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85,分166頁顯示  上一頁  141  142  143  144  145  147  148  149  15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曾尚增(謙益 南村 )
吳紹詩(二南 恭定 )
趙由儀(山南 世稱 奇童 )
吳鵬南
姚范(南青、已銅、己銅 姜塢 興涑 )
丁居信(南屏 確庵 )
齊召南(次風 瓊臺、息園 )
釋實勝(法南 竹庵 )
戴永植(宇庭、于庭 農(nóng)南 )
張熷(曦亮 南漪 )
符之恒(圣幾 南竹 )
鹿邁祖(紹聞 南皋 )
羅源漢(方城 南川 )
王元常(南圃 )
查祥(星南 谷齋 )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五
曾尚增,字謙益,號南村,長清人。乾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歷官郴州知州,有《平定雜詩》、《桐川官舍聯(lián)吟》、《草舟行雜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9—1776 【介紹】: 清山東海豐人,字二南。雍正間以諸生薦授七品小京官。乾隆時歷任陜西、貴州督糧道,云南、甘肅按察使,江西巡撫,所至有聲,尤慎于決獄。官至吏部侍郎致仕。卒謚恭定。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九
吳紹詩,字二南,山東海豐人。諸生,以薦授七品小京官,官至吏部侍郎。謚恭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西南豐人,字山南。乾隆六年舉人。五歲涉經(jīng)傳《史》、《漢》,人稱奇童。工詩。卒年二十三。有《漸臺遺草》。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五
趙由儀,字山南,南豐人。乾隆辛酉舉人。有《漸堂遺草》。
吳鵬南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吳鵬南,福建連江人,進士出身。乾隆七年(1742年),登進士,擔任吏科給事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2—1771 【介紹】: 清安徽桐城人,字南青,號姜塢,初名興涑,字已銅。乾隆七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充三禮館纂修。文章沉邃幽古,學術(shù)長于考訂,所見多前人所未發(fā)。有《援鶉堂詩集》、《援鶉堂文集》、《援鶉堂筆記》。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七
姚范,字南青,號姜塢,桐城人。乾隆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授鶉堂集》。
維基
姚范(1702年—1771年),初名興涑,字己銅,后字南菁(一作南青),號姜塢,晚年號幾蘧老人。安徽桐城人。清朝文學家。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充三禮館纂修。

