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145—1212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壽南,號東齋。陳桷孫。孝宗淳熙十四年博學弘辭科賜進士出身。累官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寧宗開禧初,韓侂胄將北伐,欲用親信蘇師旦為節(jié)度使,峴極力反對。未幾,又論中貴人有以特旨超遷遙郡者,以是忤侂胄,為御史借事劾罷。后起知廣州、泉州卒。有《東齋集》。全宋詩
陳峴(一一四五~一二一二),字壽南,號東齋,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以祖桷遺澤補官,調邵武尉、潮州判官。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博學宏詞科賜第,改秩浙東安撫司干官。召試學士院,累遷秘書郎,寧宗慶元初,因建言忤韓侂胄,以故相趙汝愚黨黜知全州。在郡二年,以秘書郎召,累遷禮部郎中兼史職。嘉泰四年(一二○四)遷秘書少監(jiān),未幾又以前事黜。后知廣州。嘉定五年卒,年六十八。有《東齋集》三十卷,已佚。事見《西山文集》卷四四《顯謨閣待制致仕贈宣奉大夫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七附《陳桷傳》。今錄詩九首。全宋文·卷六三六四
陳峴(一一四五——一二一二),字壽南,號東齋,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桷孫。乾道中嘗提舉福建路市舶,淳熙十四年以博學宏詞科賜第。開禧初以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不附韓侂胄,御史假事劾之免官。嘉定初起知廣州、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徙原州。五年卒,年六十八。見《真文忠公集》卷四四《陳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七《陳桷傳》,《宋史新編》卷一三七。
人物簡介
彭椿年,字大老,臺州黃巖(今浙江黃巖)人,龜年弟。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國子監(jiān)主簿,編修官,提舉福建市舶,擢知處州。遷太常丞、吏部郎中、國子司業(yè)。除直龍圖閣、江東轉運副使,終右文殿修撰。見《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人,字子言。孝宗淳熙中知南康軍。工詩。有《廬山雜著》。全宋詩
錢聞詩,字子言,吳(今江蘇蘇州)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知南康軍。秩滿移知嚴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五三)。有《錢聞詩文集》二十八卷(《宋史·藝文志》)、《廬山雜著》(《詩淵》引錄),均佚。事見《宋元學案補遺》卷四九?!″X聞詩詩,據(jù)《宋詩拾遺》、《詩淵》等書所錄,編為一卷。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錢聞詩,字子言,號全室翁,嘉興(今浙江嘉興)人。紹興三十二年上舍釋褐。淳熙五年為國子博士。八年知南康軍。后以朝奉大夫知嚴州,十六年六月罷。工詩,有《全室翁集》二十八卷、《廬山雜著》三卷。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六一之一三四、職官七二之五三,《遂初堂書目》,《至元嘉禾志》卷一五,《宋史全文》卷二六下,《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206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立之。王十朋子。由太學以恩補承務郎。累官知黎州,平定邊亂。移知常州,以明義、厚俗、省爭訟為本。后為江東轉運判官。凡居官遇事有法理不順者,皆直前疏治,面折無諱,以果敢激烈稱。全宋文·卷六三九四
王聞禮,字立之,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十朋子。以父恩補承務郎,監(jiān)湖州烏青鎮(zhèn),徙泉州惠安丞。辟為四川鈐轄干官兼制司,再辟機宜文字。歷知常州、德安府。改太府丞,除考功郎。出任江東轉運判官。加直秘閣,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六月以疾卒。見葉適《運使直閣郎中王公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一七)。
人物簡介
趙不流,宗室士晤子。淳熙十二年由淮南轉運除直秘閣,十四年除兩浙運副,十五年為直龍圖閣、權知臨安府,十六年罷領宮祠。官至集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卒,追封申國公,謚孝敏。見《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九○、后妃二之一八、職官六二之二五、職官七二之五一、食貨六八之八九,《宋史》卷二三一《宗室世系表》一七、卷二四七《宗室傳》四《趙士晤傳》附。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同之(一一四七——一一九六),字野夫,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孝祥子。以顯學入仕,授承務郎、監(jiān)平江府糧料院。歷兩浙、福建路轉運司幕職,入為太府寺丞、司農寺丞。歷知滁州、舒州。除淮西提舉兼權轉運判官,提點刑獄兼提點江淮、湖北鐵冶鑄錢公事。慶元元年除直秘閣,移江南西路轉運判官,次年病卒于官,年五十。見本書所收張億《故運判直閣寺丞張公埋銘》。
人物簡介
范仲藝,字東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祖禹孫。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淳熙七年除秘書郎,歷官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軍器監(jiān),調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轉右司郎中。紹熙中知潼川府、利州路提刑。慶元三年為宗正少卿,遷中書舍人。五年除吏部侍郎,終龍圖閣直學士。與葉適、陳亮善。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五之五、二一之三、二二之七、職官七三之五九、食貨六一之一二五,《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
人物簡介
