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予可(?~一一七二),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間。早年隸軍籍,三十歲左右時大病后忽發(fā)狂,愈后能把筆作詩文,作品中多避宋諱,遂以詩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亂,亂兵將領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幾即病卒。事見《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傳。今錄詩八首。中州集
予可字南云吉州人父本軍校南云亦嘗隸籍年三十許大病后忽發(fā)狂久之能把筆作詩文及說世外恍惚事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間在郾城為最久遇文士則稱大成將軍于佛前則諦摩龍什于道則騶天玄俊于貴游則威錦堂主人為人軀干雄偉貌亦奇古戴青葛巾項后垂雙帶狀若牛耳一金鏤環(huán)在頂額之間兩頰以青涅之指為翠靨衣長不能掩脛故時人有哨腿王之目落魄嗜酒每入城市人爭以酒食遺之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尸穢在旁蛆蟲狼藉不恤也人與之紙落紙數(shù)百言或詩或文散漫碎雜無句讀無首尾多六經(jīng)中語及韻學家古文奇字字畫峭勁遇宋諱亦時避之人或問以故事其應如響諸所引書皆世所未見談說之際稍若有條貫則又以誕幻語亂之麻知幾張伯玉與之?最狎說其所詩以百分為率可曉者才二三耳題崧山石淙云石裂雯華漬月秋蓋石淙之石皆狀若湖玉其高有五六十尺者石之文如蟲蝕木如太古篆籀奇峭秀潤一一在潭水中親到其處知詩為工也蔡州北懸壺觀仙榆云壺樹苔波月漬皴醉后云一壺天地醒眠小宮體云萬疊云山飛小雁射虎首句云風色偃貂裘即閣筆自戲云此虎來矣樂府云唾尖絨舌淡紅甜又自戲云欲下犁舌獄耶和太白宮詞云金盆水不暖翠雀啄晴苔又云鳳蹴瑤華散龍銜桂子香西瓜云一片冷截潭底月六彎斜卷隴頭云烹茶云簾捲綠陰花外月玉山冰雪醉扶翁凌霄花云啼鳥倒銜金羽舞驚蛇斜傍玉簾飛威錦堂樂府云鳳環(huán)捧席帶香屏鯨杯倚伎和云(屏疑作憑)此類尚多人亦多贈南云詩者李子遷云石鼎夜聯(lián)詩筆健布囊春醉酒錢粗真南云傳神詩也壬辰兵亂為順天軍將領所得知其名竊議欲挈之北歸館于州之瑞云觀南云明日見將領自言云我不能住君家瑞云觀也不數(shù)日病卒后復有見之淮上者
人物簡介
【生卒】:1112—1177 【介紹】: 宋江州湖口人,字敏中。高宗紹興十二年進士。孝宗隆興元年知建陽縣,以邑人陳洙、游酢、陳師錫皆有學行可師,立三賢祠祀之,以風勵后學。擢監(jiān)察御史,歷殿中侍御史、國子祭酒,官終秘閣修撰、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全宋詩
蕭之敏(一一一二~一一七七),字敏中,九江(今屬江西)人。固子。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二十年,知歸州秭歸縣,二十七年,調(diào)建康府觀察推官。孝宗隆興間知建寧府建陽縣。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監(jiān)察御史。八年,拜殿中侍御史,出提點江東刑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遷國子祭酒。三年,提點浙西刑獄,除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四年卒,年六十六。事見《周文忠集》卷三三《秘閣修撰湖南轉(zhuǎn)運使蕭公之敏墓志銘》。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程宏圖,字士南,饒州浮梁(今屬江西景德鎮(zhèn)東北)人,瑀從子。工詞翰,負氣節(jié),入太學,紹興末上書請正秦檜之罪,下親征之詔。登乾道二年進士第,司左藏庫。特對五禮,尤激切。仕至司農(nóng)丞,卒。見《新安文獻志·先賢事略》卷上,雍正《江西通志》卷八八。
人物簡介
方汝疆,字南夫,繁昌(今安徽繁昌西北)人。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進士,不樂仕,歸教授鄉(xiāng)里,從學者甚眾。清康熙《繁昌縣志》卷一○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徙居華亭,字元受。任象先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居下僚,論事慷慨。秦檜死,朝廷召湯鵬舉為臺官,盡言投啟賀之,以為當黜檜黨。帝聞,從之,又釋趙鼎子汾罪。歷平江通判、京西轉(zhuǎn)運判官、淮東提舉常平。有《小丑集》。全宋詩
任盡言,字元受,眉山(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二十七年,為婺州教授。三十年,由平江通判遷京西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一八四)。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權(quán)發(fā)遣贛州,移知鎮(zhèn)江府(《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二一)。有《小丑集》(《誠齋集》卷八三《眉山任公小丑集序》),已佚。事見《宋元學案》卷九九。全宋文·卷四二九六
任盡言,字元受,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居華亭(今上海松江),遂為華亭人。伯雨孫。登紹興五年進士第。紹興二十七年自婺州州學教授入為太常寺主簿。復出通判平江府,遷京西南路運判、淮東提舉。隆興二年,除直秘閣,差充江淮都督府參議官。尋除福建提刑。乾道元年致仕。著有《小丑集》十二卷、《續(xù)集》三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一八二、一八四、一八五,《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九之一五,《淳熙三山志》卷二五,《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萬姓統(tǒng)譜》卷六五。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徽州婺源人,舊名利國,字南美。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授南康軍司法參軍,改崇安縣丞,歷知安仁、南豐、玉山諸縣,官至知韶州。修水利、發(fā)廩賑,所在有政績。致仕后閑居二十余年,卒年九十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慶陽人,字能甫。王庶子。以父任補京秩。高宗紹興中為秦檜構(gòu)獄,以毀謗朝政罪除名,編管梅州。孝宗初知光化軍,歷知興元兼利州路安撫。乾道八年賜進士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罷為淮南安撫使,知揚州。在鎮(zhèn)三月而罷,領祠西歸,卒于途。有《易傳》及奏議。全宋詩