人物簡介

全臺詩
丁居信(?~?),江蘇儀徵人。乾隆七年(1742)進士,庶吉士散館。乾隆廿年(1755)九月?lián)硒P山知縣,三年后任滿離臺。以下自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賴子清《臺灣詩醇》陳漢光《臺灣詩錄》輯錄丁氏在臺詩作僅一首。(楊永智撰)
維基
丁居信,字南屏,號確庵,江南儀徵(今江蘇)人,清朝官員。丁居信為乾隆七年(1733年)壬戌科二甲第二十八名進士。乾隆二十年九月(1755年10月)任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3—1768 【介紹】: 清浙江天臺人,字次風,號瓊臺、息園。雍正七年副貢,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授檢討。與修《續(xù)文獻通考》、《大清一統(tǒng)志》等書,累擢至禮部侍郎。旋以墜馬傷病乞歸。后以族人齊周華事株連被捕,奪職放歸而卒。生平學術(shù)根底經(jīng)史,尤精于史學,嘗謂酈道元《水經(jīng)注》明于西北而暗于東南,因撰《水道提綱》,另有《歷代帝王年表》、《史漢功臣侯第考》、《后漢公卿表》、《寶綸堂文鈔》、《賜硯堂詩》等。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一
齊召南,字次風,號瓊臺,晚號息園,天臺人。雍正己酉副貢。乾隆丙辰召試博學鴻詞,授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禮部右侍郎。有《寶綸堂詩鈔》。
維基
齊召南(1703年—1768年),字次風,號瓊臺,晚號息園。浙江天臺人。清代翰林,地理學家。他年幼聰慧,幼有神童之稱,進入塾堂學習,幼年時就開始背誦五經(jīng)。他博學多聞,記憶力強,觀看書籍時一目十行,并且看過的內(nèi)容他都能牢牢記住。精于輿地之學,又善書法。嘗臨王羲之《蘭亭帖》。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鄉(xiāng)試中副車,雍正十一年(1733年),舉博學鴻詞,以副榜貢生被薦。乾隆元年(1736年),召試于保和殿廷試,欽定二等第八名,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次年參修《大清一統(tǒng)志》。乾隆六年,撰《外藩書》,乾隆帝贊道:“齊召南之博學,一至是乎!”乾隆八年,御試時被翰詹各官提拔為右中允,遷任侍讀。乾隆九年,齊召南因父親去世而辭官,此時他正在校正經(jīng)史,分撰禮記、考證漢書,因此被命令在家編撰,服喪過后便回到原官職。乾隆十二年,充《續(xù)文獻通考》副總裁。又曾前往山東、江蘇、安徽、福建、云南等地進行勘查,遷任侍讀學士。乾隆十三年,復試時被翰詹各官擢內(nèi)閣學士,上書房行走,禮部侍郎。乾隆十四年夏天,散直墮馬觸大石顱幾裂,皇室派遣蒙古醫(yī)為他治病,但他因這起意外記憶力下降,齊召南為此乞求告老還鄉(xiāng)。后以原銜回籍調(diào)理,先后主持敷文書院、蕺山書院,他的聲望非常高。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水道提綱》28卷。乾隆三十二年,其族兄齊周華因文字獄賈禍被凌遲處死,召南遭受牽連,逮詣京師,刑部獄審理齊召南無犯罪動機,且因心生惜才之情,最終奪職抄家放歸。不久病卒,葬于天臺縣街頭鎮(zhèn)花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五
又實勝,字法南,號竹庵,益陽鄧氏子。幼入鄉(xiāng)塾,善病,禮同縣華嚴悟宗薙染,侍學六載,苦無所入,并力農(nóng)田。年二十四,詣德山半瞿受具。明年參石塘吼天,示萬法歸一語,猛力精究。復走江浙,再上湘南,叩衡岳祝圣曉堂。已而詣吉安龍須山陶谷。庚子三月,至博山。四月至杭,游凈慈、靈隱,至理安為退翁所賞,凡遇勞苦,身任不辭。壬寅,隨至京,比還受記莂。未幾,開法東安瑞徵。庚戌,修建堂殿、像飾、鐘鼓,靡不具新。癸丑召見,天機契合,命主理安。甲寅,受虞山普仁之請。乙卯,入京,命住慧福。乾隆元年,詔主竹林七年。壬戌,移主磬山。丁卯,復歸益陽,趨拜親墓,叩悟宗,相違三十年,俱不相讖,唯挽手泣下而已。以乾隆十七年壬申二月十七曰示寂,偈云:“南北支離三十年,七花八裂得人嫌。今朝自唱還鄉(xiāng)曲,珍重時人莫浪傳?!眽哿?,臘三十九,塔于退翁之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5—1767 【介紹】: 清浙江歸安人,字宇庭,號農(nóng)南。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初舉鴻博,應試落選。任陜西鳳縣知縣,因故削職。后起為湖南龍陽知縣,晚為馀姚縣教諭。家貧,為諸生時即奔走四方謀生,罷官后生計更趨艱難。工詩文,有“一幣孤城半夕陽”、“一匹鷺鷥漁夕陽”之句,號“戴夕陽”。有《汀風閣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八
戴永植,字于庭,號農(nóng)南,歸安人。雍正壬子舉人。乾隆丙辰舉博學鴻詞,官龍陽知縣,改余姚教諭。有《汀風閣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5—1750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曦亮,號南漪。乾隆舉人。舉經(jīng)學。有《南漪遺集》。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九
張熷,字曦亮,號南漪,仁和人。乾隆丁卯舉人,庚午舉經(jīng)學。有《南漪遺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6—1738 【介紹】: 清浙江仁和人,字圣幾,號南竹。嘗從厲鶚學詩,詩風清峭脫凡。有《秋聲館吟稿》。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七
符之恒,字圣幾,號南竹,仁和人。有《秋聲吟稿》。
詞學圖錄
符之恒(1706-1738) 字圣幾,號南竹。錢塘仁和人。厲鶚弟子。有《秋聲館吟稿》。

人物簡介

維基
鹿邁祖(1706年11月14日—1765年1月5日),字紹聞,號南皋,直隸定興人(今河北),蒙古族寶格氏,進士出身。雍正七年(1729年)中己酉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連捷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改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升禮科給事中,轉(zhuǎn)吏科給事中,巡視中城、西城,后出任湖南督糧道,官至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授中憲大夫,后罷官。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四日(1765年1月5日)卒于家,姚鼐為其作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8—1782 【介紹】: 清湖南長沙人,字方城,號南川。雍正十一年進士,授編修。工書法,蒼古遒勁,卓然成家。累官工部尚書。乾隆四十七年休致,卒。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八
羅源漢,字方城,一字南川,長沙人。雍正癸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工部尚書。有《南川詩集》。
維基
羅源漢(1707年—1782年),字南川,號方城,湖南長沙人。書法家。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典廣西、浙江鄉(xiāng)試。歷官順天府府尹、大理寺卿等職。官至工部尚書。工詩文,善書法。卒年七十五。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九
王元常,字南圃,長安人。乾隆戊辰進士,官武清知縣。有《西園瓣香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海寧人,字星南,號谷齋??滴跷迨吣赀M士,官編修。乾隆初舉鴻博未用。后充律例館纂修官。卒年八十余。有《云在樓詩》、《咸齋文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