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八〈貢舉一·總敘進士科〉~322~
進士為時所尚久矣,是故俊人由此出者,終身為文人。故爭名常切,為時所弊。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xiāng)貢,得第謂之前進士;互相推敬,謂之先輩,俱捷謂之同年,有司謂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者,謂之等第;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將試相保,謂之合保;群居而賦,謂之私試;造請權(quán)要,謂之關(guān)節(jié);激揚聲價,謂之還往;既捷,列姓名于慈恩寺塔,謂之題名。
《國語辭典》:前進(前進)  拼音:qián jìn
向前進行?!段饔斡洝返诙兀骸傅茏硬蛔R鎮(zhèn)元大仙,毀傷了他的人參果樹,沖撞了他,他就困滯了我?guī)煾?,不得前進?!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甘捲葡山斜娙藭盒恍?,即鼓勇前進?!?/div>
《漢語大詞典》:前進士(前進士)
唐 代稱及第而尚未授官的進士。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投刺謂之鄉(xiāng)貢,得第謂之前進士?!?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王禹玉》引 宋 蔡寬夫 《詩話》:“自聞喜宴后,始試制兩節(jié)於吏部,其名始隸曹,謂之關(guān)試,猶今之參選。關(guān)試后始稱前進士?!?清 梁章鉅 稱謂錄·學(xué)政:“ 唐 代有舉人、進士之名,特為不第者之通稱……及第者及稱前進士。 程大昌 雍録引 唐 人詩云‘曾題名處添前字’,此為及第者稱前進士之確據(jù)。”
《國語辭典》:前進防衛(wèi)(前進防衛(wèi))  拼音:qián jìn fáng wèi
將國防擴延到國土外地區(qū)的防衛(wèi)策略。即在國土外劃定一個區(qū)域,當(dāng)此區(qū)域受到敵方侵犯時,即提前出擊以保衛(wèi)自己領(lǐng)土。如過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西德易北河為防線,來抵禦東歐紅軍于易北河以東地區(qū)。
《國語辭典》:并肩前進(并肩前進)  拼音:bìng jiān qián jìn
1.并排前進,不分前后。如:「路上有二位憲兵,正并肩前進?!?br />2.比喻共同努力。如:「排除一切困難,并肩前進?!?/div>
《國語辭典》:前進色(前進色)  拼音:qián jìn sè
高明度的色彩。如黃、橙、赤等顏色,能令人產(chǎn)生前進的感覺,稱為「前進色」。
《國語辭典》:匍匐前進(匍匐前進)  拼音:pú fú qián jìn
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多用于軍事訓(xùn)練、演習(xí)或戰(zhàn)斗中。如:「作戰(zhàn)時,軍人常以匍匐前進的方式通過障礙。」
《國語辭典》:挺進(挺進)  拼音:tǐng jìn
不顧一切,向前邁進。如:「我軍在槍林彈雨中奮勇挺進?!埂概_風(fēng)過后,救援團隊挺進災(zāi)區(qū),希望先搶通對外聯(lián)絡(luò)道路?!?/div>
《國語辭典》:進退(進退)  拼音:jìn tuì
1.前進或后退。如:「進退不得」。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埂段簳>硭亩?。列傳。酈范》:「腹背受敵,進退無途?!?br />2.和尊長、客人等見面、告退之類的禮儀?!墩撜Z。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dāng)灑掃、應(yīng)對、進退,則可矣?!埂抖Y記。內(nèi)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yīng)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
3.出仕或退隱?!睹献?。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zé)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馀裕哉?」宋。葉適 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xué)士施公墓志銘:「進退以義,士之節(jié)也;枉道干進,士之恥也?!?br />4.任用或罷免。唐。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明史。卷一七九。列傳。鄒智》:「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zhí)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br />5.使之進退,猶言指揮?!端问?。卷三六五。列傳。岳飛》:「飛還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div>
《國語辭典》:不行  拼音:bù xíng
1.不能推行,有阻礙?!墩撜Z。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文選。李康。運命論》:「以仲尼之辯也,而言不行于定哀?!?br />2.不去、不前往?!冻o。屈原。離騷》:「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埂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br />3.不能走路或行動。《文選。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br />4.不發(fā)生?!逗鬂h書。卷一○?;屎蠹o(jì)上。序》:「閨房肅雍,險謁不行也?!?br />5.不施行、不處理?!读砍烧Z注解。吏部》:「不行開報:某地被災(zāi)民數(shù),該管官不行開報?!埂都t樓夢》第五八回:「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
