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江公亮,字元弼,開化(今屬浙江)人。溥子(《漫塘文集》卷二四《書衢州江氏小山祖墓記碑陰》)。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句容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全宋文·卷三五○四
江公亮,字元弼,衢州開化(今浙江開化)人。元符三年進士,政和三年任上虞縣丞。紹興初為倉部郎,遷左朝散大夫、直秘閣。十年,除宗正少卿。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四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五,劉宰《書衢山江氏小山祖墓記碑陰》(《漫塘文集》卷二四)。
全宋文·卷六七○五
江公亮,字元弼,衢州開化(今浙江開化)人。溥子。嘉泰四年知句容縣,嘉定間知撫州。見劉宰撰《書衢州江氏小山祖墓記碑陰》(《漫塘集》卷二四),程俱《北山集》卷一九、《景定建康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羅仲舒(一一五六~一二二九),字宗之,學者稱羅江先生,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孝宗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魁上舍,除安慶教授。十四年進士,調(diào)常德教授。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監(jiān)行在場門。五年,知宜興縣。十年,除國子錄,累遷著作郎。十六年,提舉福建常平(《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點江東刑獄。召為國子司業(yè),以直顯謨閣學士致仕。紹定二年卒,年七十四。有《羅江集》,已佚。事見清光緒《慈溪縣志》卷二五何大圭所撰行狀。今錄詩十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6—1241 【介紹】: 宋婺州東陽人,字壽朋。從呂祖謙學。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任監(jiān)司及州府官,累遷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屢論時政,所言多中,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元年,朝廷欲乘金亡之機收復(fù)河南,又上疏反對,以為法度破壞,號令不行,財用不豐,糧草不繼,恐兵興之后引起民變。三年,進左丞相。嘉祐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封肅國公。每以上游重地為念,請建節(jié)度宣撫使,提兵戍夔州路。四年,加少師、保寧軍節(jié)度使,封魯國公。卒謚文惠。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等。
全宋詩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學者稱孔山先生(《敬鄉(xiāng)錄》卷一三),東陽(今屬浙江)人。學于呂祖謙。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嘉定三年(一二一○)為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官,次年知通州(《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浙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知鎮(zhèn)江府,十四年,除國子司業(yè)(《吳郡志》卷七)。理宗即位,累遷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有《孔山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六四六
喬行簡(一一五六——一二四一),字壽朋,號孔山居士,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早學于呂祖謙,紹熙四年進士及第。累官至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兼淮西提點刑獄、提舉常平,遷宗正少卿、秘書監(jiān)、權(quán)工部侍郎。理宗即位,累遷至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端平初,拜右丞相。三年,拜左丞相。嘉熙三年,拜平章軍國重事,歷封肅國公、魯國公。淳祐元年卒,年八十六,謚文惠。行簡歷練老成,居官無所不言,好薦士。所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6—1222 【介紹】: 宋婺州蘭溪人,字子瀾,號南堂拙叟。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累官朝散郎、通判臺州。與兄時沄同師呂祖謙。祖謙輯《書說》,未畢而卒,瀾續(xù)成之。有《南堂集》。
全宋詩
時瀾(一一五六~一二二二),字子瀾,一字叔觀,號南堂。祖籍開封,僑居?xùn)|陽(今屬浙江)。師事呂祖謙。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監(jiān)潭州南岳廟。歷溫州天富鹽官,泰寧尉,臨安府教授、西外宗學教授,知寧國縣,通判袁州。寧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通判臺州,次年,卒于任(《嘉定赤城志》卷一○)。有《南堂雜著》,已佚。事見《復(fù)齋先生龍圖陳公文集》卷二二《通判南堂時公墓志銘》、《敬鄉(xiāng)錄》卷一一。
全宋文·卷六六四九
時瀾(一一五六——一二二二),字子瀾,一字叔觀,號覺齋,又號南堂,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淳熙八年進士,初為溫州天富南監(jiān)押袋官,歷臨安府教授、西外宗學教授,知寧國縣,通判袁州。終朝散郎、通判臺州。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七。曾從呂祖謙學,祖謙著《書說》未畢而卒,瀾補完之(今存)。又著有《南堂文集》、《易講義》、《左氏講義》等。見陳宓《通判南堂時公墓志銘》(《敬鄉(xiāng)錄》卷一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遷居昆山。字斗南,一字南英,號蠹隱,又號蠹豪。孝宗淳熙間進士。歷羅田令、國子學錄。博學洽聞,尤精漢史,講學于朱熹之門。以《三劉漢書標注》未臻盡善,博考訂正成《兩漢刊誤補遺》,號稱精確。又撰《漢通鑒》,集編年、紀傳之長而去其短,與《補遺》相表里。尚有《易圖說》、《離騷草木疏》、《陶靖節(jié)先生年譜》等。
全宋詩
吳仁杰,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全宋文·卷六一一七
吳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號蠹隱,又號蠹豪,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居昆山(今江蘇昆山)。淳熙五年登進士第,嘗為羅田令。慶元初,主管戶部架閣文字,遷國子錄,未幾罷。仁杰學識廣博,尤長經(jīng)史,嘗講學于朱熹之門,著有《易圖說》(存)、《古周易》(存)、《離騷草木疏》(存)、《陶靖節(jié)先生年譜》(存)、《兩漢刊誤補遺》等。見《吳中人物志》卷六,《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三,《吳郡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28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簡甫,號昌谷。天資穎異,曾從朱熹講學。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為京湖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攝漢陽軍事,金兵大入,以守御功就知漢陽。寧宗開禧三年,為湖南轉(zhuǎn)運判官,平羅世傳等起事。嘉定八年,為利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官至禮部侍郎。平生以建立事功為務(wù),在朝多所建明。卒謚文簡。有《輿地綱目》、《昌谷類稿》、《經(jīng)幄管見》、《昌谷集》。
全宋詩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簡甫,南康軍都昌(今屬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歷建平尉、桂陽軍錄事參軍、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知漢陽,嘉定元年(一二○八),提舉荊湖北路常平茶鹽,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荊湖南路安撫。五年,以事罷。八年,除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理宗紹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類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見《鶴山大全集》卷八七《寶章閣學士通議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銘》?!〔軓┘s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殘本《永樂大典》所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六五○
