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85,分166頁顯示  上一頁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譚翼(南宿 )
卓敬(惟恭 忠毅、忠貞 朱棣到南昌 )
蔡福南
陳南賓( 光裕 )
高斗南(拱極 )
凌漢(斗南 )
施德華(城南小隱 )
宋克(仲溫 南宮生 )
許敬軒(南湖 )
僧溥洽(南洲 溥洽 迂叟 別稱 一雨翁 )
袁德裕(南濱 )
南在
漏瑜(叔瑜、大美 越南 )
徐忠(仲達 河南衛(wèi)副千戶、永康侯 忠烈 )
荊政芳(山甫 南條 )
譚翼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2 【介紹】: 明江西大庾人,字南宿。洪武十八年進士。授龍溪縣丞。以議論時政,涉及諸王,謫戍南寧。建文初復(fù)官,官至兵部郎中,與黃子澄、練子寧友善。燕王朱棣入京師,赴火而死。
維基
譚翼,字南宿,江西大庾人。進士。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三甲第十六名進士。授龍溪縣丞,后因觀天象談?wù)摃r政,談及諸位親王,被貶戍邊南寧。建文年間恢復(fù)官位,升任龍溪知縣,后升兵部郎中。在與燕王朱棣部隊對戰(zhàn)中赴難而亡。

人物簡介

維基
卓敬(?—1402年),字惟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溫州府瑞安縣卓岙(又作卓岙,今屬瑞安市仙降鎮(zhèn))人。靖難之變后,因為忠于建文帝,不愿歸順明成祖,被處決。明神宗為其平反,南明謚忠毅。始祖自卓岙(卓岙)徙居滄洲。卓士堅之孫,卓伯毅之子。少時聰慧,過目不忘,“美豐姿,善談?wù)?,凡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官戶科給事中。官至戶部侍郎。他曾勸建文帝提早削藩,請改封朱棣到南昌,“燕王雄才大略,酷似先帝,顧其為人,必非久在人下者。且北平天下都會,地方廣邈,士馬精強。今宜及其未備,徙封南昌,則羽翼既去,變無從生?!苯ㄎ乃哪炅拢嗤跖e兵入金陵,是為明成祖。卓敬被捕,成祖責(zé)怪他提倡削藩,是離間骨肉,卓敬卻說:“惜先帝不用敬言”。成祖頗愛其才,把他下獄,使人以管仲、魏徵的案例勸他投降。卓敬不屈,但求一死,成祖亦不殺。國師姚道衍與卓敬有仇隙,便在成祖面前進讒:“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背勺嫔钜詾橐?,因而斬卓敬并滅族。根據(jù)史學(xué)家柴德賡的考證,姚道衍根本當時不在金陵,根本不可能勸成祖殺卓敬,這是《明史》的編撰者亂抄野史的結(jié)果。抄家時“一室蕭然,唯有書畫數(shù)軸”,朱棣嘆道:“國家養(yǎng)士三十年,不負其君,惟卓敬爾!”隆慶中,私謚“忠貞”。在御史屠叔方的建議下,萬歷九年“褒表遺忠”,獲得平反,旌表其墳?zāi)梗舴铎?。弘光中,謚忠毅。
蔡福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蔡福南,潮州府海陽縣人,進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進士,授翰林院檢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湖廣茶陵人,名光裕,以字行。元末為全州學(xué)正。入明,洪武初應(yīng)聘至京,除無棣縣丞,歷膠州同知,擢至蜀府長史。所至以教化為先。十八年召為國子助教,見太祖講《洪范》九疇,甚詳明。蜀獻王椿好學(xué),敬禮尤至,為構(gòu)第,名安老堂。工詩,清勁有法。卒年八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徽州人,字拱極。貌魁梧,音若洪鐘,才識精敏。洪武中,由薦舉授四川定遠知縣,多善政。后坐事免,耆民列善政上聞,還任,政績益著,評為廉吏之一,列名于《彰善榜》、《圣政記》以示勸。擢云南新興知州,以老乞歸。年七十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原武人,字斗南。