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鳳彩,字南隅,河南開封府儀封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官東阿縣知縣,性仁厚,刑罰輕簡,獄訟衰息。三十六年考選為禮科給事中。三十八年為正使,冊封周府京山、湯溪、原武諸王,三十九年升工科右給事中,四十年轉(zhuǎn)左給事中。弟張鳳毛,崇禎庚午舉人。
人物簡介
何南金(1570年—1609年),字許卿,號前泉,南直隸揚州府泰興縣黃橋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yīng)天府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吏部觀政,本年六月授福建莆田知縣,萬歷三十七年卒。書法精妙,與同鄉(xiāng)張京元、泰州儲巏號稱“ 淮南三俊”。
人物簡介
秦羽明(?—1630年),字中南,號中鉉,直隸廣平府清河縣人。萬歷乙卯解元,天啟壬戌進士。官至戶部郎中。家貧博學(xué),邑令商丘鄭際明(舉人)見而奇之,延入衙舍讀書,秩滿,偕歸里,與宋權(quán)同筆硯,宋甚重之。羅致幕下讀書。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中式乙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戶部觀政,三年授戶部陜西司主事,管新餉,丁憂歸鄉(xiāng)。崇禎二年(1629年)起補浙江司,管下糧廳,調(diào)兵部職方司郎中,三年卒于官,卒于任內(nèi)。
人物簡介
袁鳴泰(1588年—?年),字六階,號鳳南,廣西平樂府平樂縣籍直隸合肥縣人。癸卯廣西鄉(xiāng)試第十七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四十八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八名進士。通政司觀政,授浙江青田縣知縣,萬歷四十年(1612年)丁憂去職。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補福建浦城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丘士毅(?—1631年),字遠(yuǎn)程,號見南,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刑部觀政,考選庶吉士,三十五年授翰林院檢討,丁憂歸,四十年復(fù)除原職,知起居注,四十三年與給事中姚若水典試湖廣。四十四年升左贊善兼翰林院簡討,四十五年充正使,與副使行人龔世法往河南福府冊封德昌王朱由崧,四十七年升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天啟三年(1623年)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掌司經(jīng)局印,五年推升禮部右侍郎,兼充實錄副總裁,六月教習(xí)庶吉士,八月充經(jīng)筵講官。六年回部管事。崇禎即位,改南京禮部侍郎,三年禮科給事中阮震亨上疏彈劾其老病偷安,遂致仕歸,四年(1631年)三月卒,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生卒】:?—1643 【介紹】: 明湖廣蘄州人,字君弼。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臨海知縣。累遷浙江按察僉事,掌驛傳,條陳里解累民者三事。歷官廣東提學(xué)副使,遷江西布政使,以廉能稱。崇禎末家居,張獻忠破蘄州城時被殺。編有《嶺南文獻志》。維基
張邦翼(1571年—1643年),字君弼,號軫南,湖廣黃州府蘄州人,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盛著文名,授浙江臨海知縣,以廉能稱。遷南戶部主事,潔己奉公。遷廣東督學(xué)僉事,四十四年升四川參議。四十六年升浙江驛傳道副使,天啟元年升本省右參政,三年升四川按察使,備兵建昌兼攝學(xué)政。遷廣東按察使,轉(zhuǎn)江西右布政,以年老乞休。崇禎十六年癸未春,張獻忠襲蘄州,不屈而死,年七十三,祀鄉(xiāng)賢。子張效葵,中天啟甲子鄉(xiāng)試。孫張承位,中順治丁酉鄉(xiāng)試。邦翼為廣東督學(xué)時,采集粵中先哲之文,分類編次,先文后詩,起唐張九齡,迄于明之萬歷,凡二百六十余人,編刻成《嶺南文獻錄》三十二卷。又有《漢魏叢書》行海內(nèi)。乾隆四十一年賜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渭南人,字思敦。南居業(yè)弟。天啟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擢詹事府詹事,仍管國子監(jiān)事,拜經(jīng)筵日講。卒,贈禮部侍郎。孝友溫恭,扶危濟困,人歸義焉。有《通修堂集》。維基
