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73,分99頁顯示  上一頁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汾南
冬南
嵩南
南路徐
南閭
南羅
南岷
南儒
南霜
南天竺
南位
南仙
南選
南謁
南趾
《駢字類編》:汾南
漢書尹翁歸傳:田延年為河東太守,徙署督郵。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魏書崔光傳:安世記篋于汾南,伯山抱卷于河右。
《駢字類編》:冬南
魏書宗室傳:初,高祖遷洛,而在位舊,貴皆難于移徙。時欲和合眾情,遂許冬則居南,夏便居北。世宗頗惑左右之言,外人遂有還北之問。至乃榜賣田宅,不安其居。暉乃請間言事。世宗曰:先皇遷都之日,本期冬南夏北。朕欲聿遵成詔,故有外人之論。暉曰:先皇移都,為百姓戀土,故發(fā)冬夏二居之詔,權寧物意耳。乃是當時之言實非先皇深意。
《駢字類編》:嵩南
唐 司空曙 酬崔峒見寄 嵩南春遍愁魂夢,壺口云深隔路岐。
《漢語大詞典》:南路徐
見“ 南徐 ”。
《漢語大詞典》:南徐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歷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 清 吳偉業(yè) 《贈馮訥生進士教授云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別來幾夢 南徐 客?!?br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zhèn)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shù)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游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紀 南徐 。”
《駢字類編》:南閭(南閭)
夏侯湛夜聽笳賦:南閭兮拊掌,北閻兮鳴笳。
《駢字類編》:南羅(南羅)
陸機漏刻賦見北戢下。
《駢字類編》:南岷
明一統(tǒng)志:南岷山在順慶府西充縣十五里,上有九井十二峰。漢何岷隱居其上,因名。隋程太虛亦嘗修煉于此。
《駢字類編》:南儒
元史世祖紀:丁酉,敕南儒為人掠賣者,官贖為民。
《分類字錦》:南霜
白居易 東吹先催柳,南霜不殺花。
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天竺
(1).南部 印度 。 印度 古稱 天竺國 ,分東、南、西、北、中五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自 新頭河 至 南天竺國 ,迄於 南海 ,四萬里也?!?唐 李白 《僧伽歌》:“此僧本住 南天竺 ,為法頭陀來此國。”
(2).灌木名。 宋 陸游 《新寒》詩:“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元 李衎 《竹譜詳錄》卷七:“藍田竹,在處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葉葉相對,而頗類竹……世傳以為子碧如玉,取 藍田 種玉之義,故名?;蛟疲捍吮咀?南天竺國 來,自為南天竺,人訛為藍田竹。”
(3).曲名。參閱 唐 崔令欽 教坊記·曲名表。
《駢字類編》:南位
孫綽潁州府君碑:出匡南位,功深于爵。
《駢字類編》:南仙
云笈七簽,赤景啟靈,拔我七根,超逸三涂,上升南仙。
《漢語大詞典》:南選(南選)
(1). 唐高宗 時,因 桂 廣 交 黔 等地,可選任土人為官,但有時所選不當,于是就派郎官御史為選補使,去選取適當人才,稱為南選。參閱唐會要·南選新唐書·選舉志下。
(2). 金太宗 時,選拔人才,設南北二選。至 海陵王 時,合南北選為一。參閱金史·選舉志一。
《駢字類編》:南謁(南謁)
唐 杜甫 鄭典設自施州歸 南謁裴施州,氣合無險僻。
《駢字類編》:南趾
米芾壯觀賦:帝德所被,北幽南趾。王功未宣,六合阻異。明翳視其消長,來版從而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