洪武中以秀才舉薦至京,獻《烏鵲論》,授司經(jīng)局正字。歷任御史,巡按陜西,決獄平允。出言不加檢點,以是居官屢躓,然帝知其清廉正直,故得保全。終官右僉都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能詩。洪武中有司累以明經(jīng)薦不就。在湖州城南結(jié)屋數(shù)楹,讀書嘯詠,自號城南小隱。以經(jīng)學(xué)教授后進。有詩文行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仲溫,號南宮生。博涉書史。少任俠,好擊劍走馬。及壯,學(xué)兵法,周游無所遇,益以氣自豪。杜門揮毫,日費千紙,遂以善書名天下。洪武初,官鳳翔府同知卒。
明詩紀事·甲簽·卷八
克字仲溫,長洲人。明初徵為侍書,出為鳳翔府同知。 (劉鳳《續(xù)吳先賢贊》,仲溫謝客杜門,取薄蹄臨魏、晉書,窮晝夜不廢,遂精其藝,真行章草,皆有意稱,妙盡古法。今所傳《七姬志》等類鐘元常。祝允明論書謂:「如初筵忽見三代鼎彝,蓋亦天授,非人工能逮?!箷r又有宋昌裔者,工力不減克,時稱精媚。 《六硯齋二筆》:宋仲溫書法《急就》,勁利古雅,仿佛鐘鼎。溢為繪事,唯寫細竹,嘗見其作《雞棲石叢筱》一幅,題語極自滿意,有「藝成不覺自斂手」之句。蓋謂不可復(fù)得也。 《畫史會要》:宋仲溫善畫竹,評者云:「雖寸岡尺塹,而千篁萬玉,蕭然無俗氣?!乖谠囋壕砦玻灾旃P掃竹一枝。故張伯雨有「偶見一枝紅石竹」之句。 田按:明初書家,仲溫與宋廣稱二宋,合宋遂三宋。倪元鎮(zhèn)贈仲溫詩云:「江上欣逢宋仲溫,蕭條古道向君論。我居笠澤已十載,看竹惟君款我門?!褂衷疲骸杆喂煜率俊.嬛窬凸那?。來我北渚下,相從論古心?!乖?zhèn)不輕許人者,仲溫之品概可知矣。)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七
敬軒字南湖,天臺人。洪武中貢入太學(xué),官汀州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46—1426 【介紹】: 明僧。浙江山陰人,字南洲,俗姓陸。出家于普濟寺。研習(xí)佛經(jīng),旁通儒學(xué),工詩文。洪武二十二年召為僧錄司右講經(jīng)。永樂初為右善世,曾被誣左遷。仁宗時乞居南京報恩寺養(yǎng)老。有《雨軒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南洲,山陰人。族姓陸氏。出家普濟寺。洪武中,召為僧錄司右講經(jīng),主天禧寺,歷左右善世。永樂中,遭讒下獄。十馀年得釋。洪熙初,歸老應(yīng)天報思寺。有《雨軒集》。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師。諱溥洽。字南洲。晚號迂叟。又稱一雨翁。姓陸氏。宋寶章閣待制游之后。世居會稽之山陰。祖某。為饒州馀干縣尹。父仁。甫因家焉。母周氏。師生于至正丙戌。自幼闿爽穎異。父教之詩書。悟解日益進。未齔。已志慕出世法。有老長戲之曰。仙人本是山人作。師應(yīng)聲對曰。鳳鳥終非凡鳥。為眾驚異之。每入招提瞻佛像。輒敬禮膜拜。父母知不可遏。命于郡之普濟寺。禮雪庭祥公為師。受具上天竺。謁東明日公。一見器重之。命典賓客。其儀矩從容秩然。叢林老宿多推服。以為難能。而博究教典。雖寒暑夙夜不懈。已而從具庵玘公于普福。講求旨要。凡諸經(jīng)籍。精粗小大之義。靡不貫串。而旁通儒書。間以馀力為詩文。多有造詣。玘公命首懺事行三昧法。自是進于止觀明靜之道。洪武辛亥。出世住孤山瑪瑙講寺。又住蘇州北禪。學(xué)徒云集。師為開演五時八教。如來一代施化之儀。無智愚高下。人人滿所欲而退。一時宗門耆碩。如九皋聲公。啟宗佑公。咸共嗟賞。謂吳中法席第一。又六年。至杭之下天竺。乃循慈云故事。建金光明護國。期懺七晝夜。為眾講貫無虛日。太宗皇帝。聞其賢。召為僧錄司右講經(jīng)。玉音褒諭。有通東魯書博西來意之語。居長干西丈室三年。時夢觀主天禧。其徒由高者。夜夢詣師室及門。有二神人。兜鍪金甲。衛(wèi)護甚嚴。叱止高曰。寺主在是。既覺。詣師告所夢。且曰。公其代吾師乎。踰月夢觀卒。有旨。命師主天禧。