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85,分166頁顯示  上一頁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富嘉謀(君美 )
李睍( 李?? 別稱 夏末帝 南平王 )
宋德之(正仲 彭山 )
陳景思(思誠 )
杜曄(良仲 世稱 南湖先生 )
豐有?。?span id="zdipxcg" class='charType'>字 宅之 )
宇文紹彭(信臣 )
陳楠(南木 世稱 陳泥丸 樸 )
李道傳(貫之、仲貫 文節(jié) )
李耆壽(南公 )
史彌鞏(南叔 獨(dú)善 )
張聲道(聲之 )
張嗣古(敏則 )
章良肱(翼之 )
趙善湘(清臣 )
富嘉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府常熟人,字君美。富弼后裔。以祖澤入仕。授歸安尉。歷知慶元縣、和州,頗有政聲。后奉祠卒。
全宋文·卷六六四六
富嘉謀,字君美,其先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后居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富弼裔孫。以祖澤仕,調(diào)歸安尉,遷無為軍判官,南安軍上猶縣令。慶元初創(chuàng)慶元縣,知縣事。再任臨安府通判,知饒州、泰州、和州。奉祠居家累年,卒,年七十七。見《重修琴川志》卷八,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7 【介紹】: 即夏末帝。西夏皇帝。名睍。獻(xiàn)宗侄。封南平王。獻(xiàn)宗乾定四年,被立為國主。改元寶義。次年,為蒙古所滅,國亡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江源人,字正仲。宋耕孫。寧宗慶元二年外省第一。累官知閬州,擢本路提點(diǎn)刑獄,為制帥安丙奏劾,降官。遷湖南、湖北提刑。召為兵部郎官。時朝論有疑安丙意,為直言辨之,不計(jì)私嫌。忤丞相史彌遠(yuǎn),遂罷。起知眉州,得疾而卒。
全宋詩
宋德之,字正仲,號彭山,蜀州(今四川崇州)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jìn)士,為山南道掌書記。召為國子正,累遷樞密院編修,出知閬州。嘉定二年(一二○九),擢利州路提刑(《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一),改湖南、湖北。七年,由兵部郎官放罷(同上書職官七三之四七)。起知眉州。有《青城遺稿》二卷,已佚。《宋史》卷四○○有傳。
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宋德之,字正仲,崇慶府(治今四川崇州)人。以應(yīng)舉擢慶元二年外省第一,為山南道掌書記。召除國子正、武學(xué)博士,遷樞密院編修。除太常丞,出知閬州,改潼川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湖南路提刑,改湖北。召為兵部郎官,罷。復(fù)起知眉州,卒。著有《清城遺藁》二卷。見《宋史》卷四○○本傳、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10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思誠。陳康伯孫。以恩補(bǔ)承奉郎,監(jiān)平江府糧料院。光宗即位,上十事,多切要。歷太府、宗正丞、直秘閣、兩浙運(yùn)副,所至延問貧民,頗著聲跡。寧宗開禧元年,為太府卿兼夏官侍郎。諫北伐,忤當(dāng)事者,命提舉玉局觀。明年出為江西運(yùn)副,罷再奉祠卒。性通達(dá),而以門閥自畏。慶元時攻朱熹之學(xué),勸韓侂胄勿為已甚,故道學(xué)不遂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良仲。寧宗嘉定元年進(jìn)士。官終東陽主簿。初與弟知仁從石墩學(xué),繼師事朱熹十余年。學(xué)者稱南湖先生。有《南湖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字宅之。豐稷四世孫。光宗紹熙間進(jìn)士。曾學(xué)于陸九淵。有故人女淪為妓,贖而厚奩嫁之。累官知揚(yáng)州,改鎮(zhèn)江,卒。
全宋詩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從學(xué)于陸九淵。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累官淮南安撫使,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真州,歷知揚(yáng)州、鎮(zhèn)江府,卒于官。事見清光緒《上虞縣志》卷七、《宋元學(xué)案》卷七七。
全宋文·卷六七一○
豐有俊,字宅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誼子。紹熙元年進(jìn)士,嘉定中歷權(quán)發(fā)遣建昌軍、守真州。官至吏部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四六,《絜齋集》卷一○、二二,隆慶《儀真縣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六。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五
宇文紹彭,字信臣,華陽(今四川成都)人。開禧中為江東提舉,后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尚書度支郎中、司農(nóng)卿,權(quán)戶部侍郎。以右文殿修撰自京口移鎮(zhèn)漢州。嘉定元年十二月使金,復(fù)知鎮(zhèn)江。后又知太平州。見《鶴山集》卷四一《漢州房公樓記》,《洺水集》卷七《江東提舉司湖山樓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食貨八之三六,《宋史》卷三九《寧宗紀(jì)》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9—1211 【介紹】: 宋道士?;葜莶┝_人,字南木,號翠虛。相傳得太乙金丹訣,以捻土噀水為人治病,人稱“陳泥丸”?;蛟茋L提舉道錄院。后歸羅浮山,相傳能驅(qū)狐鞭龍,浮笠濟(jì)湍,顯示諸種神異。有《翠虛妙悟集》。
全宋詩
