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85,分166頁顯示  上一頁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8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劉應龍(漢臣 )
潛說友(君高 縉云縣開國男 )
楊朝南
趙必蒸(進伯 宗諭、南谷老人 )
莫起炎(南仲 洞乙 月鼎 )
楊潮南
趙孟傳(巖起 松壑 )
陳天瑞(德修 南村、古堂、南村遺老 )
汪夢斗(以南 杏山 )
陳宜中(與權 六君子 )
戴覺民(希尹 )
江萬頃(子玉 古崖 )
林起鰲(孟連 )
施南一(與之 )
謝昌元(叔敬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瑞州高安人,字漢臣。理宗嘉熙二年進士。為饒州錄事參軍,以辨盜申誣著名。歷官知廣州、廣東經略安撫使,以平定南海有功,拜戶部侍郎兼侍讀,七上奏辭免。遷兵部尚書、寶章閣直學士、知贛州。辭歸,隱于九峰。
全宋詩
劉應龍,字漢臣,高安(今屬江西)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進士,授零陵主簿。改饒州錄事參軍,進知崇仁縣。累遷監(jiān)察御史、司農少卿。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提舉荊湖南路常平。五年,遷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入為秘書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擢權戶部侍郎兼侍講,以忤賈似道罷。九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歸隱九峰?!?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處州人,字君高。宋淳祐四年進士,咸淳中以中奉大夫權戶部尚書,知臨安軍府事,封縉云縣開國男。時賈似道勢方熾,說友曲意附和,故得進。后守平江,元兵至,棄城遁。宋亡,降元,受宣撫使之命。以官軍支米不得,王積翁以言激眾,遂為李雄剖腹死。有《咸淳臨安志》。
全宋詩
潛說友,字君高,縉云(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歷知南康軍(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一八)。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除秘書丞,遷軍器少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出為兩浙路轉運判官。三年,遷轉運副使。四年,知臨安府兼兩浙路安撫使(《咸淳臨安志》自序)。八年,知平江府。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逼境,以乞降輸財犒軍全城,削職貶南安軍(《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后隨二王入閩,留守福州。降元,為元守城,死于兵變(《癸辛雜識》別集卷上)。有《咸淳臨安志》。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潛說友,字君高,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淳祐四年進士,嘗知建德縣。咸淳二年三月以樞密院編修官兼權刑部郎官兼權右司郎官,除秘書丞,十一月除軍器少監(jiān)。四年以朝散郎、直華文閣、兩浙運副除司農少卿兼知臨安府,尋措置兩浙運司,擢戶部尚書。十年知平江府,明年以城降元。后為李雄所殺。編有《咸淳臨安志》一百卷(存)。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
楊朝南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咸淳元年(1265)任校書郎。咸淳二年(1266)任秘書郎。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趙必蒸,初名湘,字進伯,號宗諭,別號南谷老人。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宋宗室。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與子孫同舉進士。知嘉興府。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校續(xù)》卷四、七。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6—1294 【介紹】: 宋元間湖州歸安人,字南仲,更名洞乙,號月鼎。幼習舉子業(yè),三試不遇,遂為道士。入青城山。世祖遣御史中丞崔彧求異人于江南,得之。召見上都,敕掌道教事,以年耄辭。
楊潮南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咸淳二年(1266)任建德府知府。
趙孟傳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慶元鄞縣人,字巖起。宋末累官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入元,授沿海宣撫使。世祖至元十五年拜浙東宣慰使。二十一年入為集賢學士,未幾卒。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趙孟傳,字巖起,號松壑,宗室子。歷知嚴州、泉州,德祐初為臨安尹。授華文閣直學士、制置慶元府,擢淮東總領使、浙東制置使,官至戶部尚書。見《后村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一、六九及《四明文獻集》卷五所載除官制,《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二,《延祐四明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臨海人,字德修,號南村,又號古堂。度宗咸淳五年進士。知金華縣,有能名,師事王柏。宋末隱遁林壑,詩文極高古,效陶潛書甲子。有文集。
全宋詩
