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06—706 【介紹】: 唐僧。汴州尉氏人。禪宗北宗創(chuàng)始人。俗姓李。少覽經(jīng)史,博學(xué)多聞。后出家?guī)煻U宗五祖弘忍于蘄州雙峰山東山寺。弘忍卒,傳法于荊州當(dāng)陽山玉泉寺,學(xué)人甚眾。倡“漸悟”禪學(xué)。九十余歲時,武則天召至洛陽,又至長安內(nèi)道場,親加禮拜。卒謚大通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約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間在洛陽受戒。50歲時至蘄州雙峰東山寺,嗣禪宗五祖弘忍。歷6年,升為上座僧。高宗咸亨間,弘忍命門人作偈以明禪旨,神秀所作,弘忍以為未盡,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當(dāng)陽山玉泉寺,歷20余年,開禪門北宗一派。武后久視元年(700)召至洛陽,住內(nèi)道場。卒謚大通禪師?!?a target='_blank'>舊唐書》有傳?!?a target='_blank'>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存其詩偈1首?!度圃娡饩帯肥沾嗽娰?。
全唐詩續(xù)補(bǔ)遺
神秀,開封尉氏李氏子。師黃梅弘忍(謚大滿)禪師,奉楞伽為心要,為北宗之祖,亦稱六祖。住荊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當(dāng)陽山置度門寺以旌異之。神龍二年卒,年百馀歲。謚大通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生洛陽尉氏。李氏。小年從師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師于蘄州東山雙峰寺。開示心要。嘆曰此吾志也。敢不力。雖躬事樵汲。無所憚。會有行者慧能。竟得從上諸祖表信衣缽于大師。而大師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當(dāng)陽山。以闡化導(dǎo)眾。四海禪侶。向風(fēng)而靡。則天聞其名。詔肩輿赴闕。入內(nèi)道場。躬拜跪。執(zhí)弟子禮。供施豐縟。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詔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門寺。當(dāng)是時。王公貴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謁聽訓(xùn)誨。方能公禪師以承嗣之嫡。留韶陽。秀因累疏舉薦。以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當(dāng)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棄裔土。使本朝有輕教。名宜手牘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進(jìn)言不已。然能公終莫之動也。語載能禪師傳。神龍二年。秀卒。名士達(dá)官之服喪會葬者不可勝紀(jì)。岐王范。燕公張說。徵士盧鴻。各為碑誅。門人普寂義福克紹宗緒。詔謚大通中宗朝。又詔以舊邸。為報恩寺。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神秀。俗姓李氏。今東京尉氏人也。少覽經(jīng)史博綜多聞。既而奮志出塵剃染受法。后遇蘄州雙峰東山寺五祖忍師。以坐禪為務(wù)。乃嘆伏曰。此真吾師也。決心苦節(jié)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昔魏末有天竺沙門達(dá)磨者。得禪宗妙法。自釋迦佛相傳授。以衣缽為記。世相傳付。航海而來。梁武帝問以有為之事。達(dá)磨貴傳徑門心要。機(jī)教相乖若水投石。乃之魏隱于嵩丘少林寺。尋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蔥嶺見之。門徒發(fā)其冢。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筛遏?。粲付道信。信付忍。忍與信俱住東山。故謂其法為東山法門。秀既事忍。忍默識之。深加器重。謂人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懸解圓照無先汝者。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當(dāng)陽山居焉。四海緇徒向風(fēng)而靡。道譽馨香普蒙熏灼。則天太后聞之召赴都。肩輿上殿親加跪禮。內(nèi)道場豐其供施。時時問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門寺以旌其德。時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禮謁。望塵拜伏日有萬計。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寵重。中書令張說嘗問法執(zhí)弟子禮。退謂人曰。禪師身長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初秀同學(xué)能禪師與之德行相埒?;サ冒l(fā)揚無私于道也。嘗奏天后請追能赴都。能懇而固辭。秀又自作尺牘序帝意徵之。終不能起。謂使者曰。吾形不揚。北土之人見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師記吾以嶺南有緣。且不可違也。了不度大庾嶺而終。天下散傳其道。謂秀宗為北。能宗為南南北二宗名從此起。秀以神龍二年卒。士庶皆來送葬。詔賜謚曰大通禪師。又于相王舊邸造報恩寺。岐王范燕國公張說。徵士盧鴻各為碑誄。服師喪者名士達(dá)官不可勝紀(jì)。門人普寂義福并為朝野所重。蓋宗先師之道也。 系曰。夫甘苦相傾氣味殊致。甘不勝苦則純苦乘時??嗖粍俑蕜t純甘用事。如是則為藥治病。偏重必離也。昔者達(dá)磨沒而微言絕。五祖喪而大義乖。秀也拂拭以明心。能也俱非而唱道。及乎流化北方。尚修練之勤。從是分岐南。服興頓門之說。由茲荷澤行于中土。以頓門隔修練之煩。未移磐石。將弦促象韋之者??召M躁心。致令各親其親同黨其黨。故有盧奕之彈奏神會之徙遷。伊蓋施療專其一味之咎也。遂見甘苦相傾之驗矣。理病未效乖競先成。秖宜為法重人。何至因人損法。二弟子濯擊師足。洗垢未遑折脛斯見。其是之喻歟。
《國語辭典》:六祖  拼音:liù zǔ
佛教宗派的第六代祖師。如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南宗則尊慧能為六祖。
《國語辭典》:六祖壇經(jīng)(六祖壇經(jīng))  拼音:liù zǔ tán jīng
佛教典籍。為記載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和語錄。一卷,五十七節(jié),不分品目。但由于現(xiàn)存的版本和寫本間差異頗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寫本題名《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慧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興圣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寶改編本。諸本中以宗寶的改編本流行最廣。
