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李恩光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恩光(1605年3月31日—17世紀),號嵩南,河南河南府洛陽縣人。李恩光是順治二年(1645年)的舉人,三年(1646年)聯(lián)捷進士,先在禮部觀政,后獲授棗強知縣,撫恤人民不事煩苛,四年(1647年)調為沅江知縣,七年(1650年)因考察離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7—1646 【介紹】: 即朱由崧。明神宗孫,福王朱常洵子。崇禎十六年襲封福王。大順軍破京師后,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入南京,稱監(jiān)國,旋稱帝號弘光。性闇弱,沉于酒色,寵信馬士英、阮大鋮。清兵逼南京,逃至蕪湖,被執(zhí),次年死于北京。

人物簡介

簡介
宋時烈(朝鮮語:???,1607年—1689年),朝鮮王朝中期政治家、哲學家,乳名圣賚,字英甫,號尤庵、華陽洞主、南澗老叟、橋山老父。他是金長生、金集的門人,早年曾為鳳林大君李淏的師傅,丙子胡亂后十余年間拒絕出仕,隱居忠清道山林之中,成為西人“山黨”的一員。李淏繼位,是為孝宗,宋時烈一度入仕,不久辭職,孝宗末年又被起用為吏曹判書,被孝宗托付以北伐大計。孝宗死后,顯宗繼位,他通過在己亥禮訟中獲勝而確立了自己在西人中的精神領袖地位,并曾一度官拜左議政。顯宗末年,西人在甲寅禮訟中敗北,南人上臺,宋時烈被流放。庚申換局后回朝,任領中樞府事,不久致仕。后西人分裂為以他為首的老論和以尹拯為首的少論。己巳換局后,宋時烈因反對朝鮮肅宗急于將張禧嬪所生之子(后來的
俞棨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武仲,號市南,謚文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南桐城人,江寧籍,字敬輿,一字南澗,號滌源,又號省齋。順治六年進士,官侍讀。工詩詞,風格蕭涼高逸。有《讓村集》、《南澗詞》、《南澗集》。
人物簡介
何采,字第五,一字濮源,號省齋,又號南澗,桐城人,江寧籍,順治己丑進士,授編修,擢侍讀。
維基
何采,字敬與,號省齋,江南桐城(今安徽)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姜圖南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姜圖南,字匯思,順天府大興縣人,清初官員,進士出身。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后授監(jiān)察御史,官至河南按察使。
南儀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南儀,陜西安定人,同進士出身。清順治六年(1649年),登己丑科三甲二佰二十七名進士。順治七年,擔任郯城縣知縣。曾僑居于宜川,著有《四書大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0—1693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字丹崖。明崇禎九年舉人,三應會試不中。入清,吏部按籍授縉云縣教諭,遷甘肅伏羌知縣。落職歸,自稱南村退叟,終年不入城市,日以詩文自課。有《留素堂集》。
槜李詩系·卷二十三
薰字聞大,號丹崖,海寧人,嘉興籍。崇禎丙子舉人,國初授縉云縣儒學教諭??滴豕锩?,升鞏昌府伏羌縣涖。任二年,以賦詩立碑,被劾歸里。有塞翁編。
南起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南起鳳,河南新鄉(xiāng)人,同進士出身。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三甲八十一名進士,順治八年(1651年),擔任湘鄉(xiāng)知縣,修建鎮(zhèn)湘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1 【介紹】: 清漢軍正黃旗人。耿仲明長子,順治八年襲封靖南王。鎮(zhèn)廣東。十七年,移福建。在鎮(zhèn)工役繁重,民甚苦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鄞縣人,字道南。順治九年進士,初任真定府推官,擢監(jiān)察御史,巡視兩淮鹽政。曾創(chuàng)建安定書院。官至太仆寺少卿。有《適可軒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南吳江人,字留侯。順治九年進士。官山東蓬萊知縣,遭劾罷歸。有《藝林匯考》、《歷代紀事考異》、《樂府箋題》。
清詩別裁集
字留侯,江南吳江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蓬萊知縣?!鹆艉罹庸偾褰樽允?,以恩撫民,所著有《藝林匯考》、《歷代紀事考異》、《樂府箋題》等書,錢牧齋稱其書為經(jīng)籍之禁御,文章之圃田。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查詩繼,字二南,號愚溪,又號樊村,海鹽籍海寧人。順治甲午舉人,官霍丘知縣。有《深寧齋詩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楊應標,字勝林,號南城,嘉善人。順治乙未進士,由推官歷官劍州知州。有《永思堂集》。
槜李詩系·卷二十六
應標,字勝林,號南城,嘉善人。順治乙未進士,除江南寧國府推官,缺奉裁,補江南溧陽縣令,再知河南鄢陵縣事,皆有政聲。升云南劍川知州,抵貴陽,以病乞歸。有永思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7—1669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鄞縣人,名來咸。從單思南習內家拳,盡得其秘。明亡之初,曾參加抗清軍事。以后家居鋤地擔糞,非不得已不與人較技,較則必勝。與黃宗羲相交往,宗羲子百家曾從之學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