陳楠(?~一二一三),字南木,號翠虛,惠州博羅(今屬廣東)人。初以盤櫳箍桶為業(yè)。后從薛道光受金丹之道,嘗以泥丸治病,人稱陳泥丸?;兆谡烷g,擢提舉道錄院事。入羅浮山,以丹法授白玉蟾。寧宗嘉定六年入水而逝。有《翠虛篇》一卷傳世。事見《靜馀玄問》、《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愰姡杂坝∶髡y(tǒng)刊《道藏》太玄部《翠虛篇》為底本。參?!兜啦鼐A錄》第八集所收清董德寧輯本(簡稱《精華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粵詩·卷二六
陳楠(? — 一二一三),一名樸,字南木,號翠虛,博羅人。初以盤櫳箍桶為業(yè),后從薛道光受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又遇黎姥山神人得景霄大雷瑯書。嘗以泥丸治病,人稱陳泥丸。宋徽宗政和間,擢提舉道錄院事。后歸羅浮山,以道法行于世。授丹法于白玉蟾。宋寧宗嘉定六年四月十四日,赴潭州鶴會罷,在漳州梁山與一箍桶老兒犄角,入水而逝。有《翠虛篇》一卷傳世。事見《靜馀玄問》,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明黃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廣東通志》卷六四有傳。
全宋文·卷六○六一
陳楠,字南木,號翠虛子,家世為瓊州(治今海南??冢┤?,一說惠州博羅(今廣東博羅)人。幼年師事毗陵禪師薛道光,受太乙火符之法。丹道既成,復(fù)歸桑梓,以箍桶為業(yè),混跡民間。常撮土為丸,為人治病,故世稱「陳泥丸」。后隱于羅浮山。嘉定初游黎母山,遇道人傳以太乙雷法,楠以授之白玉蟾,遂行于世。著有《翠虛篇》一卷(存)。道教奉為南宗第四祖。見白玉蟾《翠虛真人得法記》(正統(tǒng)道藏《道法會元》卷一○八),又參《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0—1217 【介紹】: 宋隆州井研人,字貫之,一字仲貫。李舜臣子。寧宗慶元二年進(jìn)士。為蓬州教授。吳曦叛宋,拒降,棄官歸。嘉定初,歷太學(xué)博士、著作郎,憤賄賂成風(fēng),求補(bǔ)外。知真州,除提舉江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攝宣州守,嚴(yán)劾貪吏,言楮鈔之弊、賦斂之苦,行社倉法。入為兵部郎官,復(fù)出知果州,道卒于九江。謚文節(jié)。研二程朱熹之學(xué)。有《江東十考》。
全宋詩
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井研(今屬四川)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jìn)士,調(diào)利州司戶參軍。秩滿,移蓬州教授。嘉定二年(一二○九)召為太學(xué)博士,累遷著作郎。六年,知真州。七年,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入為兵部郎官。十年,出知果州,道死九江,年四十八。事見《勉齋集》卷三八《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六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三七
李道傳(一一七○——一二一七),字貫之,一字仲貫,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心傳仲弟。慶元二年進(jìn)士,調(diào)利州司戶參軍。開禧間吳曦欲叛,道傳以義折其黨,竟棄官歸。嘉定初召為太學(xué)博士,歷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進(jìn)對論廢除偽學(xué)之禁,言頗激烈。出知真州,徙宣州,多有治績。嘉定十年赴果州任,至九江得疾卒,年四十八。著有《江東十考》等,其家裒其遺稿定為五十卷。見黃干《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銘》(《勉齋集》卷三八),《宋史》卷四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0 【介紹】: 宋江陵人,字南公。嘗從朱熹、陸九淵學(xué)。以祖父任補(bǔ)登仕郎。孝宗淳熙十六年中銓選。歷鄂州、沔州通判。會金兵犯蜀,沔守率軍出,遂攝州事。斥關(guān)候,增棧道,收潰散,又會師救大安軍,招降巴山盜。所歷州府,皆有政聲。官至朝奉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0—1249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南叔,號獨(dú)善。史彌遠(yuǎn)從弟。寧宗嘉定十年進(jìn)士。楊簡弟子。知溧水,入監(jiān)都進(jìn)奏院,出提點(diǎn)江東刑獄。饒、信、南康三郡大旱,以等第賑糶,全活百余萬口。饒州兵籍溢數(shù),請?zhí)弑?,廩給大省。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引嫌奉祠,里居絕口不言時事。
全宋詩
史彌鞏(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號獨(dú)善,鄞(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jìn)士,調(diào)峽州教授。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溧水縣(清光緒《溧水縣志》卷五)。三年,除秘書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衢州。歷江東提刑(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一二)。江西宣撫使(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有《獨(dú)善先生文集》,已佚。事見《至正四明續(xù)志》卷二,《宋史》卷四二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四○
