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1分類詞匯 16
《國語辭典》:毛公  拼音:máo gōng
人名。戰(zhàn)國時(shí)趙國的處士,生卒年不詳,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結(jié)交。
《漢語大詞典》:毛薛
戰(zhàn)國 時(shí) 趙 處士 毛公 與 薛公 的合稱。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賣漿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趙 ,聞二人名,折節(jié)往從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歸,二人力勸其歸救 魏國 ,終于大破 秦 軍。事詳史記·魏公子列傳。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詩:“ 邯鄲 能屈節(jié),訪博從 毛 薛 。” 清 陳維嵩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詞:“我詎不如 毛 薛 輩,君寧甘與 原 嘗 亞?”
分類:處士毛公
《漢語大詞典》:毛傳(毛傳)
《毛詩故訓(xùn)傳》(一作《毛詩詁訓(xùn)傳》)的簡稱。為 漢 人訓(xùn)釋詩經(jīng)之作。漢書·藝文志著錄三十卷,但言 毛公 作,未著其名。 東漢 鄭玄 詩譜稱“ 魯 人 大毛公 為《詁訓(xùn)傳》於其家, 河間獻(xiàn)王 得而獻(xiàn)之,以 小毛公 為博士?!敝?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始言 大毛公 為 漢 魯國 人 毛亨 , 小毛公 為 漢 趙國 人 毛萇 。后世因以《故訓(xùn)傳》為 毛亨 作,亦有以為乃 毛萇 作或 毛亨 作而 萇 有所增益者。其詁訓(xùn)大抵本先 秦 學(xué)者的意見,保存了許多古義,雖有錯(cuò)誤,但仍為研究詩經(jīng)的重要文獻(xiàn),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即采用《毛傳》。 東漢 鄭玄 《毛詩傳箋》及 唐 孔穎達(dá) 毛詩正義,為箋釋疏解《毛傳》之作。 清 代研究《毛傳》,著名的有 陳奐 的詩毛氏傳疏和 馬瑞辰 的毛詩傳箋通釋。參閱 王國維 《觀堂集林別集·書〈毛詩故訓(xùn)傳〉后》
分類:著錄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漢書·劉平王望等傳序:“ 廬江 毛義 少節(jié) ,家貧,以孝行稱。 南陽 人 張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 義 守令, 義 奉檄而入,喜動(dòng)顏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而去。及 義 母死,去官行服……后舉賢良,公車徵,遂不至。 張奉 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斯蓋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為孝子不貪利祿,只為養(yǎng)親而出仕之典實(shí)。 明 高啟 《送倪雅》詩:“交游結(jié)深歡,離別生遠(yuǎn)念。聊持 毛子 檄,暫脫 劉生 劍?!?/div>
《國語辭典》:一塊肉(一塊肉)  拼音:yī kuài ròu
語出《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jì)》:「楊太后聞炳死,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關(guān)至此者,正為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遂赴海死?!购笏煲砸粔K肉指遺孤或僅存的子孫?!读凝S志異。卷二。俠女》:「所以不即報(bào)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塊肉累腹中,因而遲之又久。」
《國語辭典》:伐喪(伐喪)  拼音:fā sāng
利用對方辦喪事時(shí),派兵攻打?!短接[。卷一三○。皇王部二八。高祖孝文皇帝》:「當(dāng)以蕭鸞死,禮不伐喪,乃詔反旆?!埂段宕菲皆挕V苁?。卷下》:「且說周世宗才登大位之后,便遭那北漢主劉崇舉兵伐喪。」
《國語辭典》:伐子都  拼音:fā zǐ dū
戲曲劇目。周代故事戲。敘鄭莊公發(fā)兵攻打許國,大將穎考叔與公孫閼(子都)爭帥失和,子都在場用暗箭射死考叔,獨(dú)邀其功。慶功宴上考叔的冤魂出現(xiàn),子都被活捉而死。也稱為「罰子都」。
《漢語大詞典》:羽扇揮兵(羽扇揮兵)
《晉書·顧榮傳》載: 廣陵 相 陳敏 反,渡 江 據(jù)州, 榮 等潛謀起兵攻 敏 。 榮 廢橋斂舟于南岸, 敏 率萬余人出,不獲濟(jì), 榮 麾以羽扇,其眾潰散。后因以“羽扇揮兵”為從容指揮、克敵制勝的典實(shí)。 宋 吳文英 《瑤華·戲虞宜興》詞:“秋風(fēng) 采石 ,羽扇揮兵,認(rèn)紫騮飛躍?!币嘧鳌?羽扇揮軍 ”。 清 吳偉業(yè) 《送友人從軍閩中》詩之二:“胡牀對客招 虞奇 ,羽扇揮軍逐 呂嘉 ?!?/div>
《漢語大詞典》:一卒之令