陳天瑞,字德修,臨海(今屬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士。知金華縣。宋末退隱,自號南村遺老。有《甲子集》,已佚。事見《宋季忠義錄》卷一三、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二。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徽州績溪人,字以南,號杏山。宋景定中,魁江東漕試,授承節(jié)郎、江東司制干官。宋亡,謝昌言薦于元世祖,被召至京師,不受官。后教授鄉(xiāng)郡。有《北游集》、《云間集》。
全宋詩
汪夢斗,字以南,號杏山,績溪(今屬安徽)人。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魁江東漕試,授江東制置司干官。度宗咸淳間為史館編校,以事棄官歸。宋亡,元世祖特召赴京,于至正十六年(一二七九)成行,時年近五十,卒不受官放還?!?a target='_blank'>北游集》即為此行往返途中所作詩詞集。后從事講學以終。事見本集自序,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傳?!⊥魤舳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北游集》為底本,校以明隆慶三年汪廷佐刊《北游詩集》(簡稱明刊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二六一
汪夢斗,字以南,號杏山,徽州績溪(今安徽績溪)人,晫孫。嘗學于徽州紫陽書院,景定二年魁江東漕試,調江東司干官。咸淳間為史館編校,與葉李等上書論賈似道不臣誤國,忤旨,斥歸。元至元十六年,以尚書謝昌言薦,召入京,不赴,遂授徽州路學教授。著有《北游集》(存)。見《新安文獻志·先賢事略》上,《宋史翼》卷三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與權。理宗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時號為六君子。景定三年廷試第二。由紹興府推官數(shù)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刑部尚書,依附賈似道。度宗咸淳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喪師蕪湖之罪。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張世杰與元兵戰(zhàn)而敗,京學生攻宜中誤國,遂去位。尋起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鄉(xiāng)。復與陸秀夫、張世杰立益王為帝。景炎二年,廣州失守后獨走占城而不返。后死于暹國。
全宋詩
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二年,除校書郎(同上書卷九)。四年,為浙西提刑。五年,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筽福州。九年,除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進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敗,走占城。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復走暹,歿于暹?!?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八一六○
陳宜中,字與權,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入太學,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劾丁大全,號「六君子」。登景定三年進士第。數(shù)年遷監(jiān)察御史。歷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知福州。咸淳十年自吏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德祐元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遷左丞相。與王爚不合,罷,尋復為右相。元兵迫臨安,宜中請遷都,太后不許,乃遁歸溫州。景炎元年,陸秀夫等擁二王入溫州,復除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次年,逃入占城,后沒于暹羅。《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戴覺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戴覺民,字希尹,臺州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登景定三年進士第。咸淳五年為太平州學官。德祐初任浙東提舉,知平江府,官終軍器大監(jiān)。入元,或薦之,不起。見元劉將孫《養(yǎng)吾齋集》卷六,吳師道《禮部集》卷六,正德《姑蘇志》卷三六、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子玉,號古崖。江萬里弟。歷守大郡,所至以循廉稱。知南劍州,內寬外明,政教備舉,以興學為第一義,增置學田,以助廩餼。元兵至,冒險難赴饒州兄所,與子江鐸俱被執(zhí),不屈而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起鰲,字孟連,平陽(今屬浙江)人。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度宗咸淳中知仁和縣。恭帝德祐間知南劍州。事見民國《平陽縣志》卷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與之。度宗咸淳四年進士。官太學博士。與石一鰲、黃潛同時并以文學教授,名人科士多出其門。有《春秋經傳紀要》。
謝昌元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資州人,字叔敬。類試四川第一,調紹慶府教授。理宗開慶元年除太學博士。遷太常博士、知封州,興學校。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奏蠲鹽銀,以寬民力。恭帝德祐元年以著作郎遷秘書少監(jiān)。入元為禮部尚書,預議中書省事。元庭朝議,皆得預聞。后以老告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