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詞典 1分類詞匯 18
《漢語大詞典》:銷兵(銷兵)
(1).消弭戰(zhàn)爭。 唐 李山甫 《兵后尋邊》詩之三:“胸中縱有銷兵術(shù),欲向何門説是非?” 傅敷 《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銷兵鋤強(qiáng)風(fēng)所被,直使生靈終古,形如槁木心如灰?!?br />(2).銷毀兵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文襄公末節(jié):“又上疏言禁民間私蓄火器,為言官所糾,比以 秦皇 銷兵云?!?br />(3).縮減兵員。新唐書·蕭俛傳:“乃密詔天下鎮(zhèn)兵,十之,歲限一為逃、死,不補(bǔ),謂之銷兵?!?/div>
《漢語大詞典》:擁眾(擁衆(zhòng))
聚眾;擁有眾多兵員。后漢書·岑彭傳:“時(shí) 田戎 擁眾 夷陵 ,聞 秦豐 被圍,懼大兵方至,欲降。” 晉 傅玄 《晉鼓吹曲·惟庸蜀》:“擁眾數(shù)十萬,闚隙乘我虛?!?/div>
《漢語大詞典》:被兵
(1).遭受戰(zhàn)禍。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趙 被兵,必親 韓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蜀·李特:“ 元康 中, 氐 齊萬年 反, 關(guān) 西擾亂, 天水 、 洛陽 、 扶國 、 始平 諸郡皆被兵?!?宋 蘇軾 《私試策問》之三:“古之為兵者,戍其地則用其地之民,戰(zhàn)其野則食其野之粟,守其國則乘其國之馬,以是外被兵而內(nèi)不知,此所以百戰(zhàn)而不殆也?!?清 吳偉業(yè) 《贈總憲龔公芝麓》詩:“聞道 黃州 數(shù)被兵,讀書長嘯重圍里?!?br />(2).配備兵員。管子·度地:“都以臨下,視有餘不足之處,輒下水官,水官亦以甲士當(dāng)被兵之?dāng)?shù)?!?尹知章 注:“水官既得甲士,還以備兵數(shù)也?!?/div>
《漢語大詞典》:消兵
(1).銷兵。銷熔兵器。 唐 顧況 《樂府》:“《國風(fēng)》新正樂,農(nóng)器近消兵?!?br />(2).銷兵。銷毀兵器。表示偃武修文。 宋 蘇軾 《郊祀慶成詩》:“無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币槐咀鳌?銷兵 ”。
(3).減少兵員。 唐穆宗 時(shí), 蕭俛 與 段文昌 當(dāng)國,謂四方無虞,勸帝密詔天下鎮(zhèn)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謂之“消兵”。見舊唐書·蕭俛傳。新唐書則謂每十人歲限一人逃死不補(bǔ),謂之“銷兵”。
《漢語大詞典》:正卒
(1). 周 代軍制,每戶出一人編成正式兵員,謂之正卒。《周禮·地官·小司徒》“以其餘為羨” 唐 賈公彥 疏:“一家兄弟雖多,除一人為正卒,正卒之外,其餘皆為羨卒?!?清 林頤山 《經(jīng)述一·釋賦稅二》:“起軍之法,家出一人為正卒,餘為羨卒……正卒有定數(shù),羨卒無定數(shù),備多用少,乃 周 禮制軍之精意?!?br />(2). 漢 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歲至五十六歲,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縣服役一個(gè)月,稱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輪流到京師服役一年,稱為正卒。漢書·食貨志上“又加月為更卒,已復(fù)為正” 唐 顏師古 注:“更卒,謂給郡縣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謂給中都官者也?!?/div>
《國語辭典》:補(bǔ)輯(補(bǔ)輯)  拼音:bǔ jí
蒐輯、修訂。如:「他從事古籍的補(bǔ)輯工作已有很長的一段時(shí)間了?!挂沧鳌秆a(bǔ)葺」。
《漢語大詞典》:中陣(中陣)
亦作“ 中陳 ”。
(1).居中的陣地、營壘,一般為主帥所在地。國語·吳語:“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陳而立?!?韋昭 注:“此王所帥中軍?!?span id="edg5w0u" class="book">《宋史·馮拯傳》:“今防秋,宜於 唐河 增屯兵至六萬,控 定武 之北為大陣, 邢州 置都總管為中陣, 天雄軍 置鈐轄為后陣?!?br />(2). 唐 代以殺獲論功,凡出戰(zhàn)兵員與敵方相當(dāng)者,稱“中陣”。新唐書·百官志一:“出少擊多,曰上陣;兵數(shù)相當(dāng),曰中陣;出多擊少,曰下陣?!?/div>
《國語辭典》:徵募  拼音:zhēng mù
徵召、募集。如:「該國首都被敵軍包圍,各地方官緊急徵募士兵,前往馳援?!?/div>
《漢語大詞典》:簡募(簡募)
謂簡選招募兵員。吳子·圖國:“簡募良材,以備不虞?!?span id="adavds3" class="book">《后漢書·朱儁傳》:“令過本郡簡募家兵及所調(diào),合五千人,分從兩道而入?!?span id="zb0ggop"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上遣特進(jìn) 畢思琛 詣 東京 ,金吾將軍 程千里 詣 河?xùn)| ,各簡募數(shù)萬人,隨便團(tuán)結(jié)以拒之?!?/div>
《國語辭典》:特種兵(特種兵)  拼音:tè zhǒng bīng
1.部隊(duì)中,具有特定專長或才能,擔(dān)任特殊任務(wù)的技術(shù)人員。如傘兵、蛙人、海底爆破人員等。
2.特種部隊(duì)里的兵員。
《漢語大詞典》:有生力量
(1).原指軍隊(duì)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duì)。 毛澤東 《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gè)殲滅敵人》:“集中兵力各個(gè)殲敵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biāo),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biāo)?!?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一章:“只要我們能不斷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那往后的事情就好辦了哪!”
(2).指充滿活力的力量。《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山縣新平鄉(xiāng)第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duì)》:“青年突擊隊(duì)始終緊緊地結(jié)合社的生產(chǎn),一直保持著生氣勃勃的、內(nèi)容豐富的活動,成為一支推動生產(chǎn)的有生力量?!?/div>
《漢語大詞典》:徵募
指征求募集財(cái)物或兵員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制片廠在招收放映隊(duì),慰勞總會在征募寒衣?!?/div>
《漢語大詞典》:杖記(杖記)
古代武官在所持梃上記載所掌兵員的數(shù)字,稱為杖記。 宋 曾慥 類說·杖記:“ 黨進(jìn) ,北戎人,國初為騎師,不識文字。上忽問軍中人數(shù)。先是軍校皆以所掌兵甲之?dāng)?shù)細(xì)書著所持梃,謂之杖記。 進(jìn) 但引梃對曰:‘盡在是矣?!?/div>
《國語辭典》:徵兵制度  拼音:zhēng bīng zhì dù
一種兵制。指軍隊(duì)兵員由全國役男所徵調(diào)的兵制。相對于募兵制而言,實(shí)施徵兵制度的國家中,入伍服役是一種公民義務(wù)。
《漢語大詞典》:雇傭軍
國家(或政治集團(tuán))以金錢招募兵員所組成的軍隊(duì)。有從本國或本民族中招募,也有從外國或外民族中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