王之奇(?~一一七三),字能甫,慶陽(今屬甘肅)人。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父任補京秩。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知光化軍。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除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三年,改利路漕運使兼四川宣撫使參議官。四年,以直秘閣安撫利州兩路兼知興元府。八年,賜進士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九年,除資政殿學士、淮南安撫使兼知揚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一一三),卒。事見《定齋集》卷一四《故端明殿學士王公行狀》。全宋文·卷四六七二
王之奇(?——一一七三),字能甫,慶陽府(治今甘肅慶城)人,王庶子。紹興初以父蔭授京秩,后庶貶道州卒,之奇亦謫居梅州十馀年。二十五年,甄敘元官,調(diào)瀘南鈐轄司干官。入朝,權(quán)戶部左曹郎官。出權(quán)知閬州,除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乾道三年,虞允文辟為四川宣撫司參議官,安撫利州兩路、知興元府。再入為權(quán)兵部侍郎兼侍講。八年,賜進士及第,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正月解機政,知揚州,在鎮(zhèn)三月而罷,奉祠西歸,卒于途次。之奇長于《易》,有《易傳》及奏議各若干卷。見蔡戡《故端明殿學士王公行狀》(《定齋集》卷一四),《南宋書》卷一一。
人物簡介
陳景肅,字和仲,漳浦(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知仙游縣。遷知南恩州。召為知制誥,以秦檜故不拜。改知臺、湖等州。二十五年檜死,復知制誥。卒,謚廉獻。有《石屏擷翠集》,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六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舉。李邦彥弟。歷直秘閣,荊湖南路、兩浙西路轉(zhuǎn)運判官。孝宗乾道二年為夔州路提刑,六年為興元路提刑。有《省心雜言》。全宋詩
李邦獻,字士舉,懷州(今河南沁陽)人。邦彥弟。高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為夔州路安撫司干辦公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九)。四年,通判長寧軍(同上書卷七七)。二十六年知撫州,遷荊湖南路轉(zhuǎn)運判官,兩浙、江西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一七三、一七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恭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七)。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李邦獻,字士舉,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邦彥弟。紹興二十八年權(quán)江南西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累官至直敷文閣。著《省心雜言》一卷。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八之四,《宋史》卷三五二《李邦彥傳》,《宋元學案補遺別附》卷一。
人物簡介
【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通《六經(jīng)》,從學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全宋詩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h。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止獬?,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后改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倡東南,從學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14—1198 【介紹】: 宋建昌南城人,字彥文。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知龍泉縣,有善政。歷提舉湖南常平,提點湖北、江東刑獄。巨豪犯法,嚴懲不貸。除監(jiān)察御史,首陳士風掊克、誕慢、媮惰、浮虛四弊。累官徽猷閣學士、知建寧府。以通奉大夫致仕。卒謚簡肅。全宋文·卷四六四九
張大經(jīng)(一一一四——一一九八),字彥文,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紹興十五年登進士第,為龍泉宰。歷提舉湖南常平,提點湖北、江東刑獄,除監(jiān)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守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歷試右諫議大夫兼侍講、禮部尚書兼侍讀,出知建寧府,進龍圖閣學士,以通奉大夫致仕。慶元四年卒,年八十五,謚簡肅。見楊萬里《張公神道碑》(《誠齋集》卷一二一),《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胡堅常(一一一五——一一七八),字秉彝,祖籍豫章,后為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胡宿曾孫。少以蔭補官,初尉建昌之南城。兩除兩浙轉(zhuǎn)運副使,除江東轉(zhuǎn)運判官,升副使。淳熙四年為戶部郎中,明年遷將作監(jiān),太府少卿。丐外,以直寶文閣提點浙西刑獄。未赴,以疾免,尋得祠。終,享年六十有四,官至朝議大夫。事見蔡戡《朝議大夫直寶文閣學士胡公墓志銘》(《定齋集》卷一五)。
人物簡介
【介紹】: 金原武人,字達卿,號南湖老人。弱冠以鄉(xiāng)賦魁鄭州,不樂為舉子,棄去。學擊刺。海陵攻宋時,頗欲投身軍旅。既而世宗與宋議和,乃買田南湖,與賓客歌管棋槊以為樂。所與游,皆天下名士。喜作詩,樂府尤為蘊藉。中州集
天民字達卿,滏陽人。其父國初官原武,因而家焉。少日嘗兩魁鄉(xiāng)試,自望者不碌碌,所與交如龐才卿、楊茂才、劉之昂、王逸賓,皆一時名士。晚年買田南湖,葺亭圃,植竹樹,以詩酒為事,自號南湖老人。年七十九卒。子文煒、德昭,從孫颙,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