《漢語大詞典》:東土六祖(東土六祖)
佛教禪宗在 中國 衣缽相傳的六位祖師。依次是: 達(dá)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參閱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
《漢語大詞典》:曹溪
(1).水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東南 雙峰山 下。 唐 楊炯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詩:“ 蕭 寺休為相, 曹溪 便寄家?!?宋 文天祥 《南華山》詩:“笑看 曹溪 水,門前坐松風(fēng)?!眳㈤?span id="zkjzrir" class="book">《廣東通志·曲江縣·山川略四》。
(2).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寶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洞了 曹溪 旨,寧輸俗者機(jī)?!?/div>
《漢語大詞典》:頓教(頓教)
(1).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 釋迦牟尼 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yán)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shè)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jīng)》等。天臺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景德傳燈錄·闍夜多:“后至 羅閲城 ,敷揚頓教?!?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附錄《天臺宗》:“化儀四教,首先是頓教,大乘圓滿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禪宗六祖 慧能 創(chuàng)立的南宗法門。《壇經(jīng)·付囑品》:“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jié):“禪宗頓教, 慧能 是創(chuàng)始人?!眳⒁姟?頓悟 ”。
《國語辭典》:頓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段鍩魰>硭?。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xiàn)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佛衣
即袈裟。佛教禪宗六祖以前皆用為傳法的信物之一。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初 達(dá)摩 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真印。” 唐 劉禹錫 《佛衣銘》:“佛言不行,佛衣乃爭?!眳⒁姟?傳衣鉢 ”。
《國語辭典》:傳衣缽(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禪宗以袈裟及缽代代相傳,作為佛法傳承的信證。后泛稱學(xué)術(shù)技能的授受為「傳衣缽」?!端问?。卷二四九。范質(zhì)傳》:「舉進(jìn)士時,和凝以翰林學(xué)士典貢部,覽質(zhì)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shù)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div>
《漢語大詞典》:盧行者(盧行者)
唐 代禪宗六祖 慧能 。 慧能 俗姓 盧 ,剃度前曾在 黃梅山 五祖 弘忍 門下為行者,故稱。 宋 蘇軾 《答周循州》詩:“蔬飯藜牀破衲衣,掃除習(xí)氣不吟詩。前生自是 盧行者 ,后學(xué)過呼 韓退之 ?!?/div>
《國語辭典》:曹洞宗  拼音:cáo dòng zōng
中國禪宗五家之一。由唐代洞山良價和曹山本寂師徒所創(chuàng)。屬南宗青原法系。思想承石頭希遷即事而真的見解,也就是從個別事物上,顯現(xiàn)本然無別的理體。到良價從而發(fā)展五位君臣的說法。本寂則是大振曹洞宗風(fēng)的人。此后此宗風(fēng)行天下。南宋日僧道元入宋,從如凈禪師受法,為日本曹洞宗之始。在禪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和臨濟(jì)宗法脈不絕,直到現(xiàn)代。
《漢語大詞典》:三更棗(三更棗)
“三更早”的隱語。禪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潛至碓坊,見 惠能 腰石舂米,乃問:“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蔽遄嬉哉葥繇匀露?。 惠能 會祖意,三鼓入室,五祖為說《金剛經(jīng)》,遂傳衣缽,命為六代祖。事見《壇經(jīng)·行由品》。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原來那詩句兒里包籠著三更棗,簡帖兒里伏著九里山?!?王季思 注引 閔遇五 曰:“六祖 黃梅 園傳法時,五祖與粳米三粒,棗一枚。六祖悟曰:‘師令我三更早來也?!卑矗?黃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訥 《獅吼記·住錫》:“一從傳得三更棗,何處能容半點塵。”
《國語辭典》:風(fēng)動幡動(風(fēng)動幡動)  拼音:fēng dòng fān dòng
六祖慧能在法性寺時,風(fēng)吹幡動。一僧說是風(fēng)動,一僧說是幡動,兩人爭論不休,慧能說:「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挂庵^外境的變化,是自心投射的結(jié)果。見《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第一》。后比喻限于外在現(xiàn)象不同意見的爭辯。如:「這種各執(zhí)己見的辯論,正像風(fēng)動幡動的爭辯一樣,誰也沒把握住問題真正的重點?!?/div>
六祖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禪宗衣缽相傳凡六世。即初祖達(dá)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為震旦六祖。正宗記:六祖慧能大師姓盧氏,新興人,辭母直造黃梅東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開東山法門,后歸寶林寺。一日謂眾曰:吾于忍大師處受法要,并及衣缽。今汝等信根純熟,但說要法,衣缽不須傳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華寺是也。又,天臺宗荊溪湛然,自智者大師起,適當(dāng)六代故亦稱曰六祖大師。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禪宗衣缽相傳共有六世,即初祖達(dá)磨,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2。指慧能大師,因慧能是禪宗之第六祖。