號坦上翁。博學(xué)能詩文,與顧璘、徐禎卿并稱“江東三才子”。弘治九年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正德間為紹興知府,以不謁謝劉瑾,罷官為民。瑾誅,再起。累官工部尚書。以力求節(jié)用,忤中官,勒令致仕。家居三十余年,賦詩自娛。晚年欲造樓,財力不足,乃懸籃輿于梁,曲臥其中,名曰“神樓”。卒謚清惠。有《劉清惠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七
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洋衛(wèi)千戶,因家焉。弘治丙辰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出知紹興府,以忤劉瑾罷為民。瑾誅,起知西安府,歷陜西參政、云南按察使,謝病歸。召拜太仆卿,進(jìn)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再引疾歸。起大理卿,擢工部尚書,勒致仕。以殿工追論落職。卒贈太子少保,謚清惠。有集十二卷。 (《四庫總目》:麟集長興朱鳳翔為序,稱其詩「骎骎韋、杜」,未免太過,至稱其標(biāo)格高入云霄,胸中無一毫芥蒂,故所發(fā)皆盎然天趣,讀之足消鄙吝,則得其實矣。 《藝苑卮言》:劉元瑞詩如閩人強(qiáng)作齊語,多不辨。 田按:坦上翁人品高潔,居朝日,永陵以冰清玉潔目之,可謂知臣莫如君也。前后罷官及謝病凡四,退歸皆寓長興之瀆。南坦嘗與太白山人孫太初、龍霓、吳充、陸昆結(jié)社于苕溪,號苕溪五隱,所著興趣天然,頗似《擊壤》一派,今錄其少矜煉者。性好樓居,貧不能構(gòu)。八十初度,文徵仲繪《神樓圖》贈之,兼系以詩。朱射陂、楊升庵相繼有作,并錄于此。徵仲云:「仙人謾說愛樓居,咫尺丹青足卷舒。坐守黃庭幽闕迥,讀殘《真誥》夜窗虛。游心物外疑無地,寄跡空中樂有馀。一笑闌干不成倚,浮云奄忽意何如?」射陂云:「神樓一何峻,神樓峻而安。胡不京洛游?畏彼峽路間。峽路誠崎嶇,險于太行山。歌以言志,神樓峻而安?!股衷疲骸赴财谖糁粕駱巧ⅲ溱榻褡鳌渡瘛稑堑洹?。神樓主人南坦翁,欲往從之限空谷。吾聞仙家五城十二樓,樊桐方丈繞贏洲。長風(fēng)引舟不可到,環(huán)中根像空神游。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飄然下丹丘?天庭摛??掞鸞鶴,云屏立仗鳴驛騮。北斗南宮不肯住,掛冠歸來營菟裘。碧瀾罨晝開苕霅,紫煙縈帶彩云夾。新波菱榜泛青翰,過雨蘋風(fēng)爽烏袷。人間九罭播聲詩,天上五龍傳睡法?!肚嗬睢愤b看尺牘來,雀羅凈埽昏眸開。尻輪神馬馳萬里,坐我赤明龍漢臺。一氣孔神存中夜,手翳華芝海若詫。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靈文老復(fù)姹。玄珠累累蒼玉鳴,烽沈析闃歌太平。豐屋天翔鬼瞰室,廟謨何用談佳兵。游仙夢覺聞清嘯,載賡清潤連清調(diào)。愿從廣成順下風(fēng),肯許襄童窺末照。咸池蒙泛紛如馳,扶起混沌須神醫(yī)。他年合遇神樓散,約公海上尋安期。」)
維基
劉麟(1475年—1561年),字元瑞,一字子振,號南坦,江西安仁縣(今江西省馀江縣)人,南京廣洋衛(wèi)官籍。弘治丙辰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世為南京廣洋衛(wèi)副千戶,因占籍南京上元縣。自幼博學(xué)能文,與顧璘、徐禎卿被譽(yù)為“江東三才子”之一。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jìn)士,言官龐泮下獄,其與陸昆上疏論救。授刑部主事,進(jìn)刑部員外郎,任內(nèi)平反京畿地區(qū)冤獄三百九十馀人。正德年間,晉刑部郎中,出為浙江紹興府知府??思悍罟辉降刂朔Q道。劉瑾因恨其不謁謝,借口“錄囚過細(xì)”逮捕其并下罪為民。劉瑾被誅后,起用西安府知府。父喪丁憂,居住在湖州。與吳琬、施侃、孫一元、龍霓結(jié)苕溪社,號為“苕溪五隱”。起補(bǔ)西安,起用為陜西左參政,升云南按察使,因病辭職。嘉靖初年,召為太仆寺卿,進(jìn)為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地,因兵餉事與中官耿忠所爭,再次借病辭職。此后起用為大理寺卿,拜為工部尚書,因淘汰浪費與官員而得罪權(quán)貴,嘉靖七年(1528年)強(qiáng)令致仕。家居三十多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清惠。兩袖清風(fēng),無資回鄉(xiāng)。又與文征明等交游唱和,朱鳳翔序其集。
