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75—1230 【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履節(jié),號節(jié)齋。趙汝愚子,趙崇憲弟。少時謁朱熹,熹授以《大學(xué)》。汝愚罷歸,又授以《通鑒》。歷官信州通判、知桂陽軍、提舉福建市舶司兼知泉州。寧宗嘉定間,提舉湖南常平,尋改江西,以朝散大夫致仕。有《磬湖集》、《左氏常談》、《史髓》、《節(jié)齋聞記》等。
人物簡介
【生卒】:1176—1263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應(yīng)甫。寧宗嘉定十六年進(jìn)士。歷知興國、信、衢、衡、袁五州,提舉廣東、湖南、福建常平。居官以吏理民彝為言,尤究心荒政,以羨余為平糶本。后拜宗正少卿兼侍講,屢有奏疏。居家講道,四方名士皆從之游。
人物簡介
趙?夫,初名筠夫,字仲禮,居鄞(今浙江寧波)。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為由太府寺丞任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四二)。起知袁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遷提點福建刑獄。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六。
人物簡介
【生卒】:1177—122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孚若,號好庵。方崧卿子。有雋材。以父蔭補(bǔ)番禺尉。時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qiáng)敵。累知真州,因北山匱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來攻,守將決水退敵。坐言事責(zé)降三秩,奉祠,稍復(fù)官卒。性豪爽,揮金如土。營居室于巖竇,自放于詩酒。有《好庵游戲》、《詩境集》。全宋詩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號好庵,自號柴帽山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bǔ)番禺尉。秩滿改蕭山丞,兼淮東隨軍轉(zhuǎn)運屬官。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以薦假朝奉郎充樞密院參謀官使金議和。使還,忤韓侂胄,斥臨江軍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慶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點廣西刑獄。遷提點淮東刑獄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議規(guī)復(fù)山東,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詠》一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收有《觀我軒集》一卷。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南海百詠》附清吳蘭修書后,《宋史》卷三九五有傳。 方信孺詩,《南海百詠》以《琳瑯秘室叢書》所收影元鈔本為底本,校以《宛委別藏》本,編為第一卷?!队^我軒集》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全宋文·卷七○三八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號好庵,又號詩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雋材,以蔭補(bǔ)番禺縣尉。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qiáng)敵。尋知韶州,累遷淮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戲》、《詩境集》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五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77—1247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瞻叔,號著齋。高稼弟。寧宗嘉泰二年進(jìn)士。知夾江縣,創(chuàng)同人書院。改知綿州,以防遏招收潰兵功,進(jìn)直寶章閣。累官端明殿學(xué)士、僉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退居吳中,日以著述自娛。卒謚忠襄。曾修孝宗、寧宗《日歷》。有《著齋文集》、《北門類稿》等。全宋詩
高定子(?~一二四七),字瞻叔,號著齋,蒲江(今屬四川)人。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jìn)士,授郪縣主簿。歷知丹棱縣,知長寧軍、綿州。召為刑部郎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遷太常少卿,累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吏部尚書、修國史、實錄院修撰。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簽書樞密院事。三年,除參知政事。因忤時相致仕。七年卒。有《存著齋文集》,已佚。事見《續(xù)宋宰輔編年錄校補(bǔ)》卷一四,《宋史》卷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七三○四
高定子(?——一二四七),字瞻叔,號著齋,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高稼弟。嘉泰二年舉進(jìn)士,授郪縣主簿,調(diào)中江縣丞,歷知丹棱、夾江二縣,辟主管四川總領(lǐng)所文字,遷知長寧軍、綿州。入為刑部郎中,進(jìn)司農(nóng)卿,兼樞密都承旨。歷起居舍人、兼中書舍人、權(quán)禮部尚書兼侍讀,擢拜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兼吏部尚書。淳祐二年進(jìn)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后辭官居吳中,日以著述自娛。淳祐七年八月卒,謚忠襄。著有《著齋文集》、《北門類稿》、《薇垣類稿》、《經(jīng)說》、《紹熙講義》、《奏議》、《歷官表奏》等。見《宋史》卷四○九本傳、卷四三《理宗紀(jì)》,《宋元學(xué)案》卷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237 【介紹】: 宋宗室,居馀杭,字履常,號南塘。以蔭補(bǔ)將仕郎。孝宗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任江西安撫司干辦等職。曾佐丞相趙汝愚擁立寧宗。歷通判嘉興府、知無為軍,有循吏名。寧宗嘉定六年,金國內(nèi)亂,獻(xiàn)料敵、備邊二策。理宗初,因疾去官,杜門著述。端平間,以禮部郎官召,復(fù)疏邊事及楮法。累官至權(quán)刑部尚書。卒謚文恪,一作文懿。于經(jīng)、子、《通鑒》、《杜詩》皆有注。有《介軒詩集》。全宋詩
趙汝談(?~一二三七),字履常,號南塘,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太宗八世孫。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jìn)士。調(diào)汀州教授,召除太社令。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擢秘書正字。嘉定間通判嘉興府,改知無為軍、溫州,遷江西提舉常平。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遷宗正少卿。權(quán)吏部侍郎,升侍讀,以言去。三年,起知婺州(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一)。官至權(quán)刑部尚書。嘉熙元年卒。有《南塘集》九卷(《千頃堂書目》),已佚。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今錄詩十五首。全宋文·卷六五六六
趙汝談(?——一二三七),字履常,號南塘,臨安府馀杭(今屬浙江杭州)人,太宗八世孫。年十五,以大父恩補(bǔ)將仕郎。登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第,歷添差江西安撫司干辦公事。佐丞相趙汝愚定大策。汝愚去國,與弟汝讜力上疏乞留汝愚,斬韓侂胄。歷湖北、江西提舉常平。理宗立,授江西轉(zhuǎn)運判官。端平初,任禮部郎官,改秘書少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遷宗正少卿,權(quán)吏部、禮部侍郎,權(quán)給事中,權(quán)刑部尚書,嘉熙元年卒。后謚文懿。著有《易》、《書》、《詩》、《論語》、《孟子》、《周禮》、《禮記》、《荀子》、《莊子》、《通鑒》、《杜詩》等注及《南塘先生四六》。見《宋史》卷四一三本傳,《咸淳臨安志》卷六七。
人物簡介
馮多福,字季求,一作季膺,無錫(今屬江蘇)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知奉化縣(清光緒《奉化縣志》卷一八)。九年,知徽州。十年,改淮西提舉兼提刑、運判。十三年,入為司農(nóng)寺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六)。理宗寶慶中出知鎮(zhèn)江府。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全宋文·卷六七七一
馮多福,字季求,本福州人,寄居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遂為無錫人。紹熙四年登進(jìn)士第。嘉定中為慶元府奉化縣令,有惠政。九年以朝奉郎知徽州,明年改淮西提舉兼提刑。寶慶初直寶謨閣、知鎮(zhèn)江府。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金佗續(xù)編》卷一六,《寶慶四明志》卷一四,弘治《徽州府志》卷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池州青陽人,字泰之。寧宗慶元五年進(jìn)士。累官知德安府,決數(shù)十年疑獄,擢淮東提刑兼知揚州。元兵至,力御戰(zhàn)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