傅伯壽,字景仁,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居晉江(今福建泉州)。自得子。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再舉博學宏詞科。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為著作佐郎,遷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八)。歷知道州、漳州。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除禮部郎中(《宋會要輯稿》禮一五之六一)。三年,出為江南東路轉運副使。五年,改兩浙西路提點刑獄(《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以韓侂胄薦,召除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寧宗慶元中出知建寧府。嘉泰二年(一二○二),為翰林學士。三年,為吏部尚書,兼秘書省檢閱文字,兼實錄院修撰(《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九)?!?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四○有傳。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三
傅伯壽,字景仁,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復中乾道八年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丞、著作郎、尚書司封郎,出知道州、漳州。光宗即位,入為朝散大夫、禮部郎中、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浙西提刑。復入,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寧宗慶元初,拜翰林學士,遷禮部尚書,以徽猷閣學士出知建寧府。嘉泰中,復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三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辭不拜,除在京宮觀,卒。嘉定初,臣僚奏論其諂附韓侂胄,追三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一○,《宋史翼》卷四○。
人物簡介
【生卒】:?—1208 【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對策極言遷都建康以圖進取。光宗紹熙中知濠州,整修戰(zhàn)備,金人不敢犯。改知撫州。韓侂胄聞其名,特命入奏,誘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歸隱廬山以終。有《義豐集》。全宋詩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屬江西)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調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縣(本集《和淵明歸去來辭》序)。光宗紹熙中知濠州,改知撫州。寧宗慶元初韓侂胄當政,聞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誘以美官,王對畢即出關,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歸隱廬山。嘉定元年卒。有《義豐文集》一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傳?!⊥跞钤?,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義豐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酌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又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吳時顯,字元明,涇縣(今屬安徽)人。偉子。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士。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為江陰尉(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由太常博士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四)。嘉泰二年(一二○二)為廣南東路轉運判官(同上書職官七四之一二)。以朝議大夫致仕。事見清嘉慶《涇縣志》卷一七《吳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仲實。少入太學。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大理寺丞、浙東提點刑獄,改江東。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吏部侍郎。以儒學奮身得以受知,官職未嘗幸遷。韓侂胄嘗誘以諫官,俾誣趙汝愚,孟明不從,以此為士論所重。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應孟明,字仲實,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隆興元年舉進士。調臨安府教授,繼為浙東安撫司干官、樂平縣丞。薦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拜大理寺丞。尋除江東提點刑獄,進直秘閣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光宗即位,遷浙西提點刑獄,尋召為吏部員外郎,改左司,遷右司,再遷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寧宗即位,拜太府卿兼吏部侍郎,慶元初權吏部侍郎,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48—1217 【介紹】: 宋宗室,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趙伯骕子。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司農簿、金部郎中,奏請設財政總計,以絕吏奸。后知吉州,即山煉銅,鑄錢積二十萬貫。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運判。時鐵錢不行,鹽商弗至,師??請發(fā)度牒、出倉粟,以收鐵錢,鹽利遂通。寧宗時,諂事韓侂胄,得轉工部尚書知臨安府。侂胄將用兵伐金,師??持異議而遭劾罷。侂胄死,獲起用。凡四尹臨安府,有能聲。然以諂附權貴,為時論所鄙。卒謚宣敏。全宋詩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太祖八世孫伯骕子。舉進士第,累遷司農卿,三知臨安府,除寶謨閣直學士,進兵部尚書。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宗室。第進士,除司農簿,遷金部郎中,歷知吉州,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運判。累遷司農卿、知臨安,媚韓侂胄,進工部尚書。侂胄用兵,師??持異論,侂胄死,以此除寶謨閣直學士知鎮(zhèn)江府,復除兵部尚書。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謚宣敏。見《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