沈南金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沈南金(1474年—1552年),字子輕,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治《易經(jīng)》,正德五年(1510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曾任江西萬載縣學(xué)教諭,年四十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八十九名,第三甲第二百四十三名進(jìn)士。嘉靖十一年任廣東廉州府知府,十二年調(diào)任江西贛州府。卒年七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4—1546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世和,號南川。弘治九年進(jìn)士。授工科給事中。正德初,請治劉瑾罪,被下獄廷杖,斥為民。嘉靖初復(fù)官,官至兵部左侍郎。九廟失火,自陳致仕歸。卒謚莊敏。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世和,會稽人。弘治丙辰進(jìn)士,累官兵部左侍郎贈尚書謚莊敏有南川漫游槁
維基
陶諧(1474年—1546年),字世和,號南川,浙江會稽縣(今紹興)陶堰人,同進(jìn)士出身。弘治八年(1496年)鄉(xiāng)試第一(解元),次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工科給事中。正德元年(1506年)上疏彈劾劉瑾亂政,下罪但釋放。此后出理邊儲,因工科掌印無人,署工科都給事中。因劉瑾誣陷,下詔獄,被斥為民。旋榜為奸黨,又誣陷其巡視十庫時缺布不奏,械至闕下行杖刑,被謫戍肅州。劉瑾被誅后,釋放歸鄉(xiāng)。嘉靖元年(1522年)復(fù)官,歷江西僉事,轉(zhuǎn)河南管河副使。之后歷任河南參政、河南布政使。久之,升任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贛軍務(wù)。再升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wù),并抵禦海寇陳邦瑞、許折桂等入犯。因母喪去職,服除,起為兵部左侍郎。九廟災(zāi),自陳致仕歸鄉(xiāng)。嘉靖二十五年卒,享年七十三,贈兵部尚書。隆慶初年(1567年)謚莊敏。
曹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黃岡人,字廷獻(xiàn)。正德六年進(jìn)士。授桐廬縣知縣。累擢監(jiān)察御史,巡按廣西,鎮(zhèn)壓瑤、僮民起事。復(fù)按陜西。歷官清儉。有《南坡奏議》。
維基
曹圭(1475年—?),字廷獻(xiàn),號南坡,湖廣黃州府黃岡縣人,民籍。湖廣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jìn)士。初授桐廬縣知縣,調(diào)任海寧縣。十一年(1516年)十月選授山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十四年巡按廣西,十六年巡按陜西。著有《南坡奏議》。
曹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曹祥(?—1535年),字應(yīng)麟,號南峰,南直隸徽州府歙縣雄川里人,民籍。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舉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殿試三甲進(jìn)士。歷官南京戶部郎中,出為寶慶府知府,正德四年(1509年)正月升四川布政司左參政,六年九月升本司右布政使,八年正月轉(zhuǎn)任陜西左布政使,十年正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兼理軍務(wù),十一年十月以巡按御史李顯疏論,被召還京,后以致仕免究。嘉靖十四年五月卒,賜祭葬。

人物簡介

維基
王鴻漸(1475年—1543年),字懋德,號淯南,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陽府南陽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軍籍。南京戶部尚書王鴻儒之弟。成化二十三年,考入南京國子監(jiān)。弘治十七年(1504年),參加甲子科河南鄉(xiāng)試,中第一名舉人(解元)。其與兄王鴻儒皆中解元,一時轟動河南。此后長期照顧家族成員,錯過四次會試科考。四十九歲登嘉靖二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十六名,廷試三甲二百四十六名進(jìn)士,戶部觀政,任大理寺評事,升大理寺左寺副,嘉靖七年四月與戶部主事鄺汴主考四川鄉(xiāng)試。九年夏四月擢寺正,十年冬十一月升廬州府知府,十二年冬十月移任蘇州府知府,十四年升陜西按察司副使,分巡關(guān)南道,十八年六月升本省苑馬寺卿,十九年三月升四川按察使,二十一年官至山東右布政使,有惠政,在任一年,次年九月乞骸骨歸,十二月病逝。所著有《淯南集》、《席上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