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和得。指事之當(dāng)否、成敗、利弊、優(yōu)劣等。
《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韓康伯 注:“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兇?!?孔穎達(dá) 疏:“失則報之以兇,得則報之以吉?!?span id="j3tpj1x" class="book">《
后漢書·陳蕃傳》:“陛下宜採求失得,擇從忠善?!?宋
曾鞏 :“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當(dāng)於理,士有不克。”
《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見了這般險路,嘆道:‘萬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卻先受了許多驚恐!’”
(2).特指弊病、失誤。
《后漢書·王符傳》:“﹝ 王符 ﹞志意藴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dāng)時失得?!?span id="vlzvjhl" class="book">《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年》:“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sh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