又三年。升左善世。太宗皇帝。舉靖難。師道衍公。有輔翼居守功。及即位召衍。至自北京。命主教事。師以左善世遜衍。而己居右。上嘉從之。永樂四年詔修天禧寺浮圖。落成之日。車駕臨幸。命師慶贊。祥光燁煜。萬眾聚觀。天顏愉懌。時有任覺義者。忌師之寵。搆詞間之。左遷右覺義。疏斥。師不辯。自處裕如。既而上察其心。復(fù)右善世。仁宗皇帝臨御。以老宿數(shù)被召問。禮遇特厚。命居慶壽寺松陰精舍。以自佚。而上御便殿。召師入見。慰勞甚至。遂奏乞還南京大報恩寺以終老。從之。賜佛像經(jīng)鈔若干緡。給驛舟。命中官護逃。既至。明年為宣德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微疾。呼寺之住持惟寔。付后事留偈。訣別其徒云。清凈自在住。遂化。春秋八十有一。僧臘六十有九。塔全身于鳳嶺。送者萬馀人。訃聞。上遣行人王麟蒞祭焉。師歷事列圣。一以至誠。而言動必祇禮度。處物和。馭眾寬。解逅逢掖士。喜商論文事。三四十年間。鉅緇老衲。有文聲者。惟師與衍公耳。師所著。有金剛注解附錄二卷。應(yīng)制及與名人唱和詩若干卷。國家建法會。一切科儀文字。皆師所定。以貽范于后。所度弟子。慈霔圓悟大沾等若干人。得法弟子。圓凈鴻義惠朗等若干人。宣德元年秋。示寂于南京。弟子奉龕建塔于長干西南鳳嶺之陽。復(fù)于塔前搆精廬以居。工部右侍郎廬陵周忱。為之記曰。公戒行之精。才望之高。既已詳見少傅楊公塔銘矣。今之記似可略也。然予于茲寺之建。獨有感焉。昔者孔子沒。弟子皆冢于墓。服心喪之禮三年。喪畢治任將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子貢反廬于墓上。又三年而后去。蓋師之與弟子。所以傳其道授其業(yè)。有父子之恩焉。后世此道不明。當其師之生存反其道。背之而去者有矣。能服乎心喪之禮者。幾何人哉。心喪之禮。且不能服。況望其廬墓至于三年六年之久者乎。予聞。洽公當永樂間。嘗為同列所間。太宗皇帝。欲試其戒行。系之于錦衣獄。一時門弟子。多云鳥散去。獨霔公焦心苦骨。從其師于患難。服薪水之勞。未嘗一日去左右。卒使其獲全行業(yè)。蒙被國恩。大昌其教于晚節(jié)。觀其盡心所事。不以死生窮達。而有所改易。此蓋士大夫之所難能。而霔公能之。予于是重有感也。是用書以為記。使后之觀于此者。或因霔公而有所激勸焉。 (有言。靖難兵起。師為建文君。設(shè)藥師燈懺詛長陵。金川門開。又為建文君削發(fā)。長陵即位。微聞其事。囚師十馀年。榮國公疾革。長陵遣人問所欲言。言愿釋漙洽。長陵從之釋其獄。時白發(fā)長數(shù)寸覆額矣)。
袁德裕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五六
袁德裕,號南濱。東莞人。玧曾孫。生當元季,韜晦隱居。與東莞伯何真善。真常欲延置幕下,與孫蕡、王佐等并贊戎務(wù)。事見民國張其淦編《東莞詩錄》卷四。
漏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叔瑜,一字大美,號越南。建文時官河南道御史。有《石軒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2—1413 【介紹】: 明廬州府合肥人,字仲達。洪武中襲父爵為河南衛(wèi)副千戶,屢從出塞攻戰(zhàn),進濟陽衛(wèi)指揮僉事,鎮(zhèn)開平。靖難兵起,以開平降燕王。白溝河之戰(zhàn),一指中流矢,未及去鏃,即抽刀斷之,裹創(chuàng)再戰(zhàn)。累遷都督僉事,封永康侯。卒謚忠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溆浦人,字山甫,號南條。永樂四年進士。歷官交趾按察僉事,在任廉潔審慎,各族民人皆服。調(diào)山東,致仕歸。篋中惟俸金三兩。家居不入城市,生計困窘,絕無怨悔。
維基
荊政芳,字山甫,號南條,湖廣溆浦縣(今屬湖南)人。永樂丙戌進士。永樂四年(1406年)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授官交趾按察司僉事,后改山東。其為官清廉,素食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