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功德莊嚴王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之略稱。
功德叢林
【佛學大辭典】
(雜名)名禪法。又名禪院。宋高僧傳十二慶諸傳曰:「南方謂之叢林者,翻禪那為功德叢林也。」
功德游
【佛學大辭典】
(行事)即法樂也。法事之后,以詩歌之朗詠等而游也。
功德法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種法身之一。(參見:法身)
【三藏法數】
謂如來以萬行功德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法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真身也。其釋名性相二宗各異其義。相宗據唯識論謂法身有總相法身與別相法身二種,總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與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謂為法身之義同,是以所證之真如與能照之真覺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則自性身與自受用報身之二身合見。依此義釋之,則法身為理智顯現(xiàn),有為(智)無為(理)一切功德法體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莊嚴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識論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中略)此法身五法為性,非凈法界獨為法身,二轉依果皆攝此故?!箘e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為清凈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無為也),為一切有為無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莊嚴功德法,故名為法身,何則?以此法唯為理之法身,不含攝有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識論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論七曰:「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故鲇浭┰唬骸鸽x所知障,具無邊德,名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刮ㄗR樞要上本曰:「出纏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義林章七本曰:「成唯識說,清凈法界為自性身。莊嚴論等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贊佛論說,佛自性身無生滅故?!谷粢佬宰谥x,則真如之理性,有真實覺知之相,理智不二,與真如之無為同,真智亦無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則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隱,謂之如來藏,積始覺之功,顯其法性,謂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蜓砸苑ㄐ燥@現(xiàn)之有為無為一切功德法成就莊嚴之身,故名法身。勝鬘經曰:「世尊!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雇瑢毧呦履┰唬骸阜ㄉ碚?,即是實相真如法也。此實相正法隱,名如來藏。此實相法顯,故名身。唯是一實相法,約隱顯不同,故有藏之與身。又法者,謂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攝論云:與功德法相應,名法身。」嘉祥法華疏四曰:「以正法為身,故曰法身?!蛊鹦耪撛唬骸笍谋疽褋?,自性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凈心義故,常樂我凈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于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中略)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雇x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咕S摩經慧遠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華玄義七曰:「本有四德隱名如來藏,修成四德顯名為法身。」大乘義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學常見辭匯】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凈法界,獨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別: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變化身。義見后章,茲不復及。
【三藏法數】
法身者,謂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無有變易也。
【三藏法數】
謂始從初住,顯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覺極果,理聚方圓,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理聚方圓者,妙覺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圓滿也。)
【三藏法數】
謂如來法性真常,湛然清凈,周遍法界。經云:佛以法為身,清凈如虛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數】
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為法身也。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無漏者,謂惑業(yè)凈盡,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有為功德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之第一義諦為無為功德,其他一切因緣生之功德,謂之有為功德。仁王經上曰:「有為功德,無為功德?!?/div>
沙曷比丘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西晉法炬譯。即莎伽陀比丘也。彼降伏須耶國毒龍后,分衛(wèi)飲酒,醉臥于道。佛贊其降龍之功德,且說實其非醉。
法師功德品
【佛學大辭典】
(經名)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種之法師,道力增逸,得六根清凈之功德者也。故名曰法師功德品。
阿字門功德七句
【佛學大辭典】
(名數)大日經轉字輪品曰:「真言門修菩薩行,菩薩若欲見佛者:一若欲供養(yǎng),二欲證發(fā)菩提心,三欲與諸菩薩同會,四欲利益眾生,五欲求悉地,六欲求一切智智者,七于此一切佛心(阿字),當勤修習。」今此七句合為五點功德。初一句為發(fā)心,第二句為修行,第三句為證菩提,第四、第五二句為于涅槃中,第四句為內證,第五句為外用,第六第七兩句為方便,此中第六句為身之方便,第七句為心之方便?;酃庠乒屎蜕现^第五、六、七三句并是中方方便。見演奧鈔四十二。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佛對舍利弗說東方五佛與南方二佛之名號功德。
信佛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說信佛之功德。
施燈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高齊那連提耶舍譯。說施燈之功德。
修諸功德愿
【佛學大辭典】
(術語)彌陀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fā)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是也。為修諸功德之人臨終時,來迎引導之愿,故亦曰臨終現(xiàn)前愿,現(xiàn)前導生愿,來迎引接愿,至心發(fā)愿愿。
浴佛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義凈譯。說浴佛之方規(guī)及功德。
浴像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寶思惟譯。
校量功德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希有校量功德經之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