南居仁(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思敦,號中干,陜西西安府華州渭南縣人。南居仁是萬歷八年進士南企仲的次子,天啟元年(1621年)中舉人,二年(1622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庶吉士,五年(1625年)任編修,與周延儒充任實錄纂修官。其后南居仁歷任中允、諭德、國子監(jiān)祭酒;河南失守,他上疏慎選師儒、發(fā)明節(jié)義,在召對時直陳其事。升任詹事府詹事后仍管國子監(jiān)事、并侍經(jīng)筵,死后追贈禮部侍郎。南居仁待人孝友恭敬,有事會扶危濟困,人們都附歸仁義。
人物簡介
李行志,榜名趙行志,字仲升,號鵬南,河南開封府陳州項城縣軍籍。先世懷慶修武人,明正德中始籍項城。賦質(zhì)魁梧,天性樸厚。幼好讀書,足不履戶外,偕兄尚志受業(yè)天中彭先生門,學(xué)成淵博,有聲士林。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岳州府推官。天啟中任湖廣德安府知府,天啟五年左副都御史楊漣死于鎮(zhèn)撫司獄,復(fù)有撫按嚴(yán)提家屬追贓之旨,楊家房屋鬻盡,孀母寄居城樓,延及三黨,填滿囹圄,德安知府李行志、應(yīng)山縣令夏之彥書文為募,捐俸倡首,士民好義者傾家助之,只能完一萬馀兩。崇禎元年二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歷任山東登萊兵備副使,晉參政,致仕歸。居鄉(xiāng)篤孝友,敦齒讓,恂恂里巷,恤窮賑窘,獎進后學(xué)。文章行誼,卓冠一時。注小學(xué)忠孝經(jīng)、女誡若干卷,尤精聲韻之學(xué),別著《字音匯》、《切韻發(fā)微》等書行于世。既歿二十年,邑人士尤思之。子李鼎器,貢生;孫李哲,字鑒公,國學(xué)生。
人物簡介
歐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為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wù),善之而不能用。當(dāng)時縉紳稱之為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志乘,頗饜士論。晚年遨游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fù)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志》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范大學(xué)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為底本。
人物簡介
盧大中,字權(quán)南,一字子致,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人。萬歷癸未進士。天啟年間官至南京工部侍郎。萬歷十一年(1583年),登癸未科進士。任河南輝縣知縣,改武城縣。萬歷二十年(1592年),選南京兵科給事中,因事回籍。泰昌時,起為光祿寺少卿。天啟間,歷官太仆寺卿、通政使、太常寺卿。魏忠賢用事時,大中孤峻自持。選南京工部侍郎,以本部尚書致仕。卒年八十一,加太子太保,諭祭葬,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徐宗孺,號南高,浙江紹興府上虞縣人,軍籍。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中丙辰科進士,任河南陳州知州,崇教化,敦風(fēng)俗,政尚寬厚,守務(wù)廉潔。簿書之暇,集州中紳士講學(xué)于先儒書院,闡釋二程教澤,洗發(fā)春秋經(jīng)傳旨,竟日勿倦。三載,刑清訟簡,文教蔚興,州人思之勿諼。升工部員外郎,在任內(nèi)去世
人物簡介
李之茂(?—17世紀(jì)),字南居,山東萊州府掖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之茂是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的進士,獲授河間知縣,轉(zhuǎn)調(diào)太康,之后入朝擔(dān)任禮部主事、戶部郎中,又遷官西安知府、陜西神木副使,多次平定盜寇。他和溫體仁不合,改官河南驛傳,調(diào)往湖廣后歸鄉(xiāng)。弘光帝繼位,起用李之茂為工科給事中;南京失守,他住在小屋不響應(yīng)清朝徵召,直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