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2詞典 1分類詞匯 41
《漢語大詞典》:科處(科處)
猶判處。《解放日報》1944.3.13:“對地方治安及社會秩序妨礙極大,因之科處 張金才 、 張金貴 等以徒刑?!?/div>
分類:判處
《國語辭典》:死罪  拼音:sǐ zuì
1.依法應(yīng)判死刑的罪?!都t樓夢》第八一回:「如今鬧破了,被錦衣拿住,送入刑部監(jiān),要問死罪的了?!埂段拿餍∈贰返谝弧鸹兀骸杆麄兎傅氖挛幢匾欢ㄊ撬雷?,不過叫他們回去等兄弟光光面子,那里就會要了他們的命呢?」
2.古人書札或奏疏中常用以謙稱自己犯錯,表示惶恐的話。《文選。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臣機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三國演義》第九回:「儒慌趕入園中勸解,不意誤撞恩相。死罪!死罪!」
《國語辭典》:抵死  拼音:dǐ sǐ
1.觸犯死罪?!稘h書。卷四。文帝紀(jì)》:「此細(xì)民之愚,無知抵死,朕甚不取。」
2.堅持、竭力。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詞:「思量、能幾許,憂風(fēng)愁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埂段拿餍∈贰返谝灰换兀骸父抵€當(dāng)是一班鬧事的人,要哄他出去打,他抵死不敢出去,只是索索的抖?!?br />3.不住的。宋。晏殊〈蝶戀花。簾幕風(fēng)輕雙語燕〉詞:「薄雨濃云,抵死遮人面。」
4.終究、總是。宋。柳永 傾杯樂。皓月初圓詞:「追舊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媚容艷態(tài),抵死孤歡偶?!乖?。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一折:「稍似間有些錢,抵死里無多債?!挂沧鳌傅姿馈?。
5.格外、分外。宋。王安石 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詩三首之三:「向人自有無言意,傾國天教抵死香?!?/div>
《國語辭典》:同科  拼音:tóng kē
1.同一等級。《論語。八佾》:「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弧埂稘h書。卷一○。成帝紀(jì)》:「先帝劭農(nóng),薄其租稅,寵其彊力,令與孝弟同科?!?br />2.科舉時代應(yīng)試同時及第者。《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學(xué)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3.同罪。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孤子三危是擯,四罪同科?!埂陡;萑珪?。卷一八。刑名部。盜賊下》:「今因其捕而敢于拒之,是無畏之心矣,雖欲不與強同科得乎?」
《國語辭典》:處死(處死)  拼音:chǔ sǐ
處以死刑。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一折:「奏過圣旨,止不過是一人處死。」《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昭因黃皓蠹國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遲處死。」
《漢語大詞典》:決配(決配)
亦作“決配”。 判處流放之刑。《唐律疏議·斷獄·斷罪應(yīng)決配而收贖》:“諸斷罪應(yīng)決配之而聽收贖,應(yīng)收贖而決配之,若應(yīng)官當(dāng)而不以官當(dāng)及不應(yīng)官當(dāng)而以官當(dāng)者,各依本罪,減故、失一等?!?宋 李綱 《建炎進退志總敘下之上》:“若有敢科配搔擾者,命官竄責(zé),吏人決配,委監(jiān)司按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處斷、重斷、極斷、決配、朝典之類,未得論決,具獄以聞?!?/div>
分類:判處流放
《國語辭典》:緩刑(緩刑)  拼音:huǎn xíng
1.寬減刑罰?!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賈山》:「平獄緩刑,天下莫不說喜?!?br />2.犯罪行為人經(jīng)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依據(jù)特定情形,法院認(rèn)以不執(zhí)行為適當(dāng)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期間,暫緩執(zhí)行,稱為「緩刑」;但其若于緩刑期間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確定時,應(yīng)撤銷緩刑,重新執(zhí)行原宣告之刑。
《漢語大詞典》:定刑
審判機關(guān)認(rèn)定犯人應(yīng)判處某種刑罰:~過重。
《國語辭典》:死囚  拼音:sǐ qiú
死刑犯?!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知縣取了親筆供招,下在死囚牢中?!埂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改闶莻€死囚,大老爺要開脫你,也全虧我在旁邊說幾句好話?!?/div>
《漢語大詞典》:論死(論死)
判處死刑。史記·平準(zhǔn)書:“ 湯 奏當(dāng) 異 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span id="tc3eels"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高祖九年》:“今吾三族皆以論死。” 胡三省 注:“謂以罪論抵死。”明史·刑法志一:“ 太祖 曰:‘子論死,父救之,情也,但論其子,赦其父。’”
《漢語大詞典》:論決(論決)
(1).判決。《唐律疏議·名例·二罪從重》:“若一罪先發(fā),已經(jīng)論決,餘罪后發(fā),其輕若等,勿論?!?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刑法志一》:“自今凡言處斷、重斷、極斷、決配、朝典之類,未得論決,具獄以聞?!?span id="8dclvwh"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二年》:“其未允者,宰相復(fù)以聞,始命論決?!?br />(2).判處死刑;處決囚犯。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有上封事言 嶺 南流人謀反者,太后遣攝右臺監(jiān)察御史 萬國俊 就按,得實即論決?!?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及論決之日,大風(fēng)霾雷電?!?/div>
《漢語大詞典》:部判
分別判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以致山中虎狼食人,川中波濤溺人,有冥數(shù)不該不行分別,誤傷性命的,多一一詰責(zé),據(jù)案部判。隨人善惡細(xì)微,各彰報應(yīng)。”
分類:分別判處
《漢語大詞典》:斷離(斷離)
謂經(jīng)官府判處斷絕婚姻關(guān)系。《元典章·戶部四·嫁娶》:“通姦成親斷離?!?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此事不應(yīng)斷離;然才女嫁俗商,不稱,故釋其背逃之罪,且放歸矣。”《醒世姻緣傳》第九八回:“ 狄希陳 將太守所説言語,分付補呈,要將 素姐 斷離的事體悄悄與 寄姐 説知?!?/div>
《漢語大詞典》:論殺(論殺)
判處死刑。史記·酷吏列傳:“使案邊失亡,所論殺甚眾。”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及 長 身自賊殺無罪者一人;令吏論殺無罪者六人。”
《國語辭典》:三流  拼音:sān liú
比喻層次較低的。如:「這個三流笑話很低俗,不適合在公開場所談?wù)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