秦 末, 劉邦 率兵攻入 秦 都 咸陽 ,廢除 秦 嚴(yán)刑苛政,與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彼雷镏挥幸粭l,后來稱之為“一卒之令”。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 高皇帝 時(shí),天下初定,發(fā)德音,行一卒之令,權(quán)也。”
《國語辭典》:揚(yáng)州十日記(揚(yáng)州十日記)  拼音:yáng zhōu shí rì jì
書名。明末揚(yáng)州王秀楚撰。記順治年間清兵攻入史可法堅(jiān)守的揚(yáng)州,屠戮十日的慘狀,皆作者親身經(jīng)歷聞見者。
《國語辭典》: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  拼音:dà yì shī jīng zhōu
三國蜀將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時(shí),出兵攻打曹操,以至荊州沒有嚴(yán)密的防守,而被孫權(quán)趁機(jī)襲取。見《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guān)張馬黃趙傳。關(guān)羽》。后用來比喻因一時(shí)疏忽,造成重大損失。如:「他在這場比賽中,過于輕敵,以致大意失荊州,拱手將勝利送給對手?!?/div>
《國語辭典》:興師見罪(興師見罪)  拼音:xīng shī jiàn zuì
出兵攻伐有罪的人。后亦指宣布他人罪狀,加以譴責(zé)?!豆卤驹麟s劇。衣錦還卿。頭折》:「今有沛公無禮,他先入關(guān)中,封秦府庫,改秦苛法。某欲興師見罪,沛公盡獻(xiàn)秦之寶物,投吾麾下。」也作「興師問罪」。
《國語辭典》:拔幟易幟(拔幟易幟)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漢韓信與張良率兵攻趙,背水列陣以誘敵。韓信詐敗,趙軍盡出城追擊,信之伏兵乃趁機(jī)入城,拔去趙旗,改插漢軍旗幟,大破趙軍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后比喻以計(jì)謀戰(zhàn)勝敵人,取而代之。也作「拔幟樹幟」。
《國語辭典》:穿鼻草約(穿鼻草約)  拼音:chuān bí cǎo yuē
清朝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英國政府派兵攻占定海。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門口外的穿鼻,與英軍統(tǒng)帥談判,議定草約,稱為「穿鼻草約」。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中國割讓香港,賠款六百萬圓,英國歸還定海,兩國國交平行等。
《漢語大詞典》:出搜(出蒐)
狩獵。古代打獵常帶有軍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呂光:“ 夏 大喜,因議舉兵出蒐,如 呂 謀。 分宜 以挑釁起禍,間之 世宗 ,兩公俱死西市?!?/div>
《漢語大詞典》:出蒐
狩獵。古代打獵常帶有軍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呂光:“ 夏 大喜,因議舉兵出蒐,如 呂 謀。 分宜 以挑釁起禍,間之 世宗 ,兩公俱死西市。”
《國語辭典》:出其不意  拼音:chū qí bù yì
趁人不備,出于對方意料之外?!秾O子。計(jì)》:「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埂度龂萘x》第五六回:「等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挂沧鳌赋似洳灰狻埂?/div>
《漢語大詞典》: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語出孫子·計(jì)。原謂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后亦指行動(dòng)出乎人的意料。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苗子們今日過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無備?!?span id="dnpjvbx" class="book">《冷眼觀》第十七回:“誰叫他不遲不早的出了一個(gè) 林旭 ,要相信 袁廷尉 ,又偏偏的 袁廷尉 福至心靈,機(jī)關(guān)參破,得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這么一干呢?”亦作“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出其不意,掩其不備 ”。《后漢書·龐參傳》:“畜精鋭,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人之仇報(bào),奔北之恥雪矣。”新五代史·雜傳·丁會(huì):“ 罕之 料吾不敢渡 九鼎 ,以吾兵少而來遠(yuǎn),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備者,兵家之勝策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