曹彥約(一一五七——一二二八),字簡甫,號昌谷,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嘗從朱熹講學。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歷建平尉、桂陽司錄、辰溪令,知樂平縣,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安撫司機宜文字,知漢陽。提舉湖北常平,權(quán)知鄂州兼湖廣總領(lǐng),改提點刑獄,遷湖南轉(zhuǎn)運判官。遷直秘閣、知潭州、湖南安撫。為利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兼知利州,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以寶謨閣待制知成都,改知福州、潭州。理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國史院同修撰,尋兼侍讀,遷禮部侍郎,知常德府。紹定元年卒,年七十二。著有《輿地綱目》十五卷、《昌谷類稿》六十卷、《經(jīng)幄管見》七卷(存)、《昌谷集》二十二卷(存)。見魏了翁《寶章閣學士通議大夫致仕贈宣奉大夫曹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日昭。幼嗜學,貫穿經(jīng)史。從黃干游。讀真德秀《夜氣箴》,有所感而次其韻為《生意箴》。德秀得其箴,極稱賞。以趙汝騰薦充經(jīng)筵,不果。寧宗慶元初權(quán)知南康軍,三年,以昏繆不振罷。后授本州教授卒。有《論語問答》及講義、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7—1213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退翁,號退齋。劉夙子。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知臨川縣,入為太常寺丞。時韓侂胄為相,使彌正行兩淮議用鐵錢,返極議其非,侂胄怒而不聽。官終吏部侍郎。有《退齋遺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慶元鄞縣人,號南窗。自幼好學。當宋末知國事日非,隱居教授,卜筑青山之原,日以教子讀書為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刑獄,獎廉劾貪,罷行利病,風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quán)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罷行與人才之當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奉祠。卒謚清獻。有《崔清獻公集》。
全宋詩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 崔與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粵詩·卷二九
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太學生。四年登進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太師,謚清獻。有《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登進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詠、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海郡公,謚清獻。《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鄧友龍,字伯允,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乾道八年進士,累官起居舍人、秘書監(jiān)。嘉泰間為侍御史。開禧二年以御史中丞為兩淮宣撫使,遷給事中。因力主伐金失敗,除名徙循州。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史》卷三八《寧宗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德興人,字季興,一作繼興,自號南隱,或作尚隱。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授筠州新昌尉,歷知應(yīng)城、瑞安,改辰溪。以行救荒策,寧宗詔褒之。有《救荒活民書》、《抱膝稿》。
全宋詩
董煟(?~一二一八),字季興(《江西詩徵》卷一七作繼興),自號南隱,德興(今屬江西)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歷知應(yīng)城、瑞安、辰溪縣。值歲饑,行救荒策,寧宗褒之。嘉定十年十二月七日以疾卒。有《抱膝稿》十卷、《南隱集》,已佚。事見《洺水集》卷一○《董知縣墓志銘》、《宋元學案補遺》卷二五。
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董煟(?——一二一七),字季興,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從學于程迥,登紹熙四年進士。初授筠州新昌尉,再調(diào)成都征商,歷應(yīng)城令,郢州文學,知瑞安縣,改辰溪。嘉定十年卒。著有《救荒活民書》(存)、《辯明圣孝書》、《壽國脈書》、《求賢變俗書》及《抱膝稿》。見程珌《洺水集》卷一○《董知縣墓志銘》,《宋史》卷二○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五○、八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六一
雷孝友,字季仲,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治詩賦,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淳熙中任南劍州錄事參軍,歷太學博士、宗正丞兼?zhèn)}部郎官。開禧初為御史中丞,升吏部侍郎、給事中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嘉定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俄擢參知政事。八年,罷政,以觀文殿學士知福州,充福建路安撫使。著有《瑞州郡縣志》十九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七三之三九、七八之六三、選舉二二之一四、刑法六之四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宋史》卷三八、三九、二○四、二一三、四○五,嘉靖《延平府志》卷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容,字南強,長沙湘陰(今屬湖南)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第一。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提舉江西常平。嘉泰元年(一二○一)為起居郎(《宋史》卷三八)。二年,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同修國史(《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開禧二年(一二○六)知靜江府(清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官至禮部侍郎。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六。
全宋文·卷六六七二
王容,字南強,長沙湘陰(今湖南湘陰)人。淳熙十四年進士第一,授秘書省正字,除校書郎,遷著作郎、起居郎。嘉泰元年除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擢禮部侍郎。開禧初以直煥章閣出知靜江府。卒,贈銀青光祿大夫。見《宋會要輯稿》禮五○之一五、職官六之七二、一八之一○六、七三之三三、選舉二之二五、二一之五,《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宋史》卷三五、三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張斗南,字唐英,號釣浦,羅源(今屬福建)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官至兵部郎中。事見清道光《羅源縣志》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