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召,字子行,號南山,明無錫人,嘉靖二年進士,戶部員外。維基
王召(1494年—?),字子行,號南山,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一百一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九十一名,二甲第三名進士,疏救戶部管糧主事羅洪載,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后貶許州同知。
人物簡介
白鋼(1495年—1540年),字世堅,號南涂,陜西儀衛(wèi)司校籍山西榆次縣人,明朝進士、官員。生于弘治八年乙卯九月二十六日。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第三甲第123名進士,六年任河南汝陽縣知縣。擢戶部主事。卒于嘉靖十九年庚子七月六日。
人物簡介
梁世驃(一四九五—一五四四),字應房,一字遠之,號南皋。順德人。有譽父。明武宗正德十五年(一五二一)進士。官僉事。事見明嘉靖《廣東通志》卷一八黎貫所撰墓志。維基
梁世驃(1495年3月16日—1544年4月3日),字應房,一字遠之,號南皋,廣東順德人,祖籍江西南昌,同進士出身。后七子梁有譽之父。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后參加會試第一百五十一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進士第三甲第六名。歷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浙江按察司僉事,官至福建漳南道兵備僉事。
人物簡介
張?zhí)荩?502年—?年),字子階,號南垌,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人。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鄉(xiāng)試五十九名,嘉靖十一年(1532年)聯(lián)捷壬辰科會試一百十八名,廷試三甲一百七名進士。觀禮部政,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為直隸任丘縣知縣,改汲縣,升監(jiān)察御史。降戶部主事,升戶部署郎中,嘉靖二十四年三月考察去職。
人物簡介
張??(?—?年),字鵠舉,號南溪,南直隸揚州府泰興縣人,軍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二甲第一百十名進士,授禮部主事,升戶部郎中,諫武宗南巡,受廷杖。嘉靖時議大禮入獄,再次受廷杖,謫知海鹽縣,祀名宦。累升陜西按察司僉事,十一年四月升河南按察司副使。復除湖廣督學副使,所甄拔多為名臣。參政陜西,百姓為他立生祠。進河南左布政使,嘉靖二十一年八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接替被彈劾去職的任維賢。二十二年十月以斬獲功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巡撫如故。二十三年十二月轉南京戶部右侍郎,次年被給事中許天倫彈劾去職致仕。著有《南溪遺稿》二卷。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子仁,號南江。嘉靖五年進士。以行人出勞兩廣總督王守仁,遂執(zhí)贄為弟子。擢南京御史。嘉靖十一年冬,上疏極論張孚敬、方獻夫、汪鋐奸狀,忤帝,下獄論死。朝審時,面斥汪鋐,毫無懼色,時稱“四鐵(口、膝、膽、骨)御史”。旋免死戍雷州。越六年赦還。穆宗即位,拜大理寺丞,致仕。卒年八十一。有《芻蕘錄》。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仁,松江華亭人。嘉靖丙戌進士,由行人擢御史謫戍雷州復起大理寺丞有芻蕘集維基
馮恩(1496年—1576年),字子仁,號南江,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放鶴灘左人。年幼喪父,除夕夜無米為炊,室內因大雨潮濕,馮恩讀書床上自若。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曾奉命慰勞王守仁,對王守仁執(zhí)弟子禮。八年(1529年)九月授南京浙江道御史,十一年(1532年)任巡江御史(巡視上江),冬十月,因彈劾大學士張孚敬、方獻夫、吏部尚書汪鈜奸狀,下獄論死。馮恩被綁出長安門,士民觀者如堵,競相傳話“是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惫视小八蔫F御史”之譽。其母吳氏擊登聞鼓鳴冤。其子馮行可刺血書疏,請代父死,得以謫戍雷州(今廣東雷州半島)。隆慶初,起復為大理寺丞。
人物簡介
【生卒】:1496—1554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字崇一,號南野。王守仁弟子。嘉靖二年進士。授六安知州。建龍津書院,聚生徒論學。入為刑部員外郎,改編修,歷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禮部尚書。與徐階、聶豹等并以宿學居顯位。曾集四方名士于靈濟宮,論良知之學,赴者五千人,為一時盛會。有《歐陽南野先生文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崇一,泰和人。嘉靖癸未進士,累官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莊有南野集維基
歐陽德(1496年—1554年),字崇一,號南野。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明朝心學家、江右王門學者,王守仁門人。歐陽德青年時在虔臺從師王守仁,屢不應試。治《易經》,由縣學增廣生中式丙子科(1519年)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名舉人,年二十八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二十三名,第二甲第十一名進士。知六安州,建龍津書院,長期講學,有“南野門人半天下”之譽。六年(1527年)轉任刑部員外郎,以學行改任編修,十一年遷南京國子司業(yè)、南尚寶司卿,三載后轉太仆寺少卿,尋出為南京鴻臚寺卿。丁外艱歸,二十五年以薦起,仍舊任,二十六年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尋召入掌國子監(jiān)祭酒事,升禮部左侍郎,二十八年改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復命教習庶吉士。二十九年主禮部會試,同年夏丁母憂,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曾懇請嘉靖帝建皇儲,認為裕王朱載忌不當出外藩。學務實踐,不尚空虛。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徐階、聶豹、程文德等于京師靈濟宮講良知之學,赴會者五千人,其盛況為數(shù)百年所未有。他以宿學居顯位,遇事持正,能引薦后進。晚年受知于嘉靖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將獲重用之時去世,年五十九。贈太子少保,謚文莊。
人物簡介
趙鏜(1496年—?),字振夫,號南濱,金吾右衛(wèi)官籍湖廣江陵縣人。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二百十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八名進士。授金壇縣知縣,擢升主事,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選授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八年巡按山西,兼任巡關御史,九年十月與巡撫張翰爭禮生隙,被令回籍聽候,十年八月勘明,被調外任,尋補兗州府推官。歷官廣信府知府、布政司參政,二十二年十二月以考察去職。
人物簡介
錢亮(1502年—?年),字執(zhí)夫,號南郭,南直隸鎮(zhèn)江府丹徒縣人。治《書經》,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聯(lián)捷壬辰科會試第二十一名,第二甲第45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三年十二月授刑科給事中,十五年七月升工科右,十六年六月升禮科左,十七年八月升兵科都給事中,二十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二十四年三月考察降調,降廣西右參議。
人物簡介
田濡(1497年—1576年),字少生,號南畹,山東東昌府聊城縣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一百二十名,登第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十一年十一月選授工科給事中,歷禮科右,十四年七月升刑科左,十月升刑科都,十六年八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二十二年十二月升本寺卿,二十三年九月告病,回籍調理。
人物簡介
林應箕,字輝南,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民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三十三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二百二十一名,登第三甲第四十六名進士。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應天府上元人,字應午,一字與槐。嘉靖十一年進士。累官河南布政司參政。少負時名,好談兵,時邊患嚴重,而不得用,以文才顯。有《粵臺稿》、《河垣稿》、《謫臺稿》。維基
謝少南(1498年—?),字應午,號與槐,應天府上元縣(今屬南京市)民籍江西贛縣人。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十八名,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二甲十六名進士,大理寺觀政,授南京刑部主事,調刑部,十三年十二月改授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十六年正月提調北直隸學政。升國子監(jiān)左司直郎兼檢討,二十四年閏正月充《大明會典》纂修官,三月以考察降一級,調外任,謫臺州府推官。歷官真定府同知、廣西提學僉事、河南左參議、陜西提學副使、浙江按察司副使,從浙江巡撫都御史王忬抵御倭寇,升左參政、按察使、右布政,卒于官。以文才聞名。著作有《粵臺稿》、《河垣稿》、《謫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