史彌鞏(一一七○——一二四九),字南叔,號獨(dú)善,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史漸子,彌忠弟。好學(xué)彊記,紹熙八年入太學(xué),升上舍。以從兄彌遠(yuǎn)柄國,不獲試,嘉定十年始登第。入李??幕府,改知溧水縣。端平初入監(jiān)都進(jìn)奏院。出提點(diǎn)江東刑獄,召為司封郎中,以兄子史嵩之入相,出知婺州。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著有《獨(dú)善先生文集》二十卷。見《宋史》卷四二三本傳,《至正四明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聲道,字聲之,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進(jìn)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累遷秘書丞兼資善堂說書(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嘉定三年(一二一○)由江南東路提舉奉祠(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三五)。后知岳州(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三二)。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張聲道,字聲之,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開禧初以太常博士兼說書,歷秘書郎、秘書丞,權(quán)金部郎官,二年四月罷。嘉定間為江東提舉,知漳州、岳州,皆以論者劾其貪殘戾謬而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五、七五之一五、七五之三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嗣古,宜春(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jìn)士。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書省正字,嘉泰元年(一二○一)遷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三年為起居舍人(以上《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四年,充賀金生辰副使。嘉定二年(一二○九),由知泉州任罷,六年,由知安慶府任罷(以上《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三四、七四之三三、七五之二)。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衡州,尋除湖南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九九
張嗣古,字敏則,本貫寧州真寧(今陜西正寧西南)人,南渡后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紹熙元年進(jìn)士。慶元、嘉泰間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嘉泰三年擢起居舍人。嗣古乃韓侂胄姻親,而不附韓侂胄;及史彌遠(yuǎn)專政,又自甘屏退。嘉定初為福建提刑,歷知泉州、安慶府、建康府。端平初為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以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三三、七五之三八,選舉二一之七,方域三之二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吳郡志》卷一一,《平齋文集》卷一九、二○,《西山文集》卷一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及所撰諸文署名。
章良肱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五九五
章良肱,字翼之,處州麗水(今浙江麗水)人,治《尚書》,登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第。歷官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知衡州。嘉定八年為兩浙路運(yùn)判。十一年由宗正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實(shí)錄院檢討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宋會要輯稿》禮一八之二八,《咸淳臨安志》卷四八,《南宋制撫年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2 【介紹】: 宋明州人,字清臣。寧宗慶元二年進(jìn)士。歷知常、湖、和、廬等州,累官至江淮制置使,擊敗李全犯淮東,進(jìn)兵部尚書。理宗嘉熙間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以觀文殿學(xué)士致仕。有《洪范統(tǒng)論》、《春秋三傳通議》等。
全宋詩
趙善湘(一一七○?~一二四二),字清臣,鄞(今浙江寧波)人。濮安懿王五世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jìn)士,調(diào)金壇縣丞。五年,知馀姚縣。開禧元年(一二○五),添差通判婺州。嘉定元年(一二○八),判無為軍兼淮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淮西提點(diǎn)刑獄。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為沿海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紹定元年(一二二八),兼江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授沿海制置使兼知慶元府,改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淳祐二年卒。有詩詞雜著三十五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趙善湘,(?——一二四二),字清臣,宗室,寓鄞縣(今浙江寧波)。慶元二年登進(jìn)士第。調(diào)金壇縣丞,歷知馀姚縣,開禧元年通判婺州。嘉定中歷知常州、湖州、和州、廬州、鎮(zhèn)江府。寶慶二年知建康府。紹定元年兼江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轉(zhuǎn)江淮安撫制置使。嘉熙中知慶元府、紹興府。淳祐二年卒。著有《周易約說》等多種,今僅存《洪范統(tǒng)一》一卷。見《寶慶四明志》卷一、一○,《宋史》卷四一三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