6.不任用?!段倪x。東方朔。非有先生論》:「蓋懷能而不見,是不忠也;見而不行,主不明也?!?br />7.不成功。《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8.不中用、不合標(biāo)準(zhǔn)、不好。《三國演義》第三二回:「小兒不行,乃至于此?!?br />9.不可、不允許。如:「小孩子功課沒做完,不行看電視?!?br />10. 病情嚴重,將近死亡。如:「他已經(jīng)臥病三年,快要不行了?!?br />11. 不得了。形容程度極深。如:「我已經(jīng)累的不行了,他還拉我去逛街!」
《漢語大詞典》:前路
(1).前面的道路;前方的路上。 晉 陶潛 《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元 張國寶《羅李郎》第一折:“ 湯哥 若到前路無了盤纏,使銀子呵,著人拿住,也是個死?!?br />(2).指前進的道路。 孫犁 《澹定集·讀作品記(二)》:“如此開拓自己的前路,形成自己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3).比喻以往的歲月或未來的歲月。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隨年侵?!?span id="wfzoff8"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今你壽近七十,前路幾何?并無子息?!?br />(4).以前走過的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六:“還復(fù)更尋,遂迷前路。”
(5).未來的景況。 唐 劉長卿 《對雨贈濟陰馬少府考城蔣少府兼獻成武五兄南華二兄》詩:“吾兄即時彥,前路良未測。” 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惟勤學(xué)奉公,勿憂前路?!?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茫茫前路,殊難預(yù)卜。”
(6).前面。表示序次在前。紅樓夢第八九回:“我正要問你:前路是平韻,到末了兒忽轉(zhuǎn)了仄韻,是個甚么意思?”
(7).與事情有關(guān)的雙方中的一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百回:“你去把東西拿來,等我拿把前路看看,我們也算代人家做了一件方便事情?!?span id="whsc0rn"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百回:“前路怕東西靠不住,不肯還價?!?/div>
《漢語大詞典》:馬首(馬首)
(1).馬的頭。儀禮·士喪禮:“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門外見馬首,不哭。” 唐 韓愈 《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2).馬的前面。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元宗 始入 斜谷 也……知頓使給事中 韋倜 於墅中得新熟酒一壺,跪獻於馬首者數(shù)四?!?br />(3).馬首所向。指策馬前進。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鳴鷄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託?!?明 張以寧 《有感》詩:“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風(fēng)秋冷黑貂裘?!?br />(4).所騎的馬。借以敬稱他人。 唐 戴叔倫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詩:“馬首先春至,人心比歲和?!?宋 蘇軾 《與韓昭文》:“邊徼往還,從者殊勞,日望馬首,但迂拙動成罪戾,恐不能及見公之還而去耳?!?br />(5).指蠶。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六:“蠶為馬首?!眳⒁姟?馬頭娘 ”。
《國語辭典》:馬頭娘(馬頭娘)  拼音:mǎ tóu niáng
神話傳說中的蠶神。相傳為一披著馬皮的少女幻化而成,民間宮廟中有其塑像,供人祈求蠶桑平安。見《太平廣記。卷四七九。蠶女》。也稱為「馬明王」、「馬明菩薩」。
《國語辭典》:去路  拼音:qù lù
前往某處的道路。唐。項斯 漢南遇友詩:「積云開去路,曙雪疊前峰。」
《國語辭典》:推轂(推轂)  拼音:tuī gǔ
1.推動車輪軸,使車前進。《宋史。卷三六八。魏勝傳》:「每車用二人推轂,可蔽五十人。」
2.比喻推舉人才。《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魏其、武安俱好儒術(shù),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br />3.比喻助人成事?!妒酚?。卷五一。荊燕世家》:「今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親戚太后之重?!?/div>
《漢語大詞典》: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鄭玄 注:“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br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朱熹 集注:“接,連也。武,跡也?!?br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于絳闕,鴻生接武于儒館?!?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dāng)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蕓閣之中,英奇接武?!?span id="2149vds" class="book">《金史·崔立傳》:“當(dāng)